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20世纪70年代,黄河断流现象频发,“八七”分水方案应运而生,在我国水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方案专门为冲沙留出了约为黄河总水量三分之一的水量,将其余水量分配给了黄河供水区内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方案实行至今近40年,黄河断流问题早已解决,但黄河所带来的挑战远未终结,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生态难题仍待破解。如何在全河治理的大框架下,同时结合“堵”与“疏”的治河思路,防范黄河水患和治理泥沙问题,并对黄河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是目前黄河治理工作中的核心挑战。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是要求我们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黄河水资源。本书集中探讨的问题为:在黄河水资源总量极其有限,而流域内用水需求大幅攀升,且存在产水区与用水区空间分布不均并有丰枯水年之分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每滴黄河水?针对这些
长江口北支治理直接关系长江口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道安全及生态系统稳定等诸多方面,在维持长江口总体河势格局稳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历来是长江口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口北支水沙盐特性、河道演变规律、水沙盐和风暴潮模拟与预测技术,以及北支改善平面形态、北支河口建闸等关键治理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是作者近几年来对流域水文动态模拟与洪灾风险量化表征方面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内容涉及季节性动态特征的识别和提取,基于季节性动态特征的流域水文模型率定、评价和应用,动态参数对乖节性动态特征的响应,GIS-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在缺资料流域淇水预报及洪灾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整合最大似然聚类算法的洪灾风险评估等。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利工程、地理、资源等领域的研究生、工程技术人员与科研工作者参考。
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与整治直接关系防洪安全、航道畅通、涉水工程运行安全、岸线水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等诸多方面,影响沿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历来是长江治理与保护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系统介绍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特性,总结了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10年来的防洪报告编制经验,梳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涉水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审查要点、防洪评价计算主要技术手段及防洪评价报告编制的关键技术,并针对河口区、网河区和内河涌不同河道特征、不同类型建设项目进行了实例解析。本书旨在提高珠三角及河口区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水平,也可作为水行政部门防洪评价审查的技术参考。
本书根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河流域水沙变化机理与趋势预测”之课题“水沙变化情势下黄河治理策略”(2016YFC0402408)的研究成果系统总结而成。全书基于项目对黄河流域未来水沙变化趋势预测成果,围绕黄河水沙平衡、水沙调控阈值和黄土高原治理度等关键问题,分析了近70年来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的时空格局变化过程,研究了维护黄河健康的水沙调控阈值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度,探索了未来黄河防洪减淤与水沙调控的新模式,提出了水沙变化情势下黄河治理保护的总体思路,以及调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加快建设完善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塑造与维持黄河基本的输水输沙通道、降低潼关高程、改造下游河道、相对稳定河口流路等治理保护措施。
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赵勇户作亮王庆明等著海河流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承载地,《海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立足海河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针对流域水安全现状,系统分析了流域水治理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提出了海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地下水修复与保护、主要河湖保护与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洪涝灾害防御以及水治理能力提升等战略措施,为海河流域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我国江河湖泊众多,水系纵横交错,河流如同大 地的血脉一样源远流长,而星罗棋布的湖泊则如同镶 嵌在大地上的明珠。本书以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以 及十大淡水湖、十大咸水湖等湖泊为重点,通过凝练 的文字和优美的画卷,为读者展示我国江河湖泊的风 采以及和它们有关的常识、故事。
《长江口河道演变规律与治理研究》的基础来自于翔实的水文、泥沙、地形等实际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河道基本特征及水流泥沙运动特点,对长江口河道历史演变规律、近期演变与发展趋势、长江口口门湿地演变等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阐述了长江口整治和综合开发利用工程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并探讨了长江口整治中河势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 《长江口河道演变规律与治理研究》对从事长江口河道治理、研究与开发工作的专家、学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可供大专院校的河流泥沙、河道整治、港航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我国是世界上发展早的文明古国之一。在数千年社会发展进程中,各族劳动人民为征服自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消除水害,开发水利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国极其丰富的史籍中,记载着水利事业数千年悠久的发展历史。水利技术是生产力,水利事业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总结我国水利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科学技术成就,是研究我国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也会有的借鉴作用。我们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我国水利发展的简要进程以及它和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试图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分析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水利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为了较好地阐明以上内容,本书采用以水利发
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资格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合格后方可报名参加专业考试。基础考试分为两个半天,分别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考试;专业考试分为两天,分别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案例考试。基础考试不分执业类别,专业考试分执业类别。 本书以注册工程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帮助考生系统掌握的专业知识、勘察设计技术标准为重点,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不仅能帮助考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正确运用设计规范、标准处理工程实际问题,而且可作为水利水电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勘察、设计、咨询、建设项目管理、专业技术管理的辅导读本和高等院校师生教学、学习的参考用书。
本手册由全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信息网组织全国水利水电施工界的各专业的单位和专家历经数年之艰辛编写而成。本书是其施工导(截)流与度汛工程卷,书中结合颁布的有关规程标准,总结了我国近十几年来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汇集了我国很多已建、在建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数据资料。内容涵盖施工导流标准、施工导流方案、导流泄水建筑物及水力学计算、导流挡水建筑物、河道截流、施工期通航、施工度汛、基坑排水、施工期水库蓄水与供水、施工导流截流水力学模型试验与原型观测、典型工程实例等。 本书内容,资料丰富,实用性强,是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专业人员的工具书。
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也是一条世界闻名的万里巨流。几千年来,它曾经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成长,又给沿河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为了除黄河之,害兴黄河之利,勤劳勇敢的我国人民进行了持久不懈的斗争,并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治河的科学技术,兴修了众多的灌溉工程,开凿了驰名中外的大运河,取得了丰富的治河经验,涌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著名治河人物。虽然于由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前人并未能扭转黄河危害的历史,但他们在治河上的业绩,却是永远不能磨灭的。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根治和开发黄河,让黄河水利资源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在这样的形势下,试图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研究历代人民治黄的经验教训,把前人遗留给我们的这份宝贵遗产继
本书从关注海堤建设工程经济与社会效益协调和谐的目的出发,探索创新海堤建设工程的评估系统与方法。内容包括结论、评估理论与方法、海堤工程防护范围的确立,以及海堤建设工程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投入产出和社会效益评估方法研究等方面,并以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西岸防潮堤建设工程为对象,将一系列创新原则、方法与技术手段用于实证研究,体现理论结合实践、方法融汇实例的指导思想。 本书力求新形式下海堤工程的评估与建设提供参考,适合从事海堤工程建设与评估研究的人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