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基础》一书针对环境微生物学专业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基础实验原理和环境微生物监测等领域的实验技术。全书共七章,包括29个实验。主要内容为:微生物形态观察与测定技术、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消毒技术、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环境微生物的丰度与多样性分析、微生物与环境监测和微生物菌种保藏技术。本书既设置了微生物分离、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菌种保藏等基础性实验,还设置了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监测等综合实验内容。在每一个实验中,通过介绍实验原理、试剂配制和详细的实验操作过程,结合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及思考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实验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实验教学教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减少胶印油墨在生产、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低毒、低挥发性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对胶印油墨中的苯类溶剂、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芳香烃化合物、植物油提出了控制要求,同时对产品的安全使用做出了规定。 本标准参考了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等国家的环境标志标准,并综合考虑我国胶印油墨生产企业的技术现状和产品环境特性而制定的。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适用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书的研究目标是,在科学上阐明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概念,明确生态功能区划的性质、区划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阐述生态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特别是关于生态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导出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方法、原则和区划体系。在实践上,利用实例研究,例证本书所提出的生态功能区划的思想、步骤和功能区生成技术途径,为全国和区域生态功能区划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补充和借鉴。
刘树坤、白音包力皋、陈文学编著的《水与生态环境/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中华水文化书系》是“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分册之一。全书以人水关系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水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阐述了河湖健康的特征及评估方法,明确了水伦理体系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介绍了有助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水利等理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等。 本书适合于水利行业职工、水文化研究学者、大专院校水利专业师生及社会大众阅读。
本书是《生活环境中有害因素防护丛书》中的一个分册,是一本指导人们有效预防与防治生活中的有害因素,以选择更加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科普读物。 全书在对居室环境和公共场所中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全面介绍的基础上,以各论的形式对居室环境和公共场所中主要存在的90种有害物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提出了简便易行的预防与防治措施,为人们创造更加清新、纯净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指南。 本书适合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阅读。
在这部富有新意的著述中,莱斯特·布朗全面概述了人类需求将地球自然资源消耗殆尽的种种方式,并特别强调指出,由此导致的环境恶化正在使食物生产陷入困境; 全球升温将使农作物生产遭遇严重困难。气温每升高1C,谷物单产就可能减少10%。能源部门的决策,有可能比农业部门的政策更能影响未来的食物安全。 公众的注意力目前集中在石油资源的耗竭上。其实,地下蓄水层的亏耗是更为严重的威胁。石油是可以找到替代物的,而水却无可替代。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谷物生产国,耕地面积都在减少。随着人口稠密国家越来越多地倚重汽车,稀缺的耕地变成了道路和停车场。 人口的增长固然已放慢,但全世界每年仍会多出7000万人来。面对自1990年以来土地生产力的历史性提高已经放缓的局面,谷物的生产正滞后于人口的需求。 地球向人提
本书的个创新点在于把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理论首次应用于我国内陆河流域。目前,至少有四类地区当力之急需要建立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生态脆弱区、经济不发达或欠发达区、土地承载区域突出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生态或欠发达区、土地承载力按近或达到满负荷区、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区。作者选择的研究区域突出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在发展经济核算作为整个综合核算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把生态建设作为战略重点的今天,该研究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作者建立了基于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的生态经济综合模型是该研究的第二个创新点。
中国的基本国情和21世纪的世情都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发展面临着生态创新或绿色创新的严重挑战。本书是诸大建以绿色创新为主题的2006年度学术日记,围绕生态导向或可持续导向的创新展开。书中着重阐述了以生态为导向的创新、循环经济与生态导向的经济创新,以及绿色生活与生态导向的社会创新等命题。
当前,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仍然高发、频发,严峻的环境安全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随着人们环境意识、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尤其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生活周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如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不当、沟通渠道不畅,就极有可能引起环境群体性冲突,危及社会和谐,造成社会动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性较强,公众缺乏获取环境应急知识的渠道,加之部分网络舆论的引导与传播,极易混淆视听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因此,需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基本知识,强化环境应急意识,让公众对环境应急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公众的环保科学素养。 在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问答》编撰出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知识问答》从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概念、污染
本书是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公共课教材。全书反映了21世纪以来环境科学的*成果,融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为一体,强调环境科学的交叉性与前瞻性以及与人类社会的息息相关。重点阐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伦理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人口、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与治理,环境规划与管理,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等内容。贯穿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力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教师好用,学生好学。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学环境教育与培训的教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应用实验及现代分子实验技术。 通过本书,可帮助读者加深理解相关理论与原理,有效地掌握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基本知识及操作技能,了解环境工程微生物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可为读者提供工程应用方案及现代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技术。书中配备了大量实际操作图片,使实验操作更加清晰、直观,易于理解与掌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给水与排水专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环境化学是环境学科的基础之一,也是环境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之一。本书共分为六章,重点介绍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与固体废物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产生、性质、危害与迁移转化规律,简要介绍了放射性物质的环境行为及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转化等内容。 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化工和农林等专业的教材。
本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操作、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综合实验。结合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特点,本书力图实现学生在了解、掌握部分常用微生物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重点通过相关综合设计实验来达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的目的。同时,书中补充了大量实际操作图例,使得相关内容更易被理解、消化掌握,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环境专业、生物专业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掌握有关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全书包括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基本理论要点、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及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等三章。 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作为承担单位,联合十多家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管理部门的近百名专家,组成攻坚队伍,对砒砂岩治理的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关键措施开展突破创新,经过大量的科学考察、探索研究,终于在砒砂岩治理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在砒砂岩地区得到了成功示范。 为了向更多读者介绍这项成果,更广泛普及砒砂岩治理的科学知识,本书以科普的形式,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砒砂岩的来龙去脉、砒砂岩生态恶化危害、水土流失的严重性、砒砂岩的物理化学特性、砒砂岩的常规治理方法、砒砂岩治理取得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示范效益等。 本书是项目研究成果之集成,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充分展示这项研究取得的多方面成果,尽量用通俗的语言阐述那些艰涩的专业术语,尽量做到图文并茂,但因作者文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