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作者在汶川地震后对成都、都江堰、德阳、绵阳、广元市及其下辖区、县开展的水库震害科学考察收集的近300座高危险情以上的水库震害和应急除险情况手资料,简要介绍了八省、直辖市震损水库基本信息,系统总结了水库震害类型与特征,对四川省水库震害重灾区的德阳、广元、绵阳3市及其19个下辖区、市、县依次进行了水库震害的统计与分析,详细介绍了成都、德阳、广元、绵阳、遂宁、资阳6个市33座水库的震害实例,总结了汶川地震水库震害的影响因素及经验教训,解释了土坝地震变形机理,给出水库土坝地震变形破坏参数量化方法及经验模式,建立了汶川地震水库震害资料数据库。
本书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规划设计丛书的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卷。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规工程各建筑物布设的监测项目、测点布置情况、采用的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设计思路等,并对监测成果作了简要分析。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总结了系统设计与实施的体会,提出了类似工作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建议。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成笑路、王因、周皞、付思峰、王春等编著的《中小型水闸除险加固研究与处理措施》为《水利工程设计与研究丛书》之一,主要论述了中小型水闸存在的常见病险问题,探讨了如何进行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措施,介绍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研究、设计标准及处理措施,研究涉及到众多专业,提供了便于在设计中使用的公式、计算方法、技术资料。介绍了在水闸加固处理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 本书内容翔实,实用性强,并经工程实践证明,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工作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科研、教学等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和工程案例读物。
本书无题名页,200字段信息取自书脊。 本书所刊文章一律使用繁体字,设计排版风格古雅清逸。内设空间有美、高山峨峨、林泉艺潭、湖上会饮等栏目,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滇池流域水资源系统演变及生态替代调度》针对云贵高原上重要的湖泊滇池、云南省昆明市及其所涉及的普渡河、牛栏江等流域,系统地开展了与水有关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社会经济、水资源等调查分析,全面揭示滇池流域水文水资源特性及其开发利用规律。综合运用MIKE BASIN、ARC_WAS等模拟优化技术,构建高原湖泊流域的健康水循环调控模式,实现本区主要水库、地下水、城市再生水与滇中引水、牛栏江滇池补水、掌鸠河引水、清水海引水等不同层次的外流域引调水工程,在昆明城市、滇池环湖及其下游螳螂川等不同区域的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及河湖生态的水资源统一配置,并已应用于云南省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修复等的规划与建设管理实践中。
本书以《水闸安全鉴定规定》为基础,对其规定的具体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具体工作内容的实施方法和技术规程进行总结,同时结合《水闸安全鉴定管理办法》对相关的鉴定程序、部门职责等方面的规定,形成一整套可以用来指导水闸安全鉴定的技术。希望能对全国的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前期工作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为保障水闸安全,充分发挥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书内容:总论介绍观赏树木学概念观赏树木的分类和作用观赏树木的引种与驯化观赏树木的植物群落构建等;各论介绍林木类花木类鸡肉叶类观果类蔓木类地被类等多种树木的生长特性
本书以现行近期新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基础,通过表格的形式,介绍了常用五金产品的品种、规格、标记、性能和应用等内容,并介绍了部分相关的常用基本资料和数据。全书分为八章,包括:基础知识,常用建筑钢材,常用建筑有色金属,焊接材料,建筑小五金,消防器材,管材与管件,水暖、卫浴洁具。 本书可供从事五金产品的生产、科研、设计、使用、销售、采购的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主要讲述中国古建筑传统建筑装饰种类、构造及施工等知识,具有文字描述翔实、图片资料丰富的特点。本书分别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室内外空间分割、装饰语言及其构造和施工工艺、家具种类及传统构造、传统室内陈设语言、古建筑彩画、传统文化寓意的吉祥纹样等方面的知识,共计7章。本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加以示例说明,使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传统建筑中具有中国建筑文化特点的构造名称及各部位的施工特殊工艺做法。 本书是古建筑工程管理、设计、施工人员及古建筑爱好者和初学者的一本工具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料。
《青海湖流域土壤水与土壤水库研究》通过对青海湖流域草原土壤大量钻孔取样和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入渗率、粒度成分和孔隙度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该区不同降水年土壤水动态变化、土壤水运移、土壤干层、水循环、水分平衡、土壤水库的特点、荒漠化发生原因和适宜发展的植被。揭示了研究区土壤含水量的剖面分布特点和季节变化,认识到了该区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滞留性和土壤水库的蓄水及调控能力,确定了土壤干层发育的等级、分布特点和土壤水分循环特点,揭示了土壤干层恢复过程和恢复的降水条件。根据土壤水和土壤水库蓄水量特点,提出了青海湖地区的荒漠化防治和牧业发展的建议。 《青海湖流域土壤水与土壤水库研究》可供地理、生态、水土保持、农牧业与环境科学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开展2004年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311号),对原水电部1982年发布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进行修订,体例格式参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根据水工混凝土技术新的发展,对SD105—82在以下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删除原规程中属于国家标准的“水泥”、“混合材”、“外加剂”等内容,以及有关章节中过时或不再适用的方法。 ——增补“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方法。 ——补充和完善原规程中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及快速试验检测方法。 ——开展适量专题试验,增补人工砂石粉含量、人工砂饱和面干吸水率,以及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仓面贯入阻力测定方法等。 ——增补完善骨料碱
