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导入、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测量、直流电路、电容器、磁与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和瞬态过程。每单元列有具体明确的“职业岗位群应知应会目标”,每节后有针对性地设置“思考与练习”,每单元后有“应知应会要点归纳”及“复习与考工模拟”;设计了“观察与思考”等栏目,由生产生活实例或实验作为单元相关学习内容的引导,改变过去从理论入手的知识讲解型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技能学习。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信息类 第3版)/中等职业教
《看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蹲点实录》通过“俯视”、“注视”、“审视”三个视角,以纪实的态度、文学的笔触,图文并茂,由表及里,由宏观到细节,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这一国之重器。 《看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蹲点实录》中收录了20篇文章,是南水北调宣传中心记者们在工程一线长期蹲点时的见闻及感悟,其中既有对重要历史节点的翔实记录,也有对南水北调建设者的着力刻画,还有对南水北调精神的提炼升华。由于作者身份特殊——既是记者又是建设者——既是新闻人又是南水北调人,故而形成了《看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蹲点实录》既具有客观写实性又饱含深知与深情的独特魅力。
电流变技术被人们认为是一门极富革命和创新意识的高新科学技术,有人认为它是当代一门未来技术,有人认为它能引起某些工程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并从中看到了第三个机器时代的曙光,也有人认为它具有为社会创造成亿元经济效益的潜力。 本书是作者在此领域从事多年科研和实践的基础上写成的一本专著,全书共有六章,章介绍了有关电流变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及当前的现状、存在问题;第二章阐述电流变效应的基本原理;第三章介绍电流变液体的组成、性能及影响其性能的有关因素;第四章介绍测试电流变液体性能的有关仪器设备、测试方法和标准;第五章介绍电流变技术的工程应用及举例;第六章是全书的总结,详谈了它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途,最后还附有电流变技术的重要文献和资料。 由于电流变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热门科学,外
根据原能源部、水利部能源技(1988)12号文《关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体系的批复》,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于1990年委托原能源部、水利部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本规程的修编工作。 水电水利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工程量,是设计的重要参数和编制概(估)算的主要依据,制定本规程是为了做好和统一设计工程量的计算工作。 本规程的修编是在1988年以(88)水规设字第8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量计算规定》(试行)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经过补充、修改和完善后,提出送审稿。针对电力工业部对水电工程设计阶段的调整,又在全系统各水电水利设计院征求对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量系数的意见,提出送审稿的补充稿。后,由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审查审定。 本规程替代过去颁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要求制定的。 水电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为了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明确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保证环境保护设计质量,提高环境保护设计水平,我国电力行业亟需制定相关标准,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 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是环境保护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水土保持设计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执行,本标准不包含水土保持设计相关内容。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在我国水电水利工程中,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对岩体连坡、地下洞室、建筑物基础、闸墩、水工隧洞等各类结构进行加固或改善应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定的经济效益,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推广应用预应力锚固技术,提高预应力锚固的效能和技术水平,促进水电工程锚固技术的发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电力[2000]22号文《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下达了编制《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的任务。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0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编制大纲讨论会。 根据大纲审查会纪要的要求,编制组全面总结了我国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经验,完成了《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有关国家和地区预应力锚固规范简介》、《水工隧洞环形锚束式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和《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安排制订的。 随着水力发电事业的迅速发展,设备质量和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以及水电站生产管理体制变革,对水力发电设备检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DL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基础上,总结水力发电生产管理经验,运用过程管理思想,强调持续改进理念,结合水电站设备检修特点,编写了本标准。旨在进一步提升水电站设备检修管理水平,提高水电站设备检修管理的符合性、有效性和效率。 本标准附录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东北电网有限公司、华能四川水电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蓄能水电厂。 本
本书版被全国一些高等院校(西南交大、哈尔滨建筑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长沙铁道学院、贵州工学院)的土建类各专业广泛用作51学时左右的水力学教材。现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进行修订再版。共9章,主要包括绪论、水静力学、水动力学基础、水头损失、有压管道的恒定流动、明渠恒定流、堰流、渗流、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等。每章附思考题和习题,书末附习题答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建类的土木工程、交通土建工程、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学习参考。
本套书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内容上,分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型农民培训、乡村民主管理、农村政策法律、农村能源环境、农业基础建设、小康家园建设、乡村文化生活、农村卫生保健、乡村幼儿教育等板块;在出版形式上,将手册式、问答式、图说式与挂图、光盘相结合;在运作方式上,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阶段性,分期分批实施;在读者对象上,依据广大农村读者的文化水平和阅读习惯,分别推出适合广大农民、农技人员和乡村干部三个层次的读本。整套书系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力求用新技术、新内容、新形式,开拓服务的新境界。
