《冶金企业班组长安全管理知识》是一本关于冶金企业实施生产班组安全管理的指导手册,是班组长进行自我培训、提升现场管理技能的指导用书。 《冶金企业班组长安全管理知识》从冶金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实际出发,详细阐述了班组安全管理目标与责任、冶金企业危险源识别与防范、冶金企业现场作业安全管理、矿山企业安全作业管理、钢铁企业安全作业管理、焦化企业安全作业管理、冶金企业事故应急与急救、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与教育、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班组安全生产体系、班组安全心理管理、冶金安全法律法规12大事项,并针对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给出相应的实用工具与对策,理论性、实操性二者兼具。 《冶金企业班组长安全管理知识》适合冶金企业生产部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或培训部人员、生产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线长、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880-2013):冶炼烟气制酸工艺设计规范》共分8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工艺选择、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择、设备布置以及管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880-2013):冶炼烟气制酸工艺设计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GB50737-2011)》是一项新颁布的国家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158号公告批准,编号为GB50737-2011,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13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共分14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库址选择,库区布置,储运工艺及管道,油罐,消防设施,给排水及含油污水处理,电气,自动控制,电信,建、构筑物,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本规范附条文说明。 本规范适用于地上储存原油类型的国家石油储备库以及总容量大于或等于120×104m3的企业石油库;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岩洞、地下盐穴、海上浮船、山洞、埋地等储存类型的石油储备库及成品油储备库的设计。 本规范面向石油化工设备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工程设计建设单位,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关院校师
本书按照铝电解生产的工艺流程,分别介绍了铝电解基础知识,铝预焙阳极电解槽及附属设备,铝电解用原料与原材料,铝电解槽的安装、焙烧和启动,铝电解生产正常操作,电解槽的正常生产管理,铝电解生产中的常规测量,槽寿命与故障处理,氧化铝输送和烟气净化,铝电解生产的计算机控制,铝电解生产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清洁生产与节能减排。 本书为高职高专冶金技术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或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依据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深入现场进行广泛调研和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转炉炼钢生产概况;转炉炼钢基础知识;转炉炼钢生产原材料;转炉炼钢工艺设备与操作;耐火材料与转炉炉衬;氧气转炉炼钢方法;转炉钢种的冶炼要点;安全生产与事故处理;转炉炼钢的环境保护。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冶金技术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供冶金技术人员、企业工人提高专业知识的参考,同时也可作为从事炼钢生产的工人技术培训教材。本书由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建朝、齐素慈任主编。
本书是“班组班前安全生产培训教材”的一个分册。 本书根据冶金行业生产的特点,结合冶金行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在事故分析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冶金行业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和管理经验。本书共分原料烧结球团生产安全,焦化、耐火材料生产安全,炼铁生产安全,炼钢生产安全,轧钢生产安全,工业气体安全及有色金属冶炼安全七个部分。 本书叙述简明扼要,内容通俗易懂。本书可作为冶金企业班组的工作参考书和岗位培训用书,也可作为冶金企业班组安全教育的知识读本。
《特种冶炼与金属功能材料》阐述了常用特种熔炼方法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以及冶金过程工艺特点,并介绍了特种冶金生产的部分典型合金的性质、特点及应用领域,在此基础上列举了部分典型合金的特种熔炼生产工艺。 《特种冶炼与金属功能材料》可作为高等院校冶金丁程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等专业师生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冶金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轧钢)专业规范》是举办一个合格专业的基本要求和参考标准。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各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探索“工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教学成果。由于各地、各院校的特点和需求不同,而本书编写是对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探索,编印出来对举办此类专业的院校以指导和必要的参考,并供高职高专冶金技术和材料工程技术(轧钢)类相关擘业师生使用。教学指导委员会赞同各院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深化改革,办公自己的特色。
本书作者在长期研究特种 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承担了山西省归国留学人员基金项目及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关锌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及开发工作,所研究的材料已用于生产实践。本书为作者经过长期文献总结及试验研究的结果。 本书共分五章。章介绍了锌及锌合金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锌的基本性质、锌的生产及锌的用途等基本常识。第二章介绍了锌铝合金的组织及性能。该章包括了锌铝合金的组织特点、锌铝合金的熔化及处理工艺以及锌铝合金的基本力学性能等。第三章介绍了锌铝合金的铸造工艺特点,其中除了介绍锌铝合金的砂型及金属型重力铸造外,还介绍了该合金的特种铸造工艺如压力铸造、挤压铸造、离心铸造的工艺及特点。第四章介绍了铸造锌基复合材料的组织及特点,其中包括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锌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
《湿法冶金——电解技术》内容共分9章,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在介绍电解技术基础知识后,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铜、铅、锌、锡、镍、银、金等金属电解生产的精炼原理、工艺流程、设备构造、生产操作、故障排除、技术条件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阳极泥的处理方法;各章均配有复习思考题。 《湿法冶金——电解技术》为高职高专院校冶金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电解企业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使用。
