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介绍了防洪与抗旱的主要内容、技术等知识。全书共7章,其内容包括防汛与抗旱基础知识、防汛与抗旱准备工作、防洪预案编制、防洪与减灾、土质堤坝抢险技术、堤防堵口与复堤、混凝土及砌石建筑物险情抢险技术、堤坝抢险实例、防旱抗旱基础知识、抗旱应急供水预案编制等内容。本书既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水利技术专业、农业水利技术人员岗位培训,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2009年7月11日至13日,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和山西省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灾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太原举行。本次会议以“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为主题,旨在对灾荒与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总结防灾减灾的经验教训,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自海内外数十家科研部门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研讨,提交论文30余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郝平、高建国主编的《多学科视野下的华北灾荒与社会变迁研究》这部论文集,就是本次研讨会的一项成果。文集部分包括5篇文章。研究者们从各自学科立场出发,并不专注于历史时期的某一次重大灾害问题,而是基于对灾害史学科的整体关照,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颇具启发性。第二部分也包括5篇文章,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2003》是一本反映2002年全国火灾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内容共分四个部分;1.全国火灾情况;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及重大、特大火灾案例;3.铁路、港航、民航火灾情况;4.附录。2002年是实施新的火灾统计方法的第六年,全国“分地区火灾综合情况”和“分月季火灾综合情况”中,每起小火损失按5000元计算,其他全国汇总表均为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的火灾数。 “全国火灾情况”均按照各地上报的火灾原始登记表汇总编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是根据各地上报的汇总表编写的;“特大火灾案例”和“重大火灾”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案例编写。
《灰树花无公害栽培实用新技术》介绍了外灰树花生产 ,重点介绍了灰树花高产高效的仿野生栽培技术及袋式无公害栽培模式与管理技术。各生产环节的图表数据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内容共分七部分,详细介绍了灰树花生产的理论与实践,尤其在实用技术方面、生态安全方面,从无公害开发利用角度进行了介绍。设施化栽培技术、高糖肽品种为研发,母种分离、菌种生产、产品保鲜、病虫防治、微喷应用等方面,在原有技术基础上都有所改进和提高。《灰树花无公害栽培实用新技术》可供从事食用菌生产和科技推广人员阅读,对科研部门和农林院校的师生亦有参考价值。
《黄河流域水旱灾害》是中国水旱灾害系列专著之一。本书统合古今黄河流域洪涝、干旱及研究成果,以总体特征和典型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流域内水、旱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与演变规律,并联系实际,提出了可行对策。 本书共分四篇十五章。是一部资料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专著。本书是国民经济有关部门领导,水利,防灾科技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外关心黄的各界人士参考应用。
本书专门介绍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灾害(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火灾、传染、中毒及化学品事故、交通事故、人身财产安全事件)的预防方法、应急避险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本书突出介绍了灾难中的应急避险措施,旨在指导读者在各类灾害发生时,如何面对事故,冷静判断,规避风险,脱离现场,正确地应对各种危机和灾难,降低灾难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系统、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