本书为《电力技术继续教育科目指南丛书》之一,主要阐述水电站大坝、水闸及其他水工建筑物安全管理与大坝监测技术。内容包括:大坝安全管理的目的及内容;水工建筑物结构形式、设计原理、运行期稳定复查的方法;大坝安全监测项目及方法;观测资料的整理相分析;自动化监测网络系统;水工建筑物的维护、破坏实例及大坝安全监控的原则。 本书作为水工专业具有中级职称初中等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的要求首次制订的。 随着水电工程建设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水力发电厂,工业电视系统越来越重要,鉴于水电水利工程的特殊性,针对水力发电厂工业电视系统设计的具体要求,以适应其技术的发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编制该技术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标准的编制在总结水力发电厂工业电视系统设计和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对水力发电厂工业电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技术要求作出规定。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业电视的系统设计、设备选择、传输线路的敷设、设备布置、照明、防雷接地及电源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提出。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2001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2001]44号文)的要求制定的。 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在水电水利行业已被广泛应用,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了促进水电水利工程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使振冲法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与验收规 范化,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振冲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韦伟、刘勇、于洪治、王爱民、李晓力、郭双田、李祥、王奎。
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关于下达1996年制、修订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技综[1996]40号文)的安排进行编写的。 本标准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1989)中的地下工程施工的基础上,吸取国内近十年来设计、施工经验制定的,给出了水电水利工程地下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原则。本标准在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支洞的布置、开挖工程、出渣运输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规定了QPG型卷扬式高扬程启闭机的型式和基本参数。本标准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平面闸门的卷扬式高扬程启闭机。本标准适用于启闭力范围: 160kN~12500kN;扬程范围:30m~160m。超出上述范围时可参照使用。
根据水利部2007年财政专项安排和水利部机关司局业务委托合同(〔2007〕-007)要求,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共9章10节51条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电力电量平衡分析; ——小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案的基本要求、电压等级、接入电力系统方式及送出线路; ——接入电力系统方案的电气计算,包括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及其他电气计算; ——接入电力系统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以及考虑的因素;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通信和调度自动化的要求,接入电力系统时的电能质量,需进行的接入电力系统试验等。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第二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1〕25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NB/T 35077 2016 水电工程数字流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数据内容、数据处理流程与质量要求、数据管理、数据库建设、系统建设内容与要求、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E2005]739号)的要求制定的。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D、附录E、附录J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电站厂内经济运行能增加水电站的经济效益1%~3%,对于我国这样的水电大国和能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的形势有重要意义.本书研究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的关键技术问题,运行新方法和新技术建立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系统理论体系与模型体系,探讨了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准实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技术,有利于其商业化。本书附有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水轮机组耗流量计算以及运用动态规划、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求解负荷分配的源代码。本书内容涉及水文学、水资源学、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系统工程学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作为水电企业人员的选读书籍。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行业标准修订、制定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5]0011号)的要求制订的。 根据近年来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力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规范我国水力发电厂测量仪表的设计,使之达到技术先进、准确可靠、监视方便、经济适用,编制本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872号)的要求进行制定的。 斜井、竖井是水电水利工程中的重要建筑物,施工难度大,有明显的特殊性。为了规范水电水利工程斜井、竖井施工,以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斜井开挖及支护、竖井开挖及支护、斜井衬砌、竖井衬砌、固结灌浆、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等内容。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焕生、茹彩江、冯兆彤、王振军、曲秀利、常鑫、李国全等。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
《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标准》是根据水利部1993年水利行业标准编写计划的安排制定的,编写的格式和规则以SL01-97《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为依据。 本标准是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应遵循的准则,通过本标准的实施,使报废更新工作规范化,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本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规定,总体上规定了水工金属结构报废条件; ——闸门及埋件报废,规定了腐蚀条件、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等; ——启闭机报废,包括卷扬式、液压式、螺杆式启闭机等; ——阀门报废; ——升船机报废,包括升船机机架、机械零部件以及整机报废条件等; ——压力钢管报废; ——申请报废和判废报告的内容。
本标准根据国家能源局2010年9月国能科技(2010)320号文《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0年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定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编写格式和规则符合GB/T l.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机构和编写》的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轮发电机及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