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林主编的《中国石化2016年催化裂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总结回顾了近年来中国石化在催化裂化生产运行与优化、催化剂与助剂使用、节能与环保、设备运行与防腐、烟气脱硫脱硝等方面的经验,收录了研究、设计、生产等28家单位的84篇论文,是催化裂化方面的技术交流与运行总结。对从事催化裂化技术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也是有关催化剂制造、科研设计人员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为满足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需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编写了《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石化分库试题选编: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该书内容包括: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作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和国家职业标准、鉴定要素细目表、理论知识试题和技能操作试题,是催化裂化装置操作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学习资料。
《从百万到千万——21座标杆油站非油飙升之道》从包括国有、民营、外资等12万座加油站中精心筛选出年非油品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的21座标杆加油站,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分析其非油业务从百万元到千万元的经营、管理之道,从中找寻可以复制的经验,并邀请业内专家帮助其寻找可以提升的空间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主要面向加油站经营、管理、服务人员,以及关注加油站业务发展的研究机构和相关院校的专家、学者。
《测井解释岩石物理基础》收集了应用测井资料确定储层岩石物理参数的有关内容,都是笔者荆万学多年来在科研生产实践中取得的技术成果。以论文或综述的形式出现,未进行分类。其中一小部分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过,而绝大部分内容没有公开发表过。
《油藏地球物理学基础与关键解释技术》介绍了油藏地球物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以及高含水油田油藏地球物理的地质任务,同时还介绍了关于发展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理念,并系统论述了以井震联合为特色的油藏地球物理关键解释技术。结合在高含水油田的应用实例,对结合地震资料开展小断层识别、微幅度构造解释、薄互层储层预测和储层地质建模的主要方法、技术原理、技术方案及关键问题、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讨论。
本书是本对加油站新招加油员进行岗前培训的教材。本书结合加油站服务工作的特点和岗位的岗位知识、技能、要求,在内容上做了较大创新和编选。主要突出了加油员规范化服务、加油操作以及实操训练。另外还编入了油品知识、安全知识、加油站设备及使用、HSE安全管理等初步知识等。《加油站新员工简明培训教材》适用于加油站新加油员的岗前培训,亦可作为加油站员工岗位成才的自学读物。
陈平等编著的《钻井与完井工程(第2版)》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系统介绍了石油钻井与完井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工艺技术。本书不仅注意了钻完井理论的系统性和成熟性,又兼顾了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还注重了工程的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读者的工程实践意识。全书共十章,包括绪论、井身结构设计、钻井液、钻进工艺、钻井过程压力控制、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固井、完井、储层保护和环境保护。 《钻井与完井工程(第2版)》既可用作高等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教学用书,又可供相关专业学生和从事石油勘探与开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油气田注水及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介绍了油气田注水工程地面系统组成、注水流程、注水管道、注水设备、注水井井口装置、注水系统等油气田注水设计相关知识,还介绍了油气田污水处理工艺、含油污水处理相关专业文件、平面布置、污泥处理、金属腐蚀、结垢和微生物控制等油气田污水处理设计知识。 《油气田注水及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可作为从事油气田注水及污水处理的设计、施工、操作人员培训用书,亦可供相关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深部钻探系列丛书:深部地热钻井与成井技术》共分为四章。章在总结地热能分布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主要对深部干热岩技术和浅部地源热泵新技术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从钻井技术角度对地热钻井的共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包括钻井结构、施工装备、钻井工艺和成井工艺等。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书的重点,融合多行业的钻探新技术和关键技术,对深部地热井中钻井结构的设计方法、设备的选型方法以及钻井快速破岩技术、空气钻进技术、潜孔锤技术、孔底动力马达技术及深部地热井的泥浆、地热井增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研究;列举的实例和对地热井事故预防与处理方法的总结均具有典型性。
《油气地球化学(第二版)》首先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的学科发展、演化、意义,油气成因理论的形成、发展,油气地球化学的主要分析方法;之后系统地介绍了有机质的产生、沉积及组成,有机质的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油气的生成及成烃模式,生物标志化合物及其地球化学意义,石油、天然气的组成、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球化学原理在烃源岩定性及定量评价、油气源对比、油藏地球化学及开发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最后简要论述了非常规油气地球化学。 《油气地球化学(第二版)》可作为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油田研究人员参考。
《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论文集2004》汇集了中国石油工程学会钻井工作部基础理论学组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召开的“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学术研讨会”中的多篇论文,总结了近几年我国油气钻井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方面的进展和成果,这些先进技术和成果为今后钻井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钻井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新进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论文集2004》可供石油钻井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控压钻井:建模、模拟与设计》系统阐述了控压钻井环空流体的流态分析、建模基础理论等,重点介绍了钻井和固井整体系统的流体模拟,并建立了相关模型,同时介绍了“稳态二维”模拟器、“瞬态二维”模拟器,开发了“实用工具”用来处理更加理想化的几何尺寸内的流动,使其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压力分析;给出了实用模拟软件、模拟应用指南及实例。
本书根据油气管道调控中心的业务、绩效,系统整理了一套评估调控中心的测评体系,以便科学地评估调控中心的调控业务水平;并将其与国外管道公司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调控中心的调控水平定位;最终形成一套测评体系,建立打分测评模型,并使调控中心实现持续独立的自我评价。
本书全面介绍了加氢裂化的基本知识,详述了加氢裂化工艺过程,对加氢裂化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全书涵盖加氢裂化的发展状况、原料和产品、催化剂和化学反应、工艺流程、操作调节、主要设备及防护、开停工操作、安全、事故分析与处理等内容。本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生产装置操作、维护及事故处理有指导作用,可供炼油行业从事科研、教育、设计、生产及管理的人士阅读和参考,并可作为操作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海上油气田开发因为受到海上风浪流的影响、平台寿命有限等因素,使得陆地油田开发的成熟技术无法直接应用,摸索出一套在平台寿命内大限度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迫在眉睫,因此,确立了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模式的技术方向,即模糊一、二、三次采油界限,把三阶段的系列技术集成、优化、创新和综合应用,实施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注水注聚相结合的技术政策,油田投产就尽可能提高采油速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大采收率并尽可能延长高速开发的时间。
《天然气增压》主要内容包括天然气增压基础知识、驱动机与压缩机、整体式压缩机组、分体式压缩机组、增压站运行与操作、压缩机组维护保养、压缩机组常见故障及处理、增压站建设等。 《天然气增压》知识全面、实际操作指导性强。 《天然气增压》可作为天然气增压操作人员的培训教材,其他相关人员也可参考使用。
《三次采油技术》详细介绍了热力采油、化学驱油、注气驱油等三次采油技术及应用。重点阐述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稠油油藏过热蒸汽吞吐技术、泡沫复合驱的重大突破及应用。另外,对稠油油藏SAGD技术、注氮气混相驱突破进展及应用、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油注入参数选择确定重要进展及应用、首例SL—I表面活性剂试验重大进展及应用等,也作了相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