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中职学生在打样岗位的工作任务特点以及教学内容要求,主要介绍了基于人工测配色操作技术的染整打样的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内容包括化验室安全常识、染整打样常用仪器设备、染整打样操作基础、色彩基础、仿色方法、配色打样操作、常用染料染色打样工艺与操作、印花打样工艺与操作、染色打样综合实训、中级染色小样工考证、计算机测配色操作基础。附录为染色小样工技能考核的理论和实操的模拟试题。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中职、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实训的教材,也可作为印染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参考用书。
本教材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项目课程"的基本要求,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编写,比较系统地阐明了纺织纤维和纱线检测的基础知识、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重点介绍常规纺织纤维和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检测方法与程序、新型检测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国内有关纺织纤维和纱线品质评定的*标准,同时在拓展任务中介绍了其他常用纱线的品质评定标准和检测方法。 本教材以典型纺织纤维和纱线性能的检测任务为载体,通过 任务目标 知识准备 任务实施 任务评价 等环节,既再现了职业岗位的实际情境,又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融为一体,理论知识以 必需、够用 为原则,加强实践操作知识,理论和实践内容相互渗透,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教材是高职 纺织品检验与贸易 等纺织类专业的核
本标准采用国内通用的先进测试方法和先进标准的部分内容,按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麻纺织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华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湖南沅江市明星麻业有限公司、湖南华升洞庭麻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敖利民、郁崇文、李向红、李世鹏、袁力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部分为GB/T2910的第15部分。
本标准代替GB/T 14464-1993《涤纶短纤维》。 本标准与GB/T 14464-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中产品的线密度由1.5dtex~6.0dtex拓展到0.8dtex~6.0dtex,同时增加了有光涤纶短纤维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1250《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和GB/T14189《纤维级聚酯切片(PET)》; ——术语和定义部分增加了生产批、检验批等术语; ——要求部分: 产品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 增加了对质量差异的要求。 ——检验规则中增加了按照GB/T 1250《极限数值的表示方法和判定方法》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等级判定的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三房巷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上海市纺
本标准根据精梳低比例含毛混纺及纯化纤毛织品的特点,按产品性能及应用中的实际需要,并参考TWC Wl:2000《普通梭织、绒头及压制毡产品》起草。 本标准代替FZ/T 24004--1993《精梳低含毛混纺及纯化纤毛织品》。 本标准与Fz/T 24004--1993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增加了纺织品安全性能的考核指标; ——修改了部分物理指标的项目名称; ——修改了部分物理指标项目的考核指标; ——修改了各项染色牢度的考核指标; ——修改了外观漏验率的考核指标; ——修改了同批同色号产品匹与匹之间的色差要求。 本标准的一等品相当于国际一般水平。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纺织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3)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
本部分为GB/T2910的第4部分。
本标准是根据FZ/T 98003—1994《电子清纱器》修订的。 本标准代替FZ/T 98003—1994。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标准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l)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爱丽服装检验修理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维民、何秀玲、费静、刘敏华、梁国斌。
GB/T19981《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干洗和整烫后性能的评价; ——第2部分:使用四氯乙烯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第3部分:使用烃类溶剂干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第4部分:使用模拟湿清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 本部分为GB/T19981的第4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SO3175-4:2003{纺织品织物和服装的专业维护、干洗和湿洗第4部分:使用模拟湿清洗和整烫时性能试验的程序》(英文版)。 本部分与ISO3175-4:2003相比,存在如下编辑性修改: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国家标准替代了相应的ISO标准; ——删除了ISO标准的前言和参考文献。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品标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FZ/T 53002--2000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FZ/T 53002--2000《腈纶毛条》,与原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明确了适用范围(见第l章,2000年版的第l章)。 ——增加、修改了部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2000年版的第3章)。 ——第4章分类与命名改为分类和标识,主要修改内容为(见第4章,2000年版的第4章): ?修改产品分类的划分方式; ?修改产品标识方式; ?生产工艺代号中增加了梳毛法工艺; ?修改汽蒸收缩率标识规定; ?单纤维线密度代号中增加了由不同线密度纤维混合制成的毛条; ?光泽特性代号中取消了消光、混光品种。 …一技术要求中将正规毛条与膨体毛条、收缩毛条进行了合并,主要修改内容为(见第5章,2000年版 的第5章):
GB/T6155《纺织品 吸湿速干性的评定》包括2个部分。 ——第1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 ——第2部分:动态水分传递法。 本部分为GB/T21655的第2部分。 本榈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GB/T 4802《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圆轨迹法; ——第2部分:改型马丁代尔法; ——第3部分:起球箱法; ——第4部分:*翻滚法。 本部分为GB/T 4802的第4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纱、染整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15/sCl)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纺织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晋中人和纺机轴承有限公司、无锡市宏飞工贸有限公司、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衡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玉红、张艳、吉云飞、阳艳玲、丁小玄。
本习题集是“棉纺织保全技工教材”中的一册,与《纺织机械制图》(第三版)教材配套使用。本书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字体练习、几何作图、视图;剖视与剖面画法,零件图的基本要求,尺寸标注,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的标注,螺纹、齿轮、弹簧、流动轴承等画法,一般零件的分析与测绘,装配图的拼画与识读,轴测图及轴测草图画法练习等。共有习题135面,328题。 本书可作纺织技工学校教材,可供纺织技工自学,也可供纺织中等专 业学校和各类工科学校师生选用或参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利合纤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国望高科纤维有限公司、江苏鹰翔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新风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德荣、叶静、屈汉臣、陈浩、尹立新、沈可可、谢凌宇、钮真荣、庄奎龙、王丽莉。
本部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