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职业技术学校统编教材中的一本。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了印刷设备基本控制电器元件、印刷设备中常用的电动机与控制方法、印刷设备中的基本控制电路、胶印设备典型电路分析、气动部分、印刷机的电气维修等,内容全面、概念透彻。是一本难度适中、内容新颖的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教学使用的印刷电气控制专业教材。也适合印刷、包装、轻工、电子及机械行业企业操作人员、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对各种机型的小胶印机的各种常见故障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和介绍,主要包括输纸和套印不准故障、输水、输墨故障、印刷滚筒故障、收纸故障、传动机件故障、纸张、油墨引起的故障及常见的工艺和机械故障等内容,并对小胶印机的日常清洁保养提出了建议。 本书适合小胶印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印刷职业学校学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是根据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同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平版印刷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而编写。本题库配有培训教程一同出版。 本书包括应知应会试题、全真试卷、评分标准、考核大纲以及相关的培训方案。 本题库不仅可作为平版印刷工职业技能鉴定参考用书,还可作为中、高职职业类学校印刷与包装专业学生实训、印刷操作工自学以及在职人员技术培训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永在化工有限公司、杭华油墨化学有限公司、上海DIC油墨有限公司、四川国和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现代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成都市新津托展油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敏、高九生、沈健、李光明、朱淫、王强。 本标准于1994年首次发布,本次为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fQB/T 2024—1994。
GB/T 25676((印刷机械宽幅面喷绘机》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卷材型宽幅面喷绘机; ——第2部分:平板型宽幅面喷绘机。 本部分为GB/T 25676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92)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润天智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安徽力宇电脑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瑞安市方泰机械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江洪、李力、徐承任、王兴明、于涛、张昱、马正源、曹亚敏、吕丰足、朱立峰、方国林。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材。色彩是衡量印刷品和多媒体作品质量的三大要素之一,要得到高质量的印刷品和多媒体作品首先必须控制它们的色彩。基于此,本书对色彩与视觉、色光与色料混合、标准光源、CIE色度系统、颜色空间、视频色彩、色彩的分解、色彩与网点、色彩管理、色彩与印刷等作了系统论述,并在书后配有部分彩色插图形象说明色彩与印刷过程,形象、实用。 本书可作为印刷、包装、艺术设计、编辑出版等相关专业高职高专教材,也可作为相关 领域企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学校、函大等教材,并可供相关行业人员入门学习参考。
印刷品的质量检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本书根据现代印刷工艺,从印刷品质量内容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入手,系统地讲解了印刷品质量的检测原理与检测技术,详细阐述了各类印刷品的检测指标与检测方法,并围绕印刷品质量对优化管理做了一定的论述。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备指导操作性。本书可作为印刷专业职业技术教育教材,也适合印刷企业质量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分两篇。篇为书刊装订工艺。对平装、精装、骑马订装书刊的印后加工等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论述;对线装、特装和书刊装订材料也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第二篇为包装品印后加工工艺。对覆膜、上光、模切、压痕、复合材料印后加工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对加工过程中易产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本书为高等印刷学校印刷工程类印刷技术专业和包装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印刷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印后加工口袋书》由业内知名专家金银河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从事印后加工的人员提供简明、实用的技术读本,因而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基础、全面、浅显、实用,既包括纸印品,又包括塑料、金属制品印后加工方面的知识。本书共分五章,分别介绍了纸印品表面装饰加工、纸包装印品的成型加工、塑料软包装的印后加工、金属金属包装容器的印后加工、书刊本册类印刷品的装订加工等方面的工艺技术。在基本的理论、工艺之外,作者在书中还用相当一部分篇幅介绍了印后加工工作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故障及解决方案,增强了本书的实战性。
