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整理了90多家国内主要的烟用香精香料生产企业和30多家国际香精香料企业的简介,还收集了近300家国内外香料生产企业的联系方式及其合成香料、天然香料、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名录,此外还对国内外主要的香化组织、研发机构、管理检测机构做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供卷烟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物资采购人员参考。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2881:1992 烟草及烟草制品 总植物碱的测定光度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 2881:1992重新起草。 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标准与ISO2881:1992相比存在少量技术性差异,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为便于使用,对于ISO 2881:1992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删除ISO 2881:1992的“前言”; b)删除ISO 2881:1992的参考文献; c)增加了附录A; d)增加了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威、王芳、王颖、刘惠民。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分技术委员会(TC 144/SC 4)归口。
吸烟与健康问题一直是医学、毒理学和烟草科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建立整体评价卷烟烟气危害性的科学方法逐渐成为“吸烟与健康”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书以卷烟危害性评价为主题,对烟草和烟气化学成分、烟草和烟气主要有害成分、卷烟烟气主要有害成分测定方法、卷烟烟气危害性评价原理、卷烟烟气毒理学评估方法、卷烟烟气危害性评价方法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 本书可供烟草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开发人员参考。
本书前五章系统地阐述了烟叶调制的生物学机制和物理学原理,揭示了调制过程中烟叶品质形成、发展规律性,介绍了不同类型烟草的调制设备和工艺技术,在体现工艺系统性和严格性的同时,突出了管理上的特殊性和灵活性。第六章至第九章在阐述烟叶分级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不同类型烟草的烟叶分级标准、操作方法和检验技术,并对国外烟叶分级标准做了介绍,突出了分级原理的基础地位和分级标准的导向功能。作者集众家之长,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致力创新,全书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上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教学上的实用性。 本书既可用作有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烟草原料科研人员和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引言,描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及其框架、应用,总结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2011)推行和应用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对《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YC/T384-2011)具体内容的解释,分别对《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第1部分:基础管理规范》(YC/T384.1-2011)、《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2部分: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YC/T384.2-2011)、《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第3部分:考核评价准则和方法》(YC/T384.3—2011)的相关要素及条款进行了解读;第三部分附注了部分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文件。
卷烟作为特殊的消费品有“寓禁于征”、“控量保价”、“稍紧平衡”的特点,烟草行业同时有市场供应的责任,因此我们坚持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全面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烟草。中国烟草的网络建设经过多个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为行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确立流通运行模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营销队伍素质作出了贡献。烟草企业工商分设后,工商企业通过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重组、管理模式创新,进一步整合了资源,提高了卷烟营销网络运行水平。 目前卷烟营销网络由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零售客户共同构成。商业企业经营主体的确立和卷烟流通体制的改革,使许多省级公司已经或正在退出卷烟经营,如何适应流通环节的变化,建立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管理机制,也需要我
