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林、刘广宁、王世昌、陈小婷、齐信编*的 《三峡库区高陡岸坡成灾机理研究(精)》首先系统总 结了三峡库区各段高陡岸坡倾倒、滑移、剥落和倾倒 转滑移等主要的变形破坏现象。基于茅草坡斜坡、龚 家坊4#斜坡、箭穿洞危岩体、青石滑坡、横石溪危岩 体5处典型高陡变形岸坡的详细调查和长期观测研究 ,提出三峡库区部分消落带岩体正在劣化,揭示库水 波动加速了典型高陡岸坡的变形破坏。这些高陡岸坡 失稳的主要致灾模式为涌浪,涌浪灾害影响范围*远 *大。建立了三峡库区干流和支流崩滑体涌浪概化模 型,开展了大量慨化涌浪试验和龚家坊崩滑体缩尺试 验,推导形成了刚性块体和散粒体的一系列滑坡涌浪 公式,研究了涌浪的三维地貌效应。引入局部水头损 失公式,初步建立了可计算全河道涌浪的公式法计算 体系。针对崩塌落石和支流滑坡产生的涌
依据作者在汶川地震后对成都、都江堰、德阳、绵阳、广元市及其下辖区、县开展的水库震害科学考察收集的近300座高危险情以上的水库震害和应急除险情况手资料,简要介绍了八省、直辖市震损水库基本信息,系统总结了水库震害类型与特征,对四川省水库震害重灾区的德阳、广元、绵阳3市及其19个下辖区、市、县依次进行了水库震害的统计与分析,详细介绍了成都、德阳、广元、绵阳、遂宁、资阳6个市33座水库的震害实例,总结了汶川地震水库震害的影响因素及经验教训,解释了土坝地震变形机理,给出水库土坝地震变形破坏参数量化方法及经验模式,建立了汶川地震水库震害资料数据库。
本书内容:总论介绍观赏树木学概念观赏树木的分类和作用观赏树木的引种与驯化观赏树木的植物群落构建等;各论介绍林木类花木类鸡肉叶类观果类蔓木类地被类等多种树木的生长特性
本书无题名页,200字段信息取自书脊。 本书所刊文章一律使用繁体字,设计排版风格古雅清逸。内设空间有美、高山峨峨、林泉艺潭、湖上会饮等栏目,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文化。
周岚、陈浴宇编著的《田园乡村(靠前乡村发展80例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上下)》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分别为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大地的馈赠、时间的积淀、生活的创作、产业的?新、身心的陶冶。文中选取靠前乡村振兴发展的60个案例,探讨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书选编了近年来国家颁布的有关水库大坝建设、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法规和标准等。主要包括: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防洪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及有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养护修理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 22部。 本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是从事水库大坝建设管理的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法规工具书。
本书是一本较全面系统论述江河湖海的堤防设计、管理、施工、科研等方面中有关防渗、防冲、防浪、风险和环境等技术性问题的学术专著,重点介绍江海堤防的设计条件、计算方法、结构型式、堤基管涌发展和堤身滑坡沉降破坏机理、土堤与泵闸建筑物衔接的防渗设计措施、渗流控制及堤岸抗冲防浪等适应性护坡工程措施以及防洪抢险、除险加固技术等。本书是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扼要整编成比较全面、便于查考、有选择空间的实用性现代化手册。 本手册可为大堤的防汛决策、安全管理及除险加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可供同类型土石坝、水库岸坡、边坡工程等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有关局部冲刷、河道整治、海港淤积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和教学工作者参考。
水闸设计撰写委员会编著的《水闸设计》为水利 工程设计实例丛书之一,由直接参与工程设计的人员 撰写。在全面系统 地总结水闸设计的基础上,用实例的方法给读者讲述 水闸的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水文、工程地质、工程任务和规模、工程布置及主要 建筑物、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 设计标准、工程选址及闸型选择、工程总体布置、水 力设计、防渗排水设计、结构设 计、地基处理设计、机电及金属结构、工程管理、施 工组织设计、建设工程用地、水土 保持设计、环境影响评价、设计估算、国民经济评价 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水闸工程项目 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以及设计标准,提供了便于 在设计中使用的公式、计算方法、 技术资料。 《水闸设计》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 利水电工程工作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科研、教学等科技
本书总结了5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坝工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中国筑坝的成功经验。全书分21章,各章具有独立性,以坝工的专项技术为主题分别进行介绍。本书的编写原则是: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介绍实用技术为主体;编写宗旨是:反映中国国情、创新特色和学术水平。 本书是第20届国际大坝会议的重要交流资料,并是坝工建设者们的一本极具参考价值、实用性很强的科技著作。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施工方便、投资省、工期短、运行安全、抗震性好,因而其作为坝型选择具有很大的优势。面板堆石坝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截至2006年,全世界建成、在建、设计中的坝高50m以上的面板堆石坝共约390座,其中我国建成的约占40%。坝的高度也有发展,的到达了233m(我国的水布垭)。但是,许多已建的坝高大于150m高坝,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面板破坏,并产生了达1.3m3/s的大漏水量。因此,大家认为面板堆石坝在坝高发展方面已达到了关键时期,以往设计准则的有些规定不再适用于这些超高坝。 本书分成绪论(面板堆石坝的发展)、面板堆石坝布置、坝体分区与筑坝材料、坝体变形分析、趾板、面板及接缝、坝的计算与分析、面板堆石坝坝的施工和安全监测等九章讨论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施工与运行
