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5638:1978《强韧纸板分层定量的测定》。 本标准与ISO 5638:1978的结构对比在附录A中列出。 本标准与ISO 5638:1978的技术性差异在附录B中列出。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玄龙德、黄杰、王涛、于浩、刘晓、阎萍萍、徐颖。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15359:1999《纸和纸板静态和动态摩擦系数的测定平面法》。 本标准与IS0 15359:1999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450纸和纸板 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GB/T 450--2008,IS0 186:2002,MOD);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10739 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GB/T 10739--2002,eqv IS0 187:1990); ——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造纸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曦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3038:1975《瓦楞纸板胶粘抗水性的测定(浸水法)》。 本标准与ISO 3038:197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将国际标准的第1章“范围”和第2章“应用领域”合并为本标准的第1章“范围”,其后各章编号顺次提前;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 3038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国家标准,同时增加引用标准GB/T 10739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GB/T 10739-2002,eqv ISO 187:1990)(本标准的第2章); ——修改了鉴定试样的仪器(本标准的4.3); ——增加铜块作为重砣的说明(本标准的4.9); ——按取样步骤将ISO 3038的第6章分成本标准的5.1~5.3,增加老化的标准大气条件(本标准的5.3); ——按制样步骤将ISO 3038的第7章分成本标准的6.1~6.3; ——增加胶粘线确定的有关说明(本标准的7.1);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茬亩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造纸学会脱水器材专业委员会、安徽华辰造纸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熊造纸网毯有限公司、河北鹤煌网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新会中新网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呢工程织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家祥、韩静芬、丁朝阳、付立兵、王海明、郭纪宗、胡博能、王群兴。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13820:19966纸、纸板和瓦楞纸板压缩试验仪的描述和校准》。 附录A给出了本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附录8给出了本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11108:1996《信息与文献档案纸 耐久性和耐用性要求》(英文版)。 本标准与IS0 11108:1996相比,存在下列技术差异: ——本标准根据国内产品的特点,对纤维成分和组成做了适当的调整。 ——本标准根据国内纸张生产情况,对纸张耐折度的小限值作了修改。 本标准的纸张碱保留量采用了IS0 10716:1994的试验方法,其中文译文以附录B的形式出现。 本标准与IS0 11108:1996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和技术性差异及原因分别在附录D和附录E中列出。 本标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 ——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图书馆。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11476:2000《纸和纸板CIE白度的测定,C/2°(室内照明条件)》。 本标准与ISO 11476:2000相比,主要差异: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T 8940.2和ASTM E 308—95; ——修改了附录B中UV的校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造纸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清文。
本标准修改采用IS0 1924—3:2005《纸和纸板 抗张强度的测定 第3部分:恒速拉伸法 (100mm/min)》。 本标准与IS0.1924—3:2005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450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正反面的测定(GB/T 450~2008,IS0 186:2002,MOD):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451.2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GB/T 451.2 2002,eqv IS0 536:1995);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0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10739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GB/T l0739 2002,eqv IS0 187:1990)。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在原轻工行业标准QB/T 1599—2006《书画纸》的基础上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阳、邢春荣、陈宇平。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3542:2006《纸和板 卷筒纸芯内径的规定》(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 13542:2006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引用标准GB/T 22906.4~2008修改采用ISO 11093—4:1997; ——增加“第3章术语和定义”,对术语“内径”进行了定义; ——对技术内容的叙述按条文进行了编辑性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GB/T 24328《卫生纸及其制品》分为以下7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及术语; ——第2部分:厚度、层积厚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 ——第3部分:抗张强度、裂断时伸长率和抗张能量吸收的测定; ——第4部分:湿抗张强度测定; ——第5部分:定量的测定; ——第6部分:吸水时间和吸水能力(篮筐浸没法); ——第7部分:球形耐破度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24328的第3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12625—4:2005《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4部分:抗张强度、裂断时伸长率和抗张能量吸收的测定》(英文版)。 本部分与ISO 12625—4:2005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ISO 12625—4:2005中抗张试验仪的夹头宽度规定为至少50 mm,本部分增加了15 mm的夹头 宽度,而且试样宽度也作了相应的增加; ——用GB/T 450《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及试样纵横向、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 14968:1999《纸和纸板 基本尺寸办公用纸 成包纸页卷曲的测定》。 本标准与ISO 14968:1999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450-2002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eqv ISO 186:1994);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将ISO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与之相应的国家标准,即GB/T 10739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GB/T 10739 2002,eqv ISO 187:1990)。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造纸协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