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以QB/T 2385—2008《深色名贵硬木家具》附录A所列的树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除收录80余种外常见的红木与深色名贵硬木家具用木材树种外,还有数种埋地几千年至几万年的名贵阴沉木。 采用图鉴的形式编著,内容丰富、记载翔实、图文并茂。多数种类附有树木形态图或原木形态图,木块实体图,木材宏观和微观结构图,家具或工艺品实物图。对各种木材的木文化故事与木美学元素进行探讨,更增添《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的鉴赏性与实用性。 《红木与名贵硬木家具用材鉴赏》是红木家具收藏爱好者、木文化及木美学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也可供家具设计制造人员、木材商贸与质检人员鉴别木材查阅使用。
本标准适用于珠宝石及贵金属产品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交换。
晶莹剔透、璀璨夺目、无比坚硬、价值连城,这就是钻石,无可争议的宝石之王。 可是实际上,钻石在宝石中上既不是罕见的,也不是艳丽的,更缺乏可塑性。钻石如何就成了宝石之王了昵? 该书通过叙述钻石的历史,告诉了读者钻石在历史上引发的一次次奇诡神秘、光怪陆离的故事。 谁曾是巨钻的主人?谁又成为她的奴隶?
全书共分9章,从沟通窑炉(重点为陶瓷工业窑炉)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三者的联系出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窑炉建筑工程图纸设计规范、筑炉工程材料、工料消耗与工程量概算以及窑炉施工的准备、安全、窑炉基础的施工、窑体砌筑、窑炉管道的安装、窑炉的烘烤等内容。 本书读者对象为从事陶瓷工程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热工的研究、设计、生产的技术人员及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等。
本书围绕堆雕技法在坭兴陶装饰上的应用,着重介绍以添加方式为主的陶艺雕塑技法。以坭兴陶堆雕的类型、坭兴陶堆雕工具的使用、坭兴陶堆雕制作的步骤和坭兴陶堆雕作品赏析等内容的教学为主。全书共有六章,具体分为坭兴陶堆雕概述、坭兴陶堆雕常用工具、坭兴陶堆雕的种类、坭兴陶堆雕与泥性、坭兴陶堆雕制作步骤、坭兴陶堆雕艺术作品赏析等六大部分。着重介绍堆雕制作过程中的泥塑部分,详细介绍竹刀、牛角刀、塑料片等常用工具在堆雕技法制作中发挥的作用;介绍以添加方式为主的手工塑型、印模塑型和综合塑型堆雕的特点;介绍坭兴陶堆雕与泥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掌握泥性进行堆雕制作;介绍手工塑型、印模塑型和创意堆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本书是作者集多年的首饰鉴定教学经验,并参照国家《贵金属首饰检验员、钻石检验员和宝玉石检验员职业技能标准》编写而成的。书的内容丰富、概念清晰、图文并茂、实用性和可读性强。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汇集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珠宝首饰界鉴定及研究的新技术、新理论。实际操作部分,溶人了首饰鉴定专家们几十年的鉴定检测经验。该书系统阐述了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书共分八章,绪论部分概述了首饰的概念及分类,章介绍了宝石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及与宝石鉴定相关的结晶学基础和宝石的物理性质。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宝玉石鉴定仪器的用途、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第三章论述了钻石的基本性质、鉴别特征及4C分级方法。第四章重点介绍了常见宝石、玉石和有机宝石的基本性质和鉴别特征。第五章
本标准5.2—5.6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4871—1995《普通平板玻璃》、GB 11614—1999(浮法玻璃》和GB/T 18701—2002《着色玻璃》。 本标准与GB 11614-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由按用途分类修改为按外观质量分类(1999年版的3.1,本版的4.2);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对12mm及12 mm以上厚度的厚薄差的规定(1999年版的4.2,本版的5.4); ——外观质量中,用“点状缺陷”术语取代“气泡”和“夹杂物”,同时提高了要求;增加了直径100 mE圆内点状缺陷不超过3个的规定(1999年版的4.3、4.4和4.5,本版的5.5); ——增加了“检验分类”和“抽样”条款(1999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本标准与GB/T 18701-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取消着色玻璃按色调分类(2002年版的3.3); ——取消着色玻璃可
本标准修改采用了国际标准ISO11427:1993(E)《银合金首饰中银含量的测定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英文版)。 本标准与GB/T 18996--2003《银合金首饰中含银量的测定 氯化钠或氯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具有同等效力。 本标准根据ISO11427:1993重新起草,为便于比较,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根据我国首饰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情况,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T17832--1999{银合金首饰中含银量的测定溴化钾容量法(电位滴定法)》。 本标准与GB/T 17832--1999的主要区别如下: ——由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1427:1993改为修改采用。 ——在前言增加了“本标准与GB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奕阳、谢启耀、李素青、陈丁滢、黄国芳、李武军、姚栋樑。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325--2007《巴林石》和临安市地方标准Q/LZG 001— 2002《昌化鸡血石》中有关鸡血石鉴定、评估的方法;部分采用了由HowardRubin研制发行的((GemDialogue Colour ComparisonCharts))色卡中的宝石颜色评价方法。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临安市鸡血石研究会、中国巴林石集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金波、严雪俊、钱高潮、田亮光、曲万军、姜四海、买潇、方飚、张志强。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6)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乐美文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河北青竹美术颜料有限公司、中山市联众文具礼品有限公司、上虞市致远画材有限公司、宁波松鹤文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炜、张芳、孙付霞、刘其通、施红光、任雪峰、高松鹤。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6)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53)归口。
本标准的第4章、第5章、第7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9202:1991(E)《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英文版)。本标准根据ISO9202:1991重新起草,为便于比较,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国家标准条款和国际标准条款的对照一览表。 根据我国首饰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情况,本标准在采用国际标准时进行了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本标准代替GB11887-200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本标准与GB11887-2002的主要区别如下: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补充了近年发布的相关标准; ——根据我国首饰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情况,增加了银、铂、钯首饰的纯度范围,修改了命名和标识方法; ——根据“欧共体欧洲议
镜子曾经昂贵和珍奇至极。从模糊的金属镜子到玻璃镜子经过了漫长的时期。今天,镜子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已经成了寻常之物。 古人视镜子为具有神力的器物,因为镜像给了人们巨大的想像空间。我们无法知道个照镜子的人的惊恐和迷惑。但人们从镜像中认识了自身的形象,有了自我的意识;更超越了有形,获得无形的观念。镜子的反射特性使人能够透视世界,不过,镜像是模仿而不是原原本本地反映事物的原样,映出的是一个十分相似但略有区别的影子。由此,镜像揭露出真实世界外的另一个虚幻的世界,使镜子成为一种谜一般的能产生异像的人类自我认知的途径。 作者在书中穿插了科学与艺术、文学与哲学,历史与思考,思索着人与镜像之间的矛盾冲突,思索着各个时代中,从镜像中衍生的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男人与女人、自我与影子之间
本书共分三部分,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珠宝玉石首饰的标准化知识和产品认知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贵金属有哪些主要用途、宝石有哪些主要特征、贵金属首饰的质量特性有哪几类、贵金属饰品质量称量误差有什么规定、如何检测首饰的镍含量和镍释放量、黄金纯度有哪些表示方法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