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基础》一书针对环境微生物学专业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基础实验原理和环境微生物监测等领域的实验技术。全书共七章,包括29个实验。主要内容为:微生物形态观察与测定技术、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消毒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环境微生物的丰度与多样性分析、微生物与环境监测和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本书既设置了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菌种保藏等基础性实验,还设置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监测等综合实验内容。在每一个实验中,通过介绍实验原理、试剂配制和详细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实验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教材
刘树坤、白音包力皋、陈文学编著的《水与生态环境/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中华水文化书系》是“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分册之一。全书以人水关系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水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阐述了河湖健康的特征及评估方法,明确了水伦理体系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介绍了有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水利等理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等。 本书适合于水利行业职工、水文化研究学者、大专院校水利专业师生及社会大众阅读。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对过去和当前美国直流冷却系统核电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进行了评估,认为当前直流冷却系统核电厂值得关注的有两大问题,即冷却水取水导致的鱼类、贝类等的卷塞和卷载效应以及大量温排水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核电厂温排水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得到了较广泛的关注。在一些情况下,增加水体温度或改变昼夜热变化规律对当地的生物种群有不利影响,温排水可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改变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度,并可能导致栖息地的变化;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温排水对水生生物的负面影响较小,或者没有明显的影响。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PA)和NRC基于研究报道、监测报告以及机构咨询得出结论:对于大部分核电厂,温排水可能导致生物死亡的影响是小的。但对于少部分直流冷却系统核电厂,其温排水排入稀释扩
不断接受并推荐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新概念和新思想是国际环境法的一个特点。“生态系统方式(Eco?system approach)”就是这样的一个新概念。2000年5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以第V/6号决议对生态系统方式作了一项专门决议。该决议指出:“生态系统方式是一种综合管理土地、水和生物资源的战略,旨在推动以公平方式养护和可持续使用资源……生态系统方式的基础是运用以各级生物结构为重点的适当科学方法,包括生物及其环境的基本进程、功能和相互作用。它承认人类及其文化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决议提出了关于生态系统方式的12项原则,并对这些原则的运用提出了5项业务指导(operational guidance)。 该决议要求,各缔约方和其他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酌情运用生态系统方式,并设法切合实际地体现出国家政策和立法采用的
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环境经济学研究领域基于主流经济学中一般均衡分析的思想,综合考虑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基于研究需要纳入资源(含能源)系统中的相关要素,在对传统CGE模型的结构实施不同程度调整的基础上开展的诸如环境政策分析、环境经济影响综合评估等定量研究。本书从CGE模型的基本结构出发,在介绍CGE模型的主要特点以及社会核算矩阵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典型应用和发展前景做了专门论述,并通过两个具体的应用实例,即“北京奥运投资的环境经济效应分析”和“中国能源环境政策分析”,详细讨论了环境经济一般均衡分析的建模技巧、分析方法和应用领域。
本书是一本以环境为基本话题的书籍。书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图表、插图等将各种自然现象及由自然、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问题呈现给读者,使读者在了解各种气象、环境形成背后深层次的内外因的同时,也对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挑战有了进一步地了解。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减少胶印油墨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低毒、低挥发性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胶印油墨中的苯类溶剂、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植物油提出了控制要求,同时对产品的安全使用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参考了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的环境标志标准,并综合考虑我国胶印油墨生产企业的技术现状和产品环境特性而制定的。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适用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操作、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本书力图实现学生在了解、掌握部分常用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重点通过相关综合设计实验来达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时,书中补充了大量实际操作图例,使得相关内容更易被理解、消化掌握,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环境专业、生物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的个创新点在于把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理论首次应用于我国内陆河流域。目前,至少有四类地区当力之急需要建立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生态脆弱区、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区、土地承载区域突出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生态或欠发达区、土地承载力按近或达到满负荷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区。作者选择的研究区域突出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发展经济核算作为整个综合核算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把生态建设作为战略重点的今天,该研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作者建立了基于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的生态经济综合模型是该研究的第二个创新点。
《环境水力学/全国水利行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包括7个章节:第1章绪论;第2章迁移扩散基本理论;第3章剪切流的分散;第4章射流、羽流和浮射流;第5章河流水质模型;第6章湖泊(水库)水质模型;第7章地下水水质模型。教材在介绍相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完善了相关水质模型,增加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应用,有针对性地突出学科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满足学生学习的新需求。 《环境水力学/全国水利行业 十三五 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适用于全国各类院校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也可以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其他与水环境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
