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以作为高等学校轻化工程(造纸)专业教学用书,也供广大造纸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本书由华南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等单位教师和科技人员参与编写。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 本书是上册,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院士担任主编,南京林业大学张辉教授担任副主编。
本书从传统的生物质利用—造纸工业—为切入点,针对目前生物质利用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论述。在介绍生物质资源基本物理化学结构的基础上,分别从生物炼制的基本原理和经济性分析、木材改性技术、提取物利用、高值 化学品制备、热解和高分子产品角度分章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总结了当今世界在这些热点研发领域的近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该书的出版将对林业、造纸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具有极大的参考作用,对于生物质利用领域有兴趣的读者也会从中受益,获得更多专业知识。
本书是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原郭广源主编,于维熙主审,成绵霞、任敦銮、张新平等编写的《制浆造纸工艺与设备》(上册)基础上,为职业技术教育制浆造纸专业编写的制浆工艺与设备教材,并经全国轻工职业技术教育制浆造纸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出版。 本教材力求做到系统性、理论性、实用性并重,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各学校可根据本地区制浆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自1980年《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教材出版以来,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在生产建设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版的《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教材内容已难以适应目前专业的教育与培训的需要。根据*轻化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组织编写新版的《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教材。编写大纲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和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共同商定的。 在编写《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第二版)中,我们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 1.为了让读者很好的阅读和学习,本教材仍按制浆造纸工艺过程的相关设备进行论述,但着重于新技术与装备,节能技
自1980年《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教材出版以来,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在生产建设规模、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版的《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教材内容已难以适应目前专业的教育与培训的需要。根据*轻化工程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建议,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支持下,我们组织编写新版的《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教材。编写大纲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广西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和广州造纸有限公司的教师和科技人员共同商定的。 在编写《制浆造纸机械与设备》(上、下册)(第二版)中,我们着重考虑了以下几点: 1.为了让读者很好的阅读和学习,本教材仍按制浆造纸工艺过程的相关设备进行论述,但着重于新技术与
本书全书共分十章,较为全面的论述了纸料各组分的湿部化学特性、造纸中的胶体与表面化学现象、湿部电荷来源、湿部电荷测定技术以及湿部化学过程控制;以湿部助剂为主线介绍了造纸填料与色料化学、施胶剂与施胶化学、纸张强度与增强剂,并兼顾了各种助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等;以助留机理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纸料各种助留体系的助留机理,分析了影响助留的主要因素及纸料留着率的测定方法等;以脱水区域为主线论述了各种助滤体系的助滤机理和纸料滤水性能的测定技术。 本书实用性与先进性较强。本书可供与造纸和造纸化学品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师生的科研与教学参考用书。
近年来,本书的作者们一直从事制浆造纸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教学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作者也充分感觉到需要有一本结合*科技发展、国内制浆造纸行业技术进步、系统介绍纸页结构与性能的著作。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外在纸页的结构和性能领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我国的研究人员电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甚至有许多前沿或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此,在*轻化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鼓励下,我们组织国内部分高校的专家分章编写了本书。 为了保证本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新颖性,编撰吋,本书在內容上力求既有经典理沦,如涉及的概念、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包括工艺因素的影响)、经典测试方法、重要实验方法和在线检测技术,同时还尽可能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介绍给读者,每章附有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可
李忠正编写的这本《禾草类纤维制浆造纸》系统总结了中国近些年来草类纤维制浆理论研究和清洁生产的研究成果与技术进步;提出了未来中国发展草类纤维制浆造纸的前景和思路,为社会提供了一本既反映当前中国对草类纤维制浆造纸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全貌,又体现未来发展端倪的专著。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造纸工业发展迅速,加工纸及特种纸的技术进步更是日新月异,品种越来越多,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本教材适应了这种发展的需要,受到读者的欢迎,对于我国高等学校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制浆造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本教材于2001年和2004年分别出版了版和第二版,作为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又获得再版机会。此次出版,由于教学基本内容不变,全书的结构和编写大纲变化不大,各位作者在总结教学经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大量查阅和收集新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加工纸和特种纸产业的发展及我国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学生造纸专业课知识体系构建的需求,对内容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和修改。 