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广鸣、余明辉编*的《河流工程(全国水利行 业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原《治河防洪工程》教材基 础上作了较大扩展,旨在介绍河流工程的规划、基本 方法和设计思路,尤其强调河流与工程的关系,教材 中 人水和谐 的理念也有所体现。内容包括:河流 工程规划、河流工程建筑物,分述各专项河流工程( 河道整治工程、河流防洪工程、河流航道工程、河流 取水工程、河流桥渡工程、河流景观工程和河流生态 工程),以及河流工程建设、河流工程管理等方面的 基本知识。其中河流景观丁程和河流生态工程是** 次纳入正式教材。 本教材可作为水利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供广 大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以黄河上游流域的水资源梯级开发利用为工程背景,对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问题及其建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对梯级开发模式下流域的诸多生态与环境风险进行有效辨识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质污染、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泥沙淤积、库水水温变异等常遇风险问题,研究了合理可行的建模分析方法与风险评价方法,并对相应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及其风险防范和减缓措施进行了研究。所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与结论,可为流域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生态与环境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由胡德秀和周孝德编著。
本教材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够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也可作为各行各业从事水土保持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学习读本,也是高等院校一本很好的教学参考书。
《河流概论》介绍了河流的基本概念,水系与流域、河道水流、河流泥沙、河流观测、河流演变、河道治理的基本知识,河流生态系统的有关概念,河道生态治理(生态治河)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河流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新思想。 《河流概论》以河流泥沙与治河工程本科专业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脉,并适当吸纳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不仅涵盖河流泥沙动力学、河床演变学、治河工程学等专业课程内容,也涉及水文学、水力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质地貌学、自然地理学以及河流伦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 《河流概论》可作为高校各类专业学生的通识选修教材,水利高职高专类学校学生的课程学习教材,同时也可作为水利系统中的领导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用书。此外,《河流概论》也是广大社会知识青年的科普性读物。
本书针对嫩江流域地理环境以及暴雨、洪水特性,结合流域历史水文、水利工程、数字地形等资料,以新建站和现有报汛站实时信息为数据源编制嫩江流域各断面洪水预报方案及河系洪水连续预报方案。洪水预报方案编制采用常规流域水文模型、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和经验预报模型并行方式,同时以数字高程模型DEM、先进的雨量查补技术、实时校正技术为辅助手段,依托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遵循水利部统一的网络架构,开发集预报与调洪演算为一体的洪水预报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嫩江及主要支流洪水预报的精度和预见期,为松花江流域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洪水预测预报和调洪成果。 本书可供防汛抗旱研究以及水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技术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干旱管理方法研究》由郭东明、霍延照、郭清、孙玉华等所著,本书主要介绍了干旱管理方法,包括干旱及干旱灾害、与干旱管理相关的国 际理念与方法、干旱的脆弱性分析与管理策略制定、干旱等级指标体系的建立、水资源模型及干旱缺水量的计算与预测、干旱管理的行动措施和触 发点、干旱管理的组织体系及行政程序设计、干旱管理规划(预案)的编制和长期水资源管理中的干旱管理等内容。 《干旱管理方法研究》可供从事抗旱、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使用,也可供从事水利、水文、气象、农业减灾、水环境保护、 供水等行业专业人士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借鉴。
本书结合黄土高源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和小流域治理管理积累的经验,论述了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水土保持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的运行管理机制等内容,可供水土保持等部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_丁农业高速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的成绩是举世公认的。但各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则触目惊心,尤其是海河平原地区,水资源开发远远超过其承载能力,环境保护的投入又极为有限,于是就造成“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严重局面。 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严重污染的情况,在我国借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的建设项目中,我方与世界银行达成协议,要求项目建设要实现三大目标,即项目区增产增收、真实节水(减少农田水分蒸发量)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包括水量和水质两方面内容。水量方面要求采取工程的、农业的和管理的综合节水措施,降低农田水分蒸发量和灌溉用水量,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水质方面要求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以防止污染。另一个建设项
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以海河流域的水利管理为基本原型,对流域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海河流域水利发展战略规划体系、重点战略与战略推进进。《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结合太湖流域的水利管理现实,将重点聚焦在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制定的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了太湖流域水利管理未来的战略重点。 《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同样结合了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问题,研究了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立了包括投资战略目标、投资主体、投资项目决策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控制等在内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理论框架,为针对不同的流域确定具体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提供了基础。 《流域水利管理战略重点》主要从流域层面来研究水利现代化的战略问题,将流域水利现代化的实现放在了一个独特的国