黄波林、刘广宁、王世昌、陈小婷、齐信编*的 《三峡库区高陡岸坡成灾机理研究(精)》首先系统总 结了三峡库区各段高陡岸坡倾倒、滑移、剥落和倾倒 转滑移等主要的变形破坏现象。基于茅草坡斜坡、龚 家坊4#斜坡、箭穿洞危岩体、青石滑坡、横石溪危岩 体5处典型高陡变形岸坡的详细调查和长期观测研究 ,提出三峡库区部分消落带岩体正在劣化,揭示库水 波动加速了典型高陡岸坡的变形破坏。这些高陡岸坡 失稳的主要致灾模式为涌浪,涌浪灾害影响范围*远 *大。建立了三峡库区干流和支流崩滑体涌浪概化模 型,开展了大量慨化涌浪试验和龚家坊崩滑体缩尺试 验,推导形成了刚性块体和散粒体的一系列滑坡涌浪 公式,研究了涌浪的三维地貌效应。引入局部水头损 失公式,初步建立了可计算全河道涌浪的公式法计算 体系。针对崩塌落石和支流滑坡产生的涌
本分册扼要介绍了水路运输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港口工程、渠化工程和航道工程。它是《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按学科内容出版的21个分册之一,以条目的形式将该学科的知识内容分为水运概论、港口工程、航道整治、渠化工程、疏浚工程、助航设施及著名航道和港口等七大部分,共计325条。 本分册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注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供从事航道与港口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为专业工具书参考。同时,也可供关心和爱好航道和港口工程的读者释疑解惑。
本书介绍了河北省30座病险土石坝坝体的除险加固设计,对各水库的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均找出了坝体病因。经对加固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对推荐加固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并付诸于工程实践,通过检查观测均达到了除险加固的目的。该书内容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和借鉴价值。 全书共分32章,基本上涵盖了土石坝坝体除险加固技术中的大部分优化可行的方案,包含了加固方案选择、坝坡抗滑稳定、坝基防渗型式、大坝观测设施配备和施工技术要求等具体的工程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根据国家*发布的《水位观测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堤防隐患探测规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标准进行编写,主要内容包括河道管理基础知识、河道堤防施工、河道堤防加固、河道堤防维修、河道堤防抢险、河道堤防防护、河道安全管理等。 本书可作为河道工程的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手册,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材。
土石坝在坝工建设中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它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近几十年来,土石坝工程建设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为广泛和发展快的一种坝型。 为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土石坝和相应的岩土力学的发展,本书选编了60余篇论文。内容涉及地震研究、设计、施工技术、实验研究和检测与分析等各方面。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施工方便、投资省、工期短、运行安全、抗震性好,因而其作为坝型选择具有很大的优势。面板堆石坝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截至2006年,全世界建成、在建、设计中的坝高50m以上的面板堆石坝共约390座,其中我国建成的约占40%。坝的高度也有发展,的到达了233m(我国的水布垭)。但是,许多已建的坝高大于150m高坝,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面板破坏,并产生了达1.3m3/s的大漏水量。因此,大家认为面板堆石坝在坝高发展方面已达到了关键时期,以往设计准则的有些规定不再适用于这些超高坝。 本书分成绪论(面板堆石坝的发展)、面板堆石坝布置、坝体分区与筑坝材料、坝体变形分析、趾板、面板及接缝、坝的计算与分析、面板堆石坝坝的施工和安全监测等九章讨论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施工与运行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技术的专业书籍,从病险水库防洪安全加固、渗流安全加固、结构安全加固、抗震安全加固、金属结构安全加固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各种病害加固技术的设计要点、施工方法及应用实例,以及有关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成果。本书介绍的各种加固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水利工程的加固。 本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的专业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于2003年6月开始蓄水,在未来的运行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控制库区污染、保护水库水质,是三峡水库的关键技术和公众关心的问题之一。本书是作者及其领导的课题组历时8年、协作攻关完成的研究课题的系统总结,是有关三峡工程水环境影响和水污染控制问题*的系统性成果。 本书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三峡水库水质预测和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案,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三峡工程建库前后库区水质的变化,了三峡水库环境容量的综合方案,对三峡水库水污染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主要内容包括:对库区水环境基础资料(包括水文水质和污染负荷)进行了详尽的同步观测和调查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总体一维、局部二维和库首三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对三峡工程建成前后在丰、平、枯典型水文年下水库的水质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计算预
本书以长江三峡工程水库为研究背景区,以雅砻江二滩、白龙江宝珠寺和大渡河龚咀水库为类比水库,采用野外调研、物理模拟、数值分析、遥感监测、理论分析等手段,查明了类似于三峡库区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地质条件、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塌岸成因机理、模式和演化过程、塌岸预测评价理论方法与防治技术、塌岸信息管理与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的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预测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实际应用于三峡水库及我国在建或已建多座山区河道型水库,取得了显著效益。全书共四篇14章。篇主要阐述了典型山区河道型水库(三峡、二滩、宝珠寺和龚咀水库)塌岸地质环境、岸坡形态和结构类型、水库水动力条件;第二篇重点阐述了山区河道型水库塌岸机理、模式、参数,塌岸预测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塌岸危险度评价方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