《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技术》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钒钛磁铁矿资源情况,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概况,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主要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包括钒钛铁精矿粉造球、直接还原基本原理、直接还原工艺及主要设备等。重点介绍了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基本原理及其还原特点,转底炉、车底炉、隧道窑、竖炉及回转窑还原钒钛磁铁矿工艺研究情况。另外,还展望了钒钛磁铁矿非高炉还原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 《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技术》可作为有关高校相关专业教学用书、有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及员工培训教材,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参考。本书由杨绍利主编。
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不大于100mm的桥梁用结构钢板、钢带和厚度不大于40mm的桥梁用结构型钢。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7)126号)的要求,由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遵照国家有关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基本建设方针,总结了多年来设计经验,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并对实际的生产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4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高炉鼓风机站、转炉余热锅炉系统。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冶金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并及时把意见和建议反馈
本标准修改采用ASTM B 240—07《锌和锌铝合金铸件和压铸件标准规范》。 本标准和ASTM B 240一07相比,在主要技术内容上存在如下差异: ——未采用ASTM B 240—07的术语和订货信息; ——未采用ASTM B 240—07的引用文件,用我国的标准代替相对应的ASTM标准; ——增加了附录B压铸锌合金牌号对照及典型力学、物理性能表,性能表中部分采用了ASTM B 86--06附表中的典型力学和物理性能; ——增加了锌合金压铸件的分类和分级; ——增加了压铸件尺寸和其他技术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 13821—1992《锌合金压铸件》。 本标准与GB/T 13821--199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锌合金压铸件的分类; ——增加了压铸件的化学成分; ——增加了压铸锌合金牌号对照及典型力学、物理性能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书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基础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职业健康知识,事故应急管理知识六章。 本书叙述简明扼要,内容通俗易懂,并配有一些事故案例。本书可作为冶金企业安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由谢振华主编,王璐明、朱灿灿、耿振、韩文书、徐昊参与编写。
本书是介绍小型低压水质处理与管理技术的基础读物。其中、三、四章介绍了水化学及水质化验的基本知识,扼要介绍了水质指标及低压锅炉水质标准;第二章系统地介绍了水中杂质的危害;第五、六章分别介绍了锅外及锅内水处理基本、常用的方法;对给水除氧及锅炉排污也分别独立成章作了介绍。后扼要介绍了因炉、因水、因地而宜选择水处理方式的原则及锅炉清洗技术。全书将水质化验分析、锅内外处理、锅炉排污等环节综合在一起,强调水质处理及管理是一门系统工程。 本书可供小型低压锅炉水处理及化验人员、锅炉安全监察与管理人员参阅,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初、中级培训教材。
钢铁产品生产能力及产量构成、能源消耗及其构成、不同企业的能源消耗、钢铁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成绩、未来钢铁工业能耗预测、耐火材料工业能耗、总体能耗比较、吨钢综合能耗比较、工序能耗比较、碳结合制品、低蠕变高铝砖、高效耐火浇注料、其他高效制品等。
《烧结球团生产实训》根据冶金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同时参照冶金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而编写。本教材共分4个项目:项目1准备处理原料;项目2准确称量各种原料;项目3烧结生产;项目4球团生产。 本教材注重综合知识运用,力求紧密结合现场实践,注意学以致用,体现以岗位技能为目标的特点。在叙述和表达方式上力求做到深入浅出,直观易懂,能使读者触类旁通。 《烧结球团生产实训》可作为高职高专冶金技术类专业实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烧结球团生产的冶金技术人员、企业技术工人提高专业知识的参考书。本书由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伟青、关昕、张欣杰主编。
《中级轧钢加热工(冶金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培训教材)》由戚翠芬主编,本书为冶金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培训教材,完全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吻合,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的成分及性能要求,热轧的产品分类及生产工艺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连续式加热炉的分类及主要炉型的技术特点,加热炉的供热、供水、测温等系统的布置方法,加热炉温度管理及加热缺陷的消除方法,炉体耐火材料的技术性能,加热炉辅助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计算机在加热工艺控制上的应用,加热工序管理及安全生产知识。《中级轧钢加热工(冶金职业技能鉴定理论知识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本教材介绍了高炉炉体设备、高炉冷却、高炉上料系统、炉顶装料设备、高炉送风系统、高炉喷吹系统、渣铁处理系统、高炉煤气净化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本教材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需求,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了知识层次的安排,通过小栏目的设置,对学生应掌握教学内容和有必要了解的专业知识做了明确区分。 本教材由崔玲主编,高玉珏、徐涛参加编写;毕耜友审稿。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工业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42)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风、白雪、程继军、朱春雁、熊超。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l4995-19946高温合金热轧钢板》。 本标准与GB/T l4995-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分类”和“订货内容”条款; ——将GB/T 709-2006标准的尺寸允许偏差纳入标准中; ——增加GH 4099合金牌号及其相关技术要求; ——规定了残余元素铜的上限值; ——删除了电弧炉单炼,并明确规定了各合金的冶炼方法; ——增加了钢板尺寸测量的方法; ——明确规定了复验与判定的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83)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