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蹲点实录》通过“俯视”、“注视”、“审视”三个视角,以纪实的态度、文学的笔触,图文并茂,由表及里,由宏观到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一国之重器。 《看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蹲点实录》中收录了20篇文章,是南水北调宣传中心记者们在工程一线长期蹲点时的见闻及感悟,其中既有对重要历史节点的翔实记录,也有对南水北调建设者的着力刻画,还有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提炼升华。由于作者身份特殊——既是记者又是建设者——既是新闻人又是南水北调人,故而形成了《看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蹲点实录》既具有客观写实性又饱含深知与深情的独特魅力。
电流变技术被人们认为是一门极富革命和创新意识的高新科学技术,有人认为它是当代一门未来技术,有人认为它能引起某些工程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并从中看到了第三个机器时代的曙光,也有人认为它具有为社会创造成亿元经济效益的潜力。 本书是作者在此领域从事多年科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专著,全书共有六章,章介绍了有关电流变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当前的现状、存在问题;第二章阐述电流变效应的基本原理;第三章介绍电流变液体的组成、性能及影响其性能的有关因素;第四章介绍测试电流变液体性能的有关仪器设备、测试方法和标准;第五章介绍电流变技术的工程应用及举例;第六章是全书的总结,详谈了它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途,最后还附有电流变技术的重要文献和资料。 由于电流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热门科学,外
本标准共6章40条和2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 ——基本条件; ——电源和供配电工程; ——管理; ——效益; ——电气化水平。 本次修订的标准正文为6章。删减了原标准中的“用电水平”、“水电农村电气化市”、“验收”等3章,增加了“电气化水平”1章。
本实习指导书是在总结我校多年学习教学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章~第三章讲述了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第四章和第五章提出了抽水试验的基本要求与求参方法、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以及有关专题报告编写要求,第六章~第八章为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各种专业图件的绘制、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要求;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介绍了白城实习基地和秦皇岛实习基地的概况。本书主要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或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的师生实习使用,也可供其它有关专业的师生在实习时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0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的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审批的机构及职责;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备案、发布的程序。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解释单位: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邱瑞田、仲志余、尚全民、胡维忠、黄先龙、郭铁女、李开杰、马涛、褚明华、左吉昌
本文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规划和决策、设计、原建、改建和运用过程中的争论和解决进行了梳理,旨在揭示该工程活动中技术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以期加深对工程中社会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工程政策的制定和工程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提供借鉴。 首先,通过对三门峡工程前期规划三起三落的曲折过程,以及苏联专家在规划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系统考证,明确指出建国初期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对解决关于三门峡工程规划和决策的争论所起的作用。 其次,介绍三门峡工程设计方案形成过程中关于三门峡工程的技术指标和功能的争论,指出争论背后的认识和社会原因,以及在解决争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再次,三门峡工程建成运行初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一场关于三门峡工程改建的争论。工程运用的实践和争论导
本标准对水土保持监测点编码的基本项目,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水土保持监测点编码规则与代码格式; ——水土保持监测点代码。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索彦、姜德文、鲁胜力、李智广、何兴照、赵院、严慕绥、刘宪春、罗志东、曹文华。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朱星明。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规划教材,是根据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制定的工程测量技术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全书分三部分,主要为十四个实验、习题和两项实习。本书是为适应国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而编写的,突出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 本书为全国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规划教材《工程测量技术》(黄文彬、王建华、王金玲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配套教材,供高职高专水利工程类专业以及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水利信息技术、环境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教学使用,亦可供成人高等学校师生及有关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等参考。
SDJl5-197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是1978年9月首次颁发试行,本次修订工作是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实践的需要,由原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委托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的,并更名为《水电水利工程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地质测绘的程序、内容、精度要求等。通过本标准的实施,将统一工程地质测绘的内容和技术要求,以利提高工程地质测绘成果的质量。 本标准与SDJl5-1978相比,修订和补充的主要内容如下: 1 将遥感影像解译法列为工程地质测绘基本方法之一。 2 增加了“在露头条件差的地区进行大比例尺工程地质测绘时,应布置勘探点”的规定。 3 增加了层状岩层单层厚度分级标准,修改了单组节理裂隙发育分级标准和节理裂隙张开度分级标准。 4 增加了喀斯特调查内容,并将其单列为一节。 5 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闸门运行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09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
本书是根据西昌学院水力学实验室多年来实验教学的教学实践,以及西昌学院省级土木工程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实验室的特点而编写的,内容既注重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运用,又注重将学科的新概念、新方法引入实验,力求将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对水力学基本原理、基本方程的操作验证类实验和对基本原理、方程的综合应用设计类实验共两大类15个实验,能基本满足各专业的需要。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装置、原理、步骤、注意事项、数据记录、结果、思考回答问题等八项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水利类各专业水力学实验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标准规定了如何排污量的统计技术方法和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对管辖区域的入河排污量统计。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安排编制的。 区域构造稳定性是关系到水电水利工程是否可行的根本性地质问题,在GB 50287-199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中就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勘察内容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但具体的勘察方法、技术要求和有关评价标准等没有作规定。为做好区域构造稳定性的勘察研究工作,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地震部门的有关标准,编制了本标准,就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研究的具体内容、步骤、方法及评价标准作了规定。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总结了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研究的经验,搜集了有关部门的资料,吸取了有关的科研成果。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
本书版被全国一些高等院校(西南交大、哈尔滨建筑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沙铁道学院、贵州工学院)的土建类各专业广泛用作51学时左右的水力学教材。现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进行修订再版。共9章,主要包括绪论、水静力学、水动力学基础、水头损失、有压管道的恒定流动、明渠恒定流、堰流、渗流、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等。每章附思考题和习题,书末附习题答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的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根据水利部2002年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按照《水利部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5章14节70条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各类水土保持信息的主要内容、格式、精度和量纲; ——水土保持信息采集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水土保持信息报送和发布的制度、内容、介质和程序; ——水土保持信息的存储环境和日常维护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水电水利工程溃坝洪水模拟技术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溃坝洪水模拟,其他类似工程可参照执行。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两部分。模型试验含基本资料、模型设计、试验设备与量测仪器、模型制作及精度、模型率定和验证、试验方案和观测内容、资料整理及分析和试验研究成果。数值模拟含基本方程和基本方程的求解方法、基本资料、定界条件、边界处理、计算断面和网格划分、模型率定和验证、计算方案及成果分析和计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