本手册旨在通过提供一套烟草税的*政策实践,帮助各国政府通过提高烟草税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并同时促进公共卫生健康。 各国政府都想通过征收烟草税来调控烟草的消费,筹集财政收入并促进公共健康。在所有对烟草制品征收的税收中属消费税为重要,因为消费税专门针对包括烟草制品在内的少数商品征收,因而能够相应高这类商品的相对价格。在消费税的征收中,既可采用从量税,也可采用从价税。单一税率的从量税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低价烟的价格并从而减少其市场占有量。除了从量税外,各国政府还可以根据其烟草产品场的特点和结构,采用从价税的形式对烟草产品市场加以调控并筹集财政收入。不过从长期的效果来看,从量税会更为有效。 如果提高烟草税使得烟草制品中的税占到其零售价格的70%,将能够极大地提高烟草产品的价格,从而
本书包括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两部分,共收录了168种天然香料和834种合成香料的资料,内容广泛、信息量大。天然香料的内容包括CAS编号、类别、中英文名称、中英文别名、物理性质(酸值、相对密度、折射率)、溶解性、制备提取方法(包括天然存在)、性质特征描述(外观性状和主要成分)、用途与用量、产地和管理状况等。合成香料化合物的内容包括CAS编号、BRN编号、类别、中英文名称、中英文别名、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物理性质(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折射率)、溶解性、天然存在、制备方法、香味性质特征描述、用途与用量和管理状况等。书稿中有关各种香原料在烟草中用途、转移行为和滤嘴截留能力的资料内容基本上是郑州烟草研究院香精香料研究室多年研究工作的经验总结,对烟草调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适合烟草行业技术人员
烟叶作为烟草产业供应链的起始点,在整个产业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河南省是我国烤烟主产区之一,所产烟叶具有独特的浓香型风格特色、配伍性好,在国内卷烟配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98年后河南省烤烟收购量大幅下降,生产波动较大,在全国的位次后移,不能满足卷烟生产需要,尤其是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简称国家局)提出卷烟大品牌战略后表现更为突出。研究河南省烤烟生产发展稳定性问题,对持续满足卷烟工业企业优势品牌扩张对河南烟叶的需求,实现河南省烤烟生产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烤烟生产发展稳定性问题研究》基于经济学相关理论,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吸取其中有益的理论分析和论证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烤烟生产发展实际,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影响河南省烤烟生产稳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揭示了相关因素对烤烟生产发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44/ SC 7)归口。
本书简要综述了离子色谱、气相色谱 串联质谱、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现代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仪器结构、技术特点,详细介绍了离子色谱在卷烟纸助燃剂检测和烟草中亚硝酸、硝酸检测,气相色谱 串联质谱在烟草多农残检测和卷烟主流烟气中苯并芘检测,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在烟草多农残检测、氨基酸检测和烟用纸张芳香胺检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烟用纸张、丝束、三乙酸甘油酯等烟用材料重金属检测和卷烟纸中钾、钠、钙、镁检测的应用实例。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应用实例详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是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掌握现代烟草仪器分析技术的科普教材和工具书。
GB 2635-1992《烤烟》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实施多年,对促进我国烟叶水平提高,扩大烟叶出口和国内卷烟配方改革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宣传贯彻GB 2635-1992《烤烟》国家标准和培养技术人才,我们曾经编写过《烤烟国家标准宣贯教材》等内部分级培训资料,各级烟叶部门每年都要举办大量的培训班,制作审定大量的烤烟实物样品。 目前,随着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卷烟配方的改革,GB 2635-1992《烤烟》国家标准经历了1998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烟叶分级也被作为烟草行业特有工种,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了技术工人培训和技能鉴定标准体系,2003年还举办了首届烟草行业烟叶分级职业技能大赛(国家二级竞赛),烟叶分级受到空前的重视。但是,与卷烟国家标准、卷烟评吸相比,我们还存在烟叶感官分级高级人才的选拔、培训与管理不规范,烟叶感官分析
《烟用三乙酸甘油酯质量分析与检验技术》共分为八章,第壹章简要叙述了烟用三乙酸甘油酯概况,第二章介绍了烟用三乙酸甘油酯质量分析与检验的基础知识,第三章至第七章分别详细介绍了烟用三乙酸甘油酯外观、色度、密度和折射率、三乙酸甘油酯含量、酸度、水分、砷和铅等技术指标的分析技术,第八章介绍了卷烟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添加量和施加量均匀性的测定技术。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44)归口。
《烟叶高校烘烤技术与管理》由韦建玉、张大斌、王丰主编,要实现烟叶的高效烘烤,就必须突破以下五大制约:一是突破流程制约。 二是突破装备制约。 三是突破容效制约。 四是突破工艺制约。 五是突破组织制约。本书内容涉及当前国内烤烟采收烘烤成本分析、烟叶高效采收技术、装烟上炕技术、烟叶高效烘烤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技术、高效烘烤技术工艺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