由谢山立等编著的《黄河下游郑州段傍河取水方法研究》分析了黄河下游郑州段(西起邙山东到中牟万滩)黄河的沉积特征及黄河水与沿岸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在区内进行了四组大型抽水试验和大量相关的调查分析工作,采用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解析法、均衡法等多种计算方法,精确评价了区域地下水资源,查清了开采条件下黄河水对沿岸地下水的补给资源量。 《黄河下游郑州段傍河取水方法研究》可供水文地质工作者、环境地质与工程地质工作者及水利工作者参考。
《中小型堤防工程简明技术指南》为“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之一,本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我国中小型堤防工程的相关知识,突出了现代堤防工程“人水和谐”时具有的环境友好、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等特点。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我国中小型堤防工程的概念与分类,中小型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监测、管理、抢险和质量评定与验收等。 《中小型堤防工程简明技术指南》除适用于从事水资源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可供相关领域的中职中专、大专院校师生和从事土木建筑与岩土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
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对sL 73.7—2003《防汛抗旱用图图式》进行修订。 本标准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对图式内容进行了分类,包括:水系、水利工程、通信预警、山洪灾害、台风、凌汛、抢险救灾、注记,将上版已有图式条目归并到相应的类别中; ——增加山洪灾害、台风、凌汛专题防汛要素类及其所属图式条目; ——河流、运河、渠道、湖泊以及交通、行政界和自然保护区界等基础地理要素的图式执行GB/T20257.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三部分:1:25000 1:50000 1:100000地形图图式》; ——增减、补充了其他要素类的图式内容,修改了部分已有图式符号。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本书汇集了新世纪以来我国专家、学者与管理人员探索新时期城市防洪与排水问题的论文44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各地不同类型城市在防洪排水方面的新问题、新思路、新对策与新进展。其内容具有前瞻性、综合性、导向性与实用性,适合广大水利工作者及社会有关读者阅读。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 的通知》(建标〔2008〕 105号)的要求,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和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原行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50—92实施近20年的实践经验,吸收了相关行业设计规范的*成果,认真研究分析了城市防洪工程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3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城市防洪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设计洪水、涝水和潮水位,防洪工程总体布局,江河堤防,海堤工程,河道治理及护岸(滩)工程,治涝工程,防洪闸,山洪防治,泥石流防治,防洪工程
冯峰所著的《河流洪水资源利用效益与定量评估研究》首先介绍了洪水资源利用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对洪水资源利用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定义和分类;重点阐述了洪水资源利用效益因子的识别方法、定量评估技术、综合评价方法;并提出了洪水资源的*利用量决策模型、风险效益综合评价模型和优化配置模型;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展望。《河流洪水资源利用效益与定量评估研究》可供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城市水利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水资源规划、管理、调度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水知道幸福生活的方法,知道我们该前进的方向。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浙江省委在全国首倡“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真正形成了政府牵头,社会联动,人人参与“五水共治”的新治水氛围。书中汇集了一个个治水样板、治水故事、治水经验,旨在在中国大地吹响“五水共治”的集结号,保卫生命之水,让危机之水不再危机。 五水共治中的商机无限,未来无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陈福民主编的《五水共治——浙江治水集结号》适合作为社会大众的普及读物,也可供对水资源保护、治水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黄河防洪钻孔灌浆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包括回旋钻造灌注桩孔、振冲防渗墙、锥探灌浆、堤防裂缝处理灌浆共4节及附录。 《黄河防洪其他工程预算定额》是根据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实际,对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的补充。分为排水沟、机井、防洪工程植树、标志标牌、标志桩共5节及附录。 本定额适用于黄河防洪工程,是编制工程预算的依据和编制工程概算的基础,并可作为编制工程招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的参考。
《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施工方法及要点》一书是日本多年来建设多自然型河流的经验教训积累所得。本书的作者结合日本文化的历史传统,从新的视角审视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演变,并把一种崭新的环保理念引入河流规划与建设,演化为有日本特色的人类与自然共处的多自然型河流建设。 本书借鉴日本文化历史,对目前开展的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再认识,并列举大量工程实例,对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思路、规划、设计及注意事项等问题作了详尽的介绍。当然,在多自然型河流建设上,还有各市地多工程学和生物学的问题尚未解决。目前,日本全国众多科研人员和施工人员也正在努力探索解决这些难题的途径。本书所论述的某些内容,今后也可能被重新改写,但对目前正在思考、研究和从事多自然型河流建设上发挥作用,将是我们的荣幸。
国外江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和成就是很吸引人的。在很久以前,作者就有心编著一本关于国外江河治理开发方面的参考书,并着手收集相关的资料。恰在此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治黄思路研究”专题项目。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对国内外江河治理经验和水利发展的理论进行研究,以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江河治理的经验,为21世纪治黄提供可参考和学习的流域治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水利发展思路。借此专题项目研究的机会,我们对国内的江河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和研究,本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