本教材实际上也是一本技术专著,既可供高校本科生作为教材使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浆造纸技术探究》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对现代制浆造纸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探究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造纸植物纤维原料和纸浆的化学成分分析、制浆技术和设备、纸浆处理技术探究、纸页成形和气流成形技术探究、废纸纸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探究、制浆造纸末端废水处理技术探究、制浆造纸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制浆造纸技术探究》可作为高等院校制浆造纸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也可供制浆造纸领域的相关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注重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有关自动测量和自动控制的内容。在介绍过程变量测量时,重点放在各变量的特点、测量原理与方法以及仪表的选用,而仪表的结构只作一般的介绍。在介绍自动控制系统时,重点放在从设计和使用好简单控制系统这一实际问题出发,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在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在造纸过程中的应用时,通过若干典型案例的分析,使读者能分析一个工段或车间的自动化系统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本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全书由5个内容模块组成。过程自动控制导论模块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有关概念;自动控制系统基础理论模块讲述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和设计;主要变量的测量与控制模块讲述制浆造纸过程变量的测量原理和仪表及控制方案;制浆造纸典型过程的特点及自动化方案
《制浆化工过程与原理》很好地运用了化工基础理论(热力学、动力学、传质理论和单元操作理论)和化学基础知识,系统地诠释了制浆和漂白工艺与原理,包括化学法制浆的预处理、硫酸盐法制浆化学及动力学、硫酸盐法制浆工艺、纸浆的洗涤、高得率制浆、化学浆的漂白、硫酸盐法蒸煮黑液的回收等内容。针对每个工艺操作单元,基于基本原理逻辑地推论出工艺参数、影响因素分析和对相关设备的要求。 《制浆化工过程与原理》可供国内造纸领域的科研人员、工厂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轻化工程专业教师及学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参考;也可供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学之用。
本书尽可能地收集了国内外有关造纸工业节能减排方面的知识和成果,并将制订、修订造纸能耗的相关内容也列入本书中,还引进了二次热的概念。本书的内容包括:制浆造纸工艺过程对热和动力的需求以及热电平衡、能量平衡及能耗计算实例,化学制浆的生产工艺节能,高得率制浆的节能,碱回收工艺节能,打浆与造纸节能,再生纤维的利用及节能,自备能源与节能,制浆造纸节能新技术。本书不仅可以供制浆造纸行业的生产及技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科研人员使用,而且还适合于造纸专业、环保专业、动力专业的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及使用。
本书版是由全国轻工业技工教育学会造纸专业教学会根据1990年制定的《技工学校造纸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组织全国十几所全国重点轻工业院校的专业骨干教师及部分造纸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于1995年编写的造纸专业试用教材之一。本套教材共包括四门课程:《制浆造纸工艺》、《制浆造纸设备与操作》、《制浆造纸化验与物检》、《化工原理》(轻工行业各专业通用)。 为了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加大造纸设备与操作方面知识的容量,本套教材将工艺 与设备两部分内容分成两门课程,《制浆造纸工艺》侧重理论方面的内容,而《制浆造纸设备与 操作》侧重设备与操作方面的知识,两门课既有侧重,又相辅相成,避免了内容的重复。 由于近年来我国制浆造纸工艺发展迅速,特别是草浆连蒸连煮、废纸制浆、草浆碱回收、木 材化学机械制浆、中高速
本书主要是为整理我国古代的手工纸(古纸),所做的一项普及性的工作。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沿承至今,大约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工纸,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直到现在对她的了解者越来越少了,也没有引起社会应有的关注。保护民族遗产和传统文化,就是守护中国人民的悠久历史和美好家园。 本书分八章,章概述,第二章汉晋南北朝时期的古纸,第三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古纸,第四章宋元时期的古纸,第五章明清时期的古纸,第六章传统手工纸,第七章手抄加工纸,第八章手工纸制品。全书共介绍各地古纸和纸品96种,插图163幅,它们与古代造纸、印刷、书画、文物、民俗文化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制浆原理与工程》是轻化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制浆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与工程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制浆的基本知识与理论,熟悉国内外制浆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 《制浆原理与工程》(第三版)是经*批准的“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教材按照*轻化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审定的编写大纲,结合各院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并吸收国外*教材之精华,在《制浆原理与工程》(第二版)的基础上修订、编写而成。 本教材在内容和章节编排上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原第七章中蒸煮液的制备部分调至第二章化学法制浆中,使前后衔接和系统性更好;增设了第八章制浆过程节能与热能回收,以适应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内容上,在强调基本概念、
本书按照化学法制浆碱的回收的工序:黑液的提取—黑液的蒸发—黑液的燃烧—白液的苛化—白泥的回收介绍了黑液碱回收的设备、流程、机理和影响因素。考虑到我国的黑液碱回收不仅有木浆的碱回收,而且还有竹子、蔗渣、芦苇和麦草的碱回收,所以针对非木原料黑液的特点着重介绍了黑液的除硅和降黏。本书还介绍了不凝气与塔罗油的性质、处理和利用。针对近年来碱回收的不断进步,还介绍了碱回收的新进展。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既有机理分析,又突出实用。 本书适合于从事化学法制浆碱回收工作的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该书为《制浆造纸实用技术丛书》之分册,全面介绍了制浆造纸过程参数的检测方法及仪表、典型控制系统和先进控制技术,具体内容分3篇,共12章。其中,第1篇详细阐述了过程控制中常规参数的检测方法及制浆造纸过程中特殊参数的检测和仪表;第2篇主要讲述了制浆造纸过程典型系统,主要包括制浆过程典型控制系统、抄纸过程典型控制系统和碱回收过程典型控制系统;第3篇讲述了集散型控制系统(DCS)基础知识及先进控制技术,书中有很多先进实用的新内容,如西门子、和利时的DCS控制系统,日产100-150t制浆线的典型控制系统,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中的*成果(各种实用的优化控制算法、打浆度软测量、气垫式流浆箱控制等)等,对了解当前的制浆造纸自动化会有一定益处。本书可作为制浆造纸工业中从事仪表自动化的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科研工作者及制
这本专著是作者在纸浆性质软测量原理与技术方面系列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归纳。 本专著综述了国内外己取得的成果,在作者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纸浆性质软测量的原理、纸浆性质软测量数学模型的推导,介绍了纸浆性质软测量技术(软仪表)的组成及其实施方法,是国内外部较系统地从原理到技术,从理论到实践论述纸浆性质软测量技术的专著。
《造纸及其装备科学技术丛书:纸张结构与印刷适性》对纸张的结构和组成、与结构密切相关的纸页的性质、纸张印刷适应性做了重点讲解。为了保证《造纸及其装备科学技术丛书:纸张结构与印刷适性》的系统性,我们还增加了印刷基础知识、印刷油墨基础知识以及印刷适性及其评价的知识介绍。在每一章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参阅了较大量的国内外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成果,如涉及形成原理、工作原理,还有工艺因素的讨论,同时还介绍了经典测试方法和检测技术等。可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教师的教学辅助材料,还可用于造纸和印刷工业科技和生产工作者的实践生产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