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凯利 约翰逊加入洛克希德公司。他通过72次风洞试验改善了 伊莱克特拉 的稳定性问题,后来又相继设计了 哈德逊 轰炸机、P-38 闪电 截击机和 星座 运输机。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洛克希德公司秘密承担为美国空军设计*种喷气式战斗机P-80的任务。为此,凯利 约翰逊召集23名工程师,成立了*个 臭鼬工厂 。 臭鼬工厂 推崇 14条凯利原则 ,打破大体制管理上的束缚,灵活独立,凝聚精英人才,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设计了许多惊人的飞机。U-2和SR-71便是其中的两个传奇。凯利 约翰逊在洛克希德公司的四十多年中,为四十多种飞机的设计做出了杰出贡献。书中着重描述了凯利 约翰逊设计各种飞机时碰到的各种问题和细节,以及他解决各种难题的方法。 凯利 约翰逊主导设计的各种飞机对美国的航空发展和国防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可压缩液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议程和求解方法。全书共12章,分别介绍了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重点阐述了可压缩流体的属性、气动函数、超声速流中的膨胀波、激波理论以及一维定常管流理论;介绍了理想流体多维流动的特殊问题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有关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机械、能源、船舶和化工等部门的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飞机发动机控制:设计、系统分析和健康监视》是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出版的航空发动机系列教材之一,内容包括航空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基础理论、进展和成果,运用发动机控制理论和工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发动机控制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并针对涡扇与涡轴发动机,介绍了航空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综合设计方法。《飞机发动机控制:设计、系统分析和健康监视》可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了解发动机控制和监视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教学使用。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因此,湿地又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生物超市”“储碳库”“物种宝库”“人类文明的摇篮”。我国湿地分布广、面积大、类型丰富,从寒温带到热带,从平原到高原,均有湿地分布,几乎涵盖了《湿地公约》所有湿地类型。 《中国湿地》主要介绍了湿地的定义、分类、分布情况,以及我国湿地保护、修复的经验和成效,旨在使公众认识湿地、了解湿地,呼吁全社会珍爱湿地,强化湿地保护意识,齐心协力保护好“地球之肾”。
本书主要论述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传热和热防护问题。在总体内容安排上,突出了专业特点,并注重工程计算和应用。 全书共分3部分。第1部分包括第1章至第3章,主要阐述3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第2部分包括第4章至第9章,讨论传热理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燃烧室及喷管等主要受热部件的传热计算及热防护方法;第3部分是第10章和第11章。第10章主要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传热具有的瞬态和高强度特点,以一维热传导问题为例简单介绍了非傅里叶效应,第11章介绍计算传热学的初步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火箭发动机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或高年级本科生的选修教材,也可供从事固体火箭设计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是航空航天院校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载人航天生命保障技术课程选用教材,系统介绍了载人航天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空间环境因素、环控生保系统的功能组成、载人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基础、供气调压分系统、座舱大气再生与污染控制、温湿度控制分系统、水管理技术、废物管理系统、火情探测与灭火系统、航天服系统以及生物生命保障系统等。为了便于对基本内容的深入理解,编入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微生物是一种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它们虽然个体微小,却与人类关系密切。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介绍了形形色色的微生物,以及它们给人类带来的麻烦和为人类带来的价值。 本书让复杂的理论清晰简明,跟随本书慢慢思考、精进思维,理解微生物的基础知识,掌握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实现更有效率的学习。
《飞机构造基础(第2版)》以我国各大航空公司引进的大中型民航客机为主,重点分析了飞机结构、飞机液压系统、起落架系统、飞行操纵系统和座舱环境控制系统,并介绍了飞机燃油、防冰排雨、防火、重量与平衡以及飞机电子系统。从飞机的主要结构入手,分析了飞机结构可能发生的破坏形式及检查分析结构损伤的方法、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等。《飞机构造基础(第2版)》还引入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培训大纲的部分内容。 《飞机构造基础(第2版)》可作为航空院校飞机地面维护(机电)专业以及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执照基础部分航空器机体”的培训、自学指导书。
著者围绕飞机总体与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开展了工程优化方法与力学建模的研究工作。本书给出了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书中在广泛地收集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结构优化领域的近似函数做了比较全面地综述和系统深入地研究。独立地构造了自适应的幂指近似函数、提出了一种结构拓扑优化算法,并开展了数值仿真及行业内的首次试验验证;还对比较典型的实际设计问题展开了相关的探索与研究,通过这些工程实例,读者可以体会和领悟出著者是怎样提出问题与如何解决问题的。 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飞机主机所的工程技术人员如何进行专业学习与职业培训。以及在飞机工程设计实践中所采用的独特思路,不仅可为即将从事飞机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年轻技术工作者在专业提高上提供可借鉴之处,亦可为该领域的高
本书是按照60 学时《航空航天概论》教学大纲而编写;主要介绍了航空航天发展史和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史,飞行器的分类和飞行器概况,飞机飞行的基本原理和高速飞行特点,飞机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发动机的类型和基本原理以及飞机的机载设备和机场地面设施保障系统,并介绍有关航天器的基本分类与结构。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航空院校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航空航天事业的有关人员以及广大航空航天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以无人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主要线索,内容上侧重实操应用,首先以模型机为载体。全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的组装调试流程,可作为实际组装、调试无人机的参考;随后介绍了工业级无人机应用中关注的无人机选型及任务挂载选用的要素和基本建议,以及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为开展无人机行业应用提供了指导。 本书可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上无人机应用教育培训的教材。对于希望从事无人机应用领域的相关人员或无人机应用爱好者,本书也是一本较好的自学参考书。
通过交流与研讨,大家达到如下共识:①所谓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实际上是一个智能变形结构系统,是功能材料加上变形结构,加上传感、控制、作动器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以实现智能变形;可变形飞行器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是当前飞行器发展的热点问题,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变形技术是高度综合,跨学科的新兴技术,它对于牵动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研究水平、设计能力起到非常大的推动和牵引作用;③当前可变形飞行器的关键技术集中于:变体空气动力学、总体设计、飞行动力学、飞行控制、智能材料与结构、先进传感技术和驱动技术、能源动力等;④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角度统筹规划,制定可变形飞行器的发展蓝图。加强基础研究。从实际出发,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根据现实性和可能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