信息隐藏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在数字图像、音频、视频、文本等多媒体版权保护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书从信息隐藏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以用于图像、音频、视频、文本等数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印技术为主,详细介绍了水印的设计、产生、嵌入、检测、攻击技术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由于数字水印技术本质上是信源编码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所以对现代信源编码也做了相应的阐述,并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大量的实例,因此本书在理论上较为系统,在实践上提供了实用的图表和参数,可操作性强。 全书共分八章,前三章介绍信息隐藏、数字水印、水印信号的设计与产生的基础知识;后五章介绍以图像、音频、视频、文本为载体的数字水印的产生、嵌入、提取、攻击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本书为《实用印刷技术丛书》中的一本,系统地介绍了平版胶印工艺技术。 本书以平版胶印工序为主线,从平版胶印中原稿的分析、印前图像信息处理、制版、平版印刷机械、平版胶印常用材料、印刷工艺和印后加工等几个方面重点讲述了其原理、操作技术、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并在后介绍了印刷承包估算方法与承包管理。 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实用,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比较好。本书读者对象为印刷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高等院校印刷专业的师生。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促进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工作,劳动部、新闻出版署组织制定了平版印刷工《国家职业鉴定规范》(考核大纲),并通过了有关专家审定,于1998年3月颁布试行。 本书是平版印刷工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的辅导教材,在编写中,力图严格按照鉴定规范,对平版印刷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等三个技术的鉴定内容进行了阐述,是平版印刷工人自学平版印刷工艺的重要参考书。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等级平版印刷工人职业鉴定的实际需要。 本书可作为印刷院、校的教学参考书。印刷业内人士阅读可以增加对平版印刷工艺基础知识的进一步了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2)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深圳市科精诚印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广东宏富印刷机械实业有限公司、顺德胜江丝网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耀光、马振江、黄耀华、梁伟标、王晓智、邵长平、韩国锋。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书围绕平版胶印的基本原理,印刷五大要素的印刷适性和印刷质量控制展开编写,编写的重点是印刷过程的印刷适性和控制,突出技能培养的特点;基本原理的讲解力求做到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平版胶印质量控制突出了现代测试的发展目标。 本书的编写由六位作者完成。北京轻工高级技校王训泉老师编写第九章、第二章第二节、第四章节;上海轻工业学校郑黛老师编写第二章节,第三章第三、四、五节,第七章第三、四、五节;浙江轻工业学校陈文革老师编写第六章、第二章第三节;长春市轻工业技术学校李飞老师编写第八章,第三章、二节;山东新华印刷厂潍坊厂叶红同志编写章,第七章、二、六节;山东潍坊一轻技校蔡文平老师编写第五章,第二章第四节,第四章第二、三、四、五节。
本标准按照GB/T l.1--2009给出的规则对QB/T 3598—1999《胶印亮光油墨》及QB/T2624--2003《胶版单张纸油墨》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QB/T 3598—1999、QB/T 2624--2003市H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单张纸胶印油墨》; ——调整颜色指标表示方法(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流动度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着色力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黏性指标范围(见3.1,2003年版的4.1表1)(见3.1,1999年版表格); ——调整结膜干燥指标(见3.1,2003年版的4.1表2); ——增加可溶性元素的限量(见3.1); ——增加某些有害元素的限量(见3.2); ——增加附录C(规范性附录)油墨光泽检验方法(见附录C); ——
下岗再就业,年轻新创业,兼职搞副业,农村办工业,应该从哪里入手呢?古语道:“百艺好藏身”,那就从学一门过硬的维修技术入手吧!有了过硬的技术,可以创业当老板,也可以到用人单位轻松找到高薪的职位,真是做人立业之本。
本标准适用于制版设备、装订设备、裁切设备、表面整饰与包装设备、配套辅助设备等产品,不适用于印刷机。 对于本标准未涵盖的印刷机械的产品应参照执行。
本书从商品价格的一般理论入手,回顾了印刷计价的历史沿革,介绍了印刷计价的特点、原理和模式,重点讲述了印刷产品精确计价和估价的实际操作方法,同时还探讨了印刷计价改进的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思路。本书附中还收录了与印刷计价有关的纸张加放量、纸张厚度、纸张开本尺寸等速查表,供读者查阅。 本书内容简明、实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印刷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业务员、技术管理人员以及出版单位印制部门的人员阅读和使用。
本书编译自德国(Fachrechnen)一书,共分为27课。本书从基础的数字计算出发,主要介绍了印刷流程中常见的基本计算。书中例题、习题简单实用,有些习题有助于理解基本概念,有些可以增加专业学习兴趣,有些则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是国内目前中职层次一本基于印刷技术的数学教材。 本书不仅可以做为印刷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基础课的教材、教辅,学生也可以做为课外读物自学,本书也是印刷类院校基础课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本重要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