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范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2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2〕326号)的要求编制。本规范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充分总结分析了地下工程施工测量经验,收集了相关文献资料,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本规范主要内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联系测量、贯通测量、开挖工程施工测量、混凝土工程施工测量、施工期变形测量和竣工测量。
本书是根据西昌学院水力学实验室多年来实验教学的教学实践,以及西昌学院省级土木工程基础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实验室的特点而编写的,内容既注重学科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运用,又注重将学科的新概念、新方法引入实验,力求将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对水力学基本原理、基本方程的操作验证类实验和对基本原理、方程的综合应用设计类实验共两大类15个实验,能基本满足各专业的需要。每个实验都包括实验目的、装置、原理、步骤、注意事项、数据记录、结果、思考回答问题等八项内容。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水利类各专业水力学实验教学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书,对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文数据固态存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SL149-2013替代SL/T149-95)》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文数据固态存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SL149-2013替代SL/T149-95)》内容包括: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成与分类;要求;使用环境条件;电源;存储介质及容量;输入信号接口;输出信号接口;输入信号采集;数据存储时间间隔;记录存储周期等。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精品规划教材》中的一本,是专门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而编写的,也是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相配套的教材。本书共分4章。章主要介绍课程实训的目的、意义和原则,课程实训的内容和学时安排,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案包括实施阶段的工作流程和实施方案的技术路线以及如何提高课程实训的质量等。第二章主要介绍课程设计和野外实习的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第三章拟定四个不同类型课程实训题目和一个野外实习,分别编写了任务指导书。第四章根据工程设计实例,编写了一个范例,以供学生自学时参考。 本书为高职高专水利水电类专业师生的教材,也可供水利水电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是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中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之一,是水利行业编制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的基本规定。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定计划,按照《水利信息化标准指南(一)》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5章3节40条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基本规定;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编制大纲及主要内容; ——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与印制要求。
本书是根据1988年4月原水利电力部教育司颁发的水利电力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农水、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水文和水动等水利水电类专业适用的“水力学教学大纲”编写的一本教学配套教材。除第十一章和第十五章外,其余各章均按思考题、计算题、公式提要、解题指导的编排次序编写。围绕中专水力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全书共分十五章,共选编了462道习题、4个综合练习题以及66道例题。对于一些重要概念或计算内容较多、较杂的章节,书中进行了表格式的简要归纳。 本书可作为中等专业学校水工、农水、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水文和水动等专业的教学配套教材,也可供其它水利、土建类专业参考选用。
本实习指导书是在总结我校多年学习教学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章~第三章讲述了气象及水均衡要素观测要求、野外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第四章和第五章提出了抽水试验的基本要求与求参方法、地下水动态观测与资料分析以及有关专题报告编写要求,第六章~第八章为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各种专业图件的绘制、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要求;第九章和第十章分别介绍了白城实习基地和秦皇岛实习基地的概况。本书主要供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或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方向)的师生实习使用,也可供其它有关专业的师生在实习时参考。
根据水利部2002年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按照《水利部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的规定,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5章14节70条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各类水土保持信息的主要内容、格式、精度和量纲; ——水土保持信息采集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水土保持信息报送和发布的制度、内容、介质和程序; ——水土保持信息的存储环境和日常维护技术。
本标准共6章40条和2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总则 ——基本条件; ——电源和供配电工程; ——管理; ——效益; ——电气化水平。 本次修订的标准正文为6章。删减了原标准中的“用电水平”、“水电农村电气化市”、“验收”等3章,增加了“电气化水平”1章。
1.本规范是从1988年11月开始采取由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组织编制的。部内有关业务司局参加,由24个省(自治区、市)水利(水电)厅(局)和部直属单位组成7个岗位规范编写小组,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分别写出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各编写小组聘请有关专家将初稿审改后,交水利部各有关业务司(局)组织审定。随后,人劳司、科教司组织汇总、统稿,对照、借鉴一些部委已颁布执行的岗位规范进行修订。先后共有300多位有关专家、领导干部参加了编写、修改和审定工作。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列举参与编审人员名单。 2.本规范将我国水利行业的水利(水电)行政、企业和事业各单位现行的行业性较强的处级领导干部岗位及关键、通用的工人岗位分为:领导干部岗位SL 301.1-93;水利(水电)建设岗位 SL 301.2-93;水(火)电(地方电力)
为规范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根据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结合水利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的特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共6章3节37条和4个附录,其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编制的基本规定;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大纲和主要内容;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的编排与印制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水利工程项目中包含的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应参照执行。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实验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立系统化和信息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与实验方法,有着更为积极的意义。本书旨在通过对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及实验数据计算机处理的全过程加以详尽的论述,使学生在掌握实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现代的实验理念,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实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深化对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达到能够基本掌握运用实验手段验证理论、认识规律、优化设计的目的。 本书主要针对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建筑物(含水轮机)两门课程,并根据作者多年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的积累,同时也吸收了国内外许多优秀成果编写而成。全书涵盖了实验相似关系、实验设计、主要实验设备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6]1093号)的安排制订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站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煜明、曹年红、江海深、姚峰、黄春雷、孙增义、王义忠。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l00761)。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厅(局): 根据部1994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由部科学技术司主持,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程》,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预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155-95 《水工(专题)模型试验规程》SL156-165-95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部科学技术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如何正确确定标准名称; ——对标准编写作具体规定,包括标准结构层次划分、层次编号和具体编写格式; ——如何准确表达和说明标准的技术内容。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动: ——改变了标准封面的标识; ——取消了标准的扉页和条文说明的封面; ——增加了前言的基本信息内容; ——增加了引用标准的书写排列顺序; ——增加了术语、符号和代号的编排示例; ——增加了列项的表达方式和编排示例; ——增加了注和角注的编排示例; ——增加了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编排要求和标准文本的版面尺寸要求; ——改变了标准用词和用语的表述规定和要求。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所替代的标准历次版本为: ——SL01-92 ——SL01-97
《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实验》是根据高等工科院校基础课——“流体力学”和“水力学”的教学大纲对实验的要求而编写的,是该两门课的配套教材。《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实验》共分绪论、实验和内容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流体力学和水力学实验》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机械、水利、暖通、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流体力学”和“水力学”课程之实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