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是查明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水库蓄水期间可能产生的地质现象,为水库设计和顺利运行提供地质依据。本书以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遥感解译为重点,介绍GIS与遥感等空间技术在水库区工程地质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水库区多源GIS系统与三维真彩色遥感影像可视化系统的建立方法,水库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等内容的三维遥感解译方法,崩塌、滑坡与泥石流等水库区不良地质现象的高精度层次解译方法,以及基于GIS的水库区工程地质问题综合评价方法。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采矿、交通、土木工程等领域从事工程地质调查或空间信息技术工程应用的设计与研究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GIS应用开发人员和相关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开展的重大咨询项目。本书作为这项评估报告集的综合卷,涵盖了地质与地震、水文与防洪、泥沙、生态与环境、枢纽建筑、航运、电力系统、机电设备、财务与经济以及移民等三峡工程建设所必须考虑的重大课题的主要精髓。 全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回顾总结工程建设和初步运行实践,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新情况,对其论证及可行性研究中的结论和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总结了经验,深化了认识,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兴利减弊的建议。 本书对大型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及其相关职能管理决策部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是对一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枢纽布置、水工建筑物设计、基础处理、安全评价、除险加固、以及新技术、新材料运用经验的认真总结。其中部分工程项目获得了国家或水利部优秀设计金奖,部分新技术属国内首创,经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本书专业性强、内容翔实,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与前两版一样,编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教科书,同时也为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设计和运行管理的人员提供一本有益的参考书。 从本书第二版底稿完成至今已经将近六年了,本次改版我们改正了原书中存在的少量错误,并根据*的参考资料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近几年水工建筑物领域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因此对有些章节进行了重写、扩充或重新编排。希望第二版的读者能注意以下的主要变动: 对与大中型水库工程相关的环境与社会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 增加一节专门讨论小型土石坝和堤防,并扩充了地震和地震分析方面的内容。 扩充了关于设计洪水的计算、水库防洪标准、溢洪道水流掺气和明流隧洞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对台阶式溢洪道的论述。 增加了防潮闸和防浪闸门的内容;扩充了作用在闸门上的力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技术的专业书籍,从病险水库防洪安全加固、渗流安全加固、结构安全加固、抗震安全加固、金属结构安全加固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各种病害加固技术的设计要点、施工方法及应用实例,以及有关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成果。本书介绍的各种加固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水利工程的加固。 本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实用性强,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的专业人士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集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四大效益为一体的一项巨大系统工程,对促进中国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是一项水利系统工程,而且是一项社会工程和文化工程,涉及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方法。 本书基于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施工完成后的三峡坝区将由施工期过渡到管理运营期的现实情况,面对新的转变和调整,对构建后建坝时代的坝区规划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能对国内外大型水利枢纽区在运营期间的规划建设和实施管理有所裨益。本书可供广大建设管理者、规划师、建筑师、水利工程师等学习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关于开展2004年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标准编制工作的通知”(水总局科[2004311号),对原水电部1982年发布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进行修订,体例格式参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200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 352—2006)根据水工混凝土技术新的发展,对SD105—82在以下方面作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 ——删除原规程中属于国家标准的“水泥”、“混合材”、“外加剂”等内容,以及有关章节中过时或不再适用的方法。 ——增补“全级配混凝土”试验方法。 ——补充和完善原规程中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及快速试验检测方法。 ——开展适量专题试验,增补人工砂石粉含量、人工砂饱和面干吸水率,以及碾压混凝土拌和物仓面贯入阻力测定方法等。 ——增补完善骨料碱
