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之所以成为外内陆河流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主要是由于黑河中下游地区严重荒漠化,居延海干枯,并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形成了波及中国北方中国北方甚至东亚地区的强大少尘暴,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调试重视和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黑河流域横跨中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的四个市(州、盟),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途经著名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 本书基于对黑河流域9个县区(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青海省祁连县,甘肃省的张掖市甘州区、肃南县、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金塔县等)的社会学问卷调查,描述和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水资源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水资源与土地退化或沙化,森林和草地减少等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经济区和
《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一书旨在从理论和方法上,较全面、系统地总结长江委在流域规划、工程设计和防洪调度、流域管理中,解决水文水资源专业问题的经验,以大量实例,剖析、论述现行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同时,结合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展望,介绍、阐明新方法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本书有助于承前启后,推动水文、水资源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 本书系长江水利委员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丛书之《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分册。共分14章,集长江委几代水文职工和水文水资源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之大成。
《莲都区水利志》即将付梓,可喜可贺。水者,生之源泉,民之命脉。浙江第二大江——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穿越莲都汩汩东去,孕育了灿烂的莲都水文化。莲都先民逐水而居,莲都村镇傍水而建,勤劳质朴的莲都人民,早在1500多年前就整田筑坝,兴利除害,开创了水利史上的辉煌篇章。南朝梁天监年间建成的通济堰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成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仍惠泽于民。
本书主要依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干旱半干旱牧区饲草料地高效用水技术研究”的试验和研究成果编著而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牧区自然条件及发展问题、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典型牧区自然生态特征分析、饲草料作物需水规律和水肥关系、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饲草料地高效用水技术的集成示范、人工草地建设对生态的影响和灌溉饲草料地遥感ET监测等。
《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多年从事太湖流域洪水规律分析和洪水调控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所积累的成果总结。全书共9章,围绕太湖流域洪水资源的利用依据、利用方式和利用效果三个层面,针对暴雨洪水演变规律、洪水资源利用评价、洪水调控模式以及风险效益评价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平原河网地区洪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并在2008年以来的流域洪水与水量综合调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
本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设计和决策实施的生产与科研任务为基础,首次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可调水量、调水影响和调水安全等水文水资源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科学合理,定性定量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性。
本书结合水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对水文分析计算、雨水利用技术、环境水利、水土保持实验研究、农业节水技术、饮水安全工程分析、水环境监测技术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研究。大部分内容是科研项目和解决实际工作的研究成果,针对社会发展中水文水资源领域的新问题、新对策、新思路编写而成,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水文水资源问题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理念。 本书不仅为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人员使用,同时还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科研、教育、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书以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作者近10年在该流域长期定位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凝练,系统探索了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全书共分20章,包括石羊河流域基本情况、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来用水变化的影响、基于SWAT的杂木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径流对变化环境响应的模拟、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模拟、流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与入渗性能的空间分布规律试验、农作物与沙生植物耗水测算方法及时空变化规律、农田水热平衡与水分传输过程及其模拟、流域灌溉水利用率估算与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需水、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调亏灌溉、作物
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前3年的10多年中,江苏省共查处各类水事案件近5.7万件,其中立案查处7600余件,约占13.4%。为认真总结10多年来水行政执法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供广大水政监察人员在执法工作中借鉴,江苏省水政监察总队决定编辑出版《江苏水事案例选编》一书。2003年年初组成5人编辑小组,搜集、整理并分类选择了42个典型案例,于2004年8月定稿。 本书选编的案例大体分为:~7例为违法建筑案,第8~12例为防汛清障案,3~15例为违法圈圩案,6~18例为非法采砂案,9例为违法凿井案,第20~25例为规费征收案,第26~27例为妨害执行公务案,第28~39例为维护水利部门合法权益案,第40~42例为其他案。每个案例分三个部分:一是案情简介,将案件从发生到结束作个简单的交待,过程从简,避免重复;二是法律文书文件摘录,为使读者对处理该案有个完整的了解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水资源有计划市场配置理论》是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新的水资源问题和态势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结合我国当前的治水新思路,探求水资源配置的新思路和方法,提出了水资源有计划市场配置的概念框架、模型及机理、制度结构、运行机制,分析了在我国实施有计划市场配置的可行性和障碍,并探究了在我国实施有计划市场配置的制度与战略。该书是一部在水资源配置研究和领域颇具创新性的论著,无疑会对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和配置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和借鉴意义。
本书内容丰富,共分18章,分三部分描述水的开发与利用的情况。部分从理论与实践各方面列举外众多事例,充分论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与深远影响。第二部分根据作者多年的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全面系统地阐明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和特点。第三部分则针对我国水资源工作中的焦点和热点,分专题展开讨论,以期能吸引更多更好的意见,共同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各方面的发展与提高。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水利工作者,进行战略研究、关心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全社会各阶层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