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共分10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工厂平面布置,洁净用房分级和环境参数,对工艺设计的要求,建筑,通风与净化空调,给水排水,电气,检测、验证与验收。本规范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公告第968号批准、发布,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由于近年来国内频频爆出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奶粉”、“双汇瘦肉精”、 “上海染色馒头”、 “台湾塑化剂”、“红心鸭蛋”等,导致人们逐渐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失去信心,并盲目崇拜外国食品,甚至认为进口就等于安全。有些人宁愿花高价购买外国牛肉和外奶粉。 外国食品真的就很安全吗?它的产品真的每一个品种和批次都那么安全?诚然,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这并不能完全拦住企业的牟利欲望,也很难杜绝生产中偶尔发生的质量事故。一向以苛求食品安全而著称的日本,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麻烦不断,如“毒大米事件”。
本书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本丛书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丛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本丛书立足中国北方农村和农业生产实际,兼顾全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推广知识、指导生产、科学经营为宗旨,以多年、多领域的科研、生产实践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性、实用性、新颖性。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尽量做到“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本丛书涉及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与经营、休闲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领域,使农民在家就可以走进专家的“课堂”,学到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需要的技能,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
本标准参考CAC/RCP 19—1979,Rev.1—2003《食品辐照加工工艺国际推荐准则》(Recommended International Code of Practice for Radiation Processing of food)和国际食品辐照咨询组(ICGFI)第19号文件《控制禽饲料病原微生物辐照工艺规范准则》[-Code of Good Irradiation Practice for the Control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Poultry Feed(ICGFI Document NO:19)]中的有关技术内容,并结合我国宠物干粮食品的生产和宠物干粮食品的辐照加工现状制定。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坚果炒货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坚果炒货工艺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
本标准是对SB 224—1985((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装配技术要求》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SB 224—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对引用标准的有关条款进行了调整; ——对紧固件作了更具体的要求; ——增加了对机器装配的电气、液压、气动系统的要求; ——对滚动轴承也作了更具体的规定; ——增加了测试试验方法。 本标准是系列行业标准“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余的“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 件”的系列行业标准是: ——SB/T 222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基本技术要求; ——SB/T 223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SB/T 225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件技术要求; ——SB/‘T 226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焊接、铆接件技术要求; ——SB/T 227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电气装置技术要求;
本标准是对SB 229-1985《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产品包装技术要求》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与SB 229-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食品机械的要求,增加了内包装材料的卫生要求; ——根据目前包装材料的发展,本标准增加了一些新型包装材料,同时也删除了一些已不再适用的包装材料。 本标准是系列行业标准“食品包装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之一。其余的“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的系列行业标准是: ——SB/T 222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基本技术要求; ——SB/T 223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机械加工技术要求; ——SB/T 224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装配技术要求; ——SB/T 225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件技术要求; ——SB/T 226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铆接件技术要求; ——SB/T 227 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电气装置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第4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 JECFA(1995)及JECFA(2002)《食品级白油》(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与FAO/WHO JECFA(1995)及JECFA(2002)主要差异如下: ——将FAO/WHO标准的油品牌号:中、低黏度的Ⅰ、Ⅱ、Ⅲ级和高黏度白油改为低、中黏度的2号、3号、4号和高黏度5号,同时增加低黏度1号; ——增加了颜色的技术要求; ——增加了40℃运动黏度作为报告值; ——取消了相对分子质量的上限; ——本标准所有质量指标均采用我国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测定。 本标准代替GB 4853-1994 本标准与GB 4853-1994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将GB 4853-1994中的油品牌号:10号、15号、26号和36号改为低、中黏度的1号、2号、3号、4号和高黏度5号; ——增加100℃运动黏度
不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为淀粉工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淀粉工业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标准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由于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到五年修订一次。
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杂粮的原料特性以及用这些杂粮加工的焙烤食品、膨化食品、糕点食品、发酵食品、蒸煮食品以及饮品的加工工艺、操作技术要求、产品配方及产品特点等。 ? 本书可供从事食品加工、开发的技术人员、城镇个体户以及广大农民参考阅读。
本标准代替GB/T 8885-1988《食用玉米淀粉》。 本标准与GB/T 8885-1988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和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增加了检验规则; ——感官要求修订为:外观和气味,取消口感和杂质两项; ——色泽、白度不再按白玉米、黄玉米定值; ——各等级水分统一修订为不超过14.0%; ——酸度修订为:优级品不超过1.50。T、一级品不超过1.80。T、二级品不超过2.00。T; ——灰分修订为:二级品不超过0.18%; ——蛋白质修订为:优级品不超过0.35%、一级品不超过0.45%、二级品不超过0.60%; ——斑点修订为:一级品不超过0.7个/cm2、二级品不超过1.0个/cm2; ——细度修订为:优级品不小于99.5%、一级品不小于99.0%、二级品不小于98.5%; ——脂肪修订为:优级品不超过0.10%、一级
本书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高海生教授、刘绍军副教授主编。书中内容总结了作者多年来从事核果类果实贮藏保鲜与深加工利用研究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前半部分主要介绍了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果实的采收与贮藏保鲜的基本条件、贮藏保鲜技术及贮藏期间病害的防治等知识。后半部分主要包括桃、杏、李、樱桃果实的果汁饮料生产技术、干制品生产技术、糖制与腌渍品生产技术、罐藏品生产技术、果酒与果醋生产技术及苦杏仁系列食品生产技术。技术先进,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各食品生产企业、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广大果农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