沈长松、刘晓青、王润英、张继勋编*的《水工建筑物(第2版全国水利行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是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和全国水利行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 水工建筑物 课程教学用书,全书共16章,包括:总论、水工结构上的作用、水工建筑物的水力设计、岩基上的重力坝、拱坝及支墩坝、土石坝、坝工技术及坝型发展、河岸溢洪道、水工隧洞、土基上的闸坝、水工闸(阀)门、过坝建筑物、渠首和渠系建筑物、水利枢纽设计阶段划分及其布置、水工建筑物的运行管理及安全监控、水工建筑物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作为水利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土石坝在坝工建设中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它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性,近几十年来,土石坝工程建设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土石坝是世界坝工建设中应用为广泛和发展快的一种坝型。 为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土石坝和相应的岩土力学的发展,本书选编了近60篇论文,内容涉及工程设计、试验研究、工程建设、监测检测及其他等各方面。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滑坡危险性预测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库岸为例》选择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80km长的库岸段作为研究区,采用滑坡发育环境宏观形态分析法,研究区域滑坡蓄水前后的易发性、危险性区划,对典型滑坡(16处)蓄水前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开展重点滑坡(晒网坝滑坡)库水位调节影响计算、室内水库滑坡模拟试验、重点滑坡动态变形监测等,点面结合,从区域空间的评价到具体滑坡点和实验室的分析,对研究区蓄水后滑坡发育的宏观和微观趋势进行危险性预测。《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滑坡危险性预测研究——以重庆市万州区库岸为例》可供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业的师生、生产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参考和使用。
本书介绍了河北省30座病险土石坝坝体的除险加固设计,对各水库的概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均找出了坝体病因。经对加固设计进行多方案比选,对推荐加固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并付诸于工程实践,通过检查观测均达到了除险加固的目的。该书内容全面、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和借鉴价值。 全书共分32章,基本上涵盖了土石坝坝体除险加固技术中的大部分优化可行的方案,包含了加固方案选择、坝坡抗滑稳定、坝基防渗型式、大坝观测设施配备和施工技术要求等具体的工程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和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水布垭面板堆石坝坝高233米,是世界已建和在建的面板堆石坝,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依托工程和“十五”重点建设项目。《水布垭面板堆石坝筑坝技术》全面总结了水布垭超高面板堆石坝设计、施工新理念及研究与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机具,详细介绍了超高面板堆石坝筑坝关键技术体系。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人员借鉴使用,亦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学习。
该书是关于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的科技专著,全面地阐述了我国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在筑坝材料、坝体分区、面板、趾板、接缝止水、性状分析、安全临测和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等各方面的关键技术和成功经验,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科技工作者包括作者本人的科技创新成果,书中提出了许多涉及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理论的观点,对于提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设计、施工、运行水平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而该书可供水利水电行业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科研和建设管理部门有关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参考或作为研究生的教材。
清江位于湖北省境内,在长江三峡出口右岸宜都市汇入长江。清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强烈发育地区,72%的流域面积为碳酸盐岩(石灰岩)所覆盖,整个流域没有岩浆岩、火山岩出露。亚洲*的岩溶洞穴(腾龙洞)就发育在清江。流域内雨量丰沛,年径流量达135×10sm。,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就开始普查和研究清江水力资源的利用和洪水灾害的防治工作,到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较系统的勘察、水文测流和水力资源规划工作,1986年完成《清江流域补充规划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清江干流恩施市以下河段(80%以上的水力资源集中在恩施市以下的干流河段)为开发重点,并以三级开发为有利。自下而上为:高坝洲水利枢纽(设计蓄水位80m)、隔河岩水利枢纽(设计蓄水位200m)、水布垭水利枢纽(设计蓄水位400m),这三个水利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