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常规武器/弹药终点毁伤理论与应用为主题,以战斗部作用原理与毁伤效应为主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终点效应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归纳总结了相关的计算模型、试验数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等。全书共八章,依次为绪论、目标易损性与毁伤机理、穿甲效应、杀伤效应、聚能效应、爆炸效应、非致命武器毁伤效应和武器/弹药终点毁伤效能评估。本书对终点效应学的经典内容有所充实和深化,对终点效应学的知识体系和架构有所补充和完善,并引入了新的研究进展。
本书从军事背景和军事角度出发,通过数学建模和量化分析来解决有关军事问题,本书是在教学实践和参考相关资料、书籍的基础上编写的,可以作为军事学领域研究者、学习者的参考教材。 本书注重提炼数学建模思想方法,重视数学软件在军事问题中的应用。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篇、案例篇和实战篇。软件篇包括了MATLAB、LINGO和SPSS基础介绍,案例篇通过军事问题描述、模型建立、模型求解和结果分析格式,重点介绍了导弹追击目标问题、目标轨迹预测问题、导弹毁伤目标问题、军备竞赛核作战模型、无人机安全飞行问题、火力打击任务分配问题、军事评价问题和军事资源分配问题,实战篇主要研究了军事联合投送问题、军事信息资源的数据分析问题、战场目标估算与定位问题和装备测试任务调度问题。 本书所有例题均配有MATLAB或LINGO源程序,程序设计思路清
本书定位于武器毁伤效应及其作战运用,希望打通从武器原理到作战运用的知识链路。主要内容包括常规、核和新概念武器等弹药/战斗部及其毁伤效应的相关概念与科学原理,以及毁伤效能评估相关知识等。使读者形成对武器高效毁伤的科学认识,理解毁伤评估的内涵,建立基于毁伤效能评估进行火力筹划的理念,探讨对打击方案进行量化计算的技术途径。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维修工程及相关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理论与技术,内容新颖、丰富、实用。全书共分13章,其中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可靠性和维修性的基本概念、模型,设计与分析,试验与评定等。第七章至第十三章围绕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规律,详细地介绍了有关保障性、抢修性等基本概念,维修工程分析及其系统分析方法,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定量要求确定,维修方案,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维修工作分析与确定,装备战场抢修,维修资源的确定与优化,软件保障和软件密集系统保障,以及装备维修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军队工程技术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工程院校教学使用,并可供装备(设备)论证、研制、生产、使用、维修等有关方面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研究和教学实际,系统地论述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整体上分为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武器系统及其效能评估的基本概念,其次阐述了武器系统性能评估的基本方法和典型模型,再次分评估框架、经典方法和评估指标三个部分阐述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基础理论,最后针对武器装备体系和一些新类型装备系统,介绍了一些新的效能评估方法。 本书可作为军事运筹学、武器系统工程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武器装备论证、研制、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
《美国航母打击群作战协同》从装备及体系构成分析入手,结合反潜、防空、反舰、对陆攻击等方面,介绍了美国航母打击群各类装备在作战时的协同运用;以两类装备的协同作战为基础,展现了美国航母打击群在各种作战行动中的作战指导思想、兵力运用原则、协同样式,以及航母的后勤保障、装备维修等。 《美国航母打击群作战协同》可为军队指战员、装备科研人员和广大军事爱好者了解美国航母打击群提供参考。
本书系统研究了陆军作战实验组织实施的理论、方法及要求,分析了陆军作战实验组织实施的涵义、作用、步骤和现状,阐述了陆军作战实验的三大基础:实验室、实验系统和实验队伍,提出了陆军作战实验组织实施的原则和要求,重点探讨了陆军作战实验组织、陆军作战实验筹划、陆军作战实验准备、陆军作战实验实施、陆军作战实验分析及陆军作战实验总结的内容、方法及要求。 本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陆军作战实验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
基于大型仿真系统研究装备维修保障系统的运行规律,深入探索装备维修保障方案的持续优化与改进方向,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工程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书针对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实验问题,提出以仿真实验设计与分析为手段的解决思路,将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实验问题划分为不同研究对象,从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实验参数与评价指标、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实验设计、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实验分析三方面展开研究,在上述关键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实验原型系统。本书为装备维修保障仿真实验问题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推动并丰富了仿真实验理论与技术的发展。 本书可供从事军事装备学、系统仿真、运筹学等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校学生参考阅读。