在这部富有新意的著述中,莱斯特·布朗全面概述了人类需求将地球自然资源消耗殆尽的种种方式,并特别强调指出,由此导致的环境恶化正在使食物生产陷入困境; 全球升温将使农作物生产遭遇严重困难。气温每升高1C,谷物单产就可能减少10%。能源部门的决策,有可能比农业部门的政策更能影响未来的食物安全。 公众的注意力目前集中在石油资源的耗竭上。其实,地下蓄水层的亏耗是更为严重的威胁。石油是可以找到替代物的,而水却无可替代。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谷物生产国,耕地面积都在减少。随着人口稠密国家越来越多地倚重汽车,稀缺的耕地变成了道路和停车场。 人口的增长固然已放慢,但全世界每年仍会多出7000万人来。面对自1990年以来土地生产力的历史性提高已经放缓的局面,谷物的生产正滞后于人口的需求。 地球向人提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参照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ASME AG-1:2003《核空气和气体处理法规FC部分: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 本标准代替68/T l7939-1999《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 本标准与GB/T l7939-1999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 ——4.2中增加了核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标准规格和产品结构形式; ——增加了5.3.6; ——修改第2章“引用标准”中的内容; ——修改了5.1.2中d)对垂直度的要求; ——修改了5.2.4.1中对密封胶的要求; ——修改了5.2.5中对密封垫的要求; ——修改了5.2.6中对防护网的要求; ——修改了5.3.1.2中对核级密褶高效空气过滤器滤芯的要求; ——修改了9.1.1中对包装的要求; ——修改了9.3.2中对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
本书是根据国家*高等学校环境科学和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环境领域的实际工作需求而编写的。内容涵盖环境基础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工程实验等环境类实验。本书实验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能满足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实验课程的要求各校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和具体教学条件灵活选取。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环境领域各行业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氮肥、磷肥、钾肥、除草剂等化学品,增加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庞大人口的生存基础;从青霉素的发现到如今医生处方中的各种合成药物,化学品抑制了有害细菌和病毒,捍卫了人体健康;随着化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化学品又不断转化为各种新能源、新材料,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从人的衣、食、住、行到交通运输,从治疗疾病到饮用水的净化,化学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为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没有化学创造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人类的现代生活。 在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同时,化学品固有的危害性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威胁。化学品在生产、消费和废弃时可能会通过不同途径进入环境,对水体、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
本书基于以上理论和现实背景,首先进行了贸易与环境冲突的理论分析,指出当前贸易活动存在的不可持续性;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贸易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和产品效应以及规制效应体现出来,贸易对环境的效应取决于几种效应综合的结果。服务贸易同样具有环境效应,而且对环境的影响比较隐蔽和复杂。针对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中突的现实,将生态学规律、热力学定理与经济系统规律结合,从贸易主体作为经济人的假设、生态环境系统供给的有限性、贸易中成本与收益衡量方法的缺失等方面揭示了贸易与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和贸易活动与生态学规律的冲突。本书将生态系统和生态学规律与经济系统和经济规律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从热力学定理中获得启示,指出不断扩大的贸易活动产生熵增,如果环境阈值被打破,生态系统将失去平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掌握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全书包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本理论要点、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等三章。 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第四纪研究的*成果编写而成。主要论述在第四纪期间,地球表层系统各层圈——地磁圈、地貌圈、大气圈、水圈、沉积圈、生物圈、人类圈的特征、发展历史以及各层圈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第四纪期间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变化机制。第四纪环境的研究有助于地球系统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解决,诸如全球变化及未来预测、天体演化规律、人类起源与演化、生物进化等;并可以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管理和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以90年代开始实施的国际地图-生物圈计划的主导思想为主线,阐述了距今250万年以来人类自下而上环境的变化牲和演变规律,向读者介绍了第四纪环境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本书可供大学地理系、地质系、环境系和考古系的有关专业师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使用。
《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是环境微生物学的实验教材,供高校开设环境微生物学实验课选用。全书由11部分组成,内容包括显微镜使用技术,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微生物大小和数量测定,无菌操作、接种技术和培养方法,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微生物与物质转化,微生物与废水生物处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微生物与环境监测。《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指导》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生命科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室内空气污染来源与防治》由9章构成。第1章介绍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类型和来源;第2章介绍国内外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及管理措施和经验;第3章介绍我国现阶段居民居室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特征;第4章介绍我国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包括人造板材、内墙涂料、瓷砖的环保性能抽检情况;第5章介绍我国市售家具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情况;第6章介绍有关我国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污染物散发标识体系研究进展;第7章介绍通风与室内空气质量的关系;第8章介绍我国目前的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包括净化产品的净化效果实验室测试以及净化产品的定量考核指标体系开发;第9章阐述我国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综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