《火炸药成型加工工艺学》为 十三五 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火炸药理论与技术丛书 分册,涉及发射药、固体推进剂、混合炸药的成型加工工艺方面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火炸药成型加工工艺理论基础、工艺方法、工艺流程、工艺设备、工艺条件控制等,对国内外火炸药成型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必要的叙述。 《火炸药成型加工工艺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火炸药、弹药工程、特种能源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火炸药及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读物。
《高分辨率星载SAR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介绍星载SAR发展历程和SAR原理的基础上,解析了星载SAR的空间几何关系,建立了多模式星载SAR回波信号的数学模型,系统构建了涵盖卫星平台、雷达载荷、大气传输链路、地面成像处理等在内的全链路仿真模型,详细阐述了全链路各环节对雷达系统成像性能的影响。 《高分辨率星载SAR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合理吸收了作者及其所在单位相关工作的系列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雷达探测、微波遥感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本全面介绍与研究智能化指挥控制理论与技术的专著,聚焦指挥控制理论、机器学习技术,以及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场景应用。全书共分四篇16章,围绕指挥控制理论、机器学习基础、知识驱动的强化学习及智能化指挥控制技术及实践4个专题,主要阐述了指挥控制基本理论、指挥控制作战理论、经典机器学习方法、强化学习基础理论与方法、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基于知识的强化学习、逆向强化学习、元强化学习、迁移强化学习、强化学习训练平台、即时策略游戏智能技术分析、智能博弈对抗、智能作战筹划以及智能化指挥控制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本书可作为相关领域国防科技科研人员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籍。
本书对美国隐身轰炸机B-2 项目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重点介绍了项目的研制背景及过程,项目管理、项目费用、武器与升级、作战使用以及未来展望。通过对B-2项目的分析与研究对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多层次多角度阐述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位分辨率提高的本质原因,重点以傅里叶重构为主线详细阐述了雷达一维成像、两维成像、自聚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问题,并从信号两维解耦相参积累和傅里叶重构的视角提供对当前时域、频域和时频域各类成像算法的统一解释。此外,本书还首次提出了专门针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球面几何算法成像新理论。本书可供雷达、声纳、遥感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广大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相关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通信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隐身伪装的基本概念、侦察与目标探测的技术原理和典型装备、导弹的典型目标特征及隐身技术、导弹地面车辆的典型目标特征及隐身伪装技术、导弹武器的隐身伪装试验评估技术。本书不针对导弹及其隐身伪装技术做专门的理论公式推导,而是直接引用相关定律和工程公式、仿真或试验结果、实际装备应用范例和大量图片来阐述基本原理和工程方法。
本书针对国家陆地边境、军事基地、自然保护区、矿场、大型园区等大区域周界安全防范,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原理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周界安全防范概述和周界安全技术防范中的感知预警、信息传输、视频管理与数据赋能、非致命打击驱离、离网供电与防雷、网络安全、新技术展望。 本书适合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事边境管控的军警指战员,负责公共安全的公安干警和管理人员,安防行业从业人员,重点要害目标安保人员,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部队官兵,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阅读。
现代无线电导航系统,依托精密时间测量实现定位和授时,教材从时间和导航的关系入手,使学生全面理解时间对导航的重要作用,理解现代授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授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产生标准时间的守时系统和用户定时应用的时间统一系统,全面介绍精密时间的产生、传递和应用涉及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时间同步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守时技术、高精度时间传递技术、时间测量技术和时间统一技术,能针对现代各种电子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出合理先进的时间统一系统。 作为研究生教材,本书可以作为卫星导航、时间频率专业的研究生以及相关领域人员的入门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