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华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自然灾害不仅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从灾荒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可以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来。 李文海是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开拓者。他先后主持编写了《近代中国灾荒纪年》《中国荒政书集成》等多部重要论著和资料集,为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对整个中国灾荒史和环境史研究的发展与深化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在 外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书分为“开拓灾荒史研究的意义”“灾荒与近代中国研究”“灾荒史的现实镜鉴”“灾荒书序与书评”4辑,收录李文海在中国近代灾荒史领域的一系列论文、发言、访谈、序言、书评近40篇,展现了李文海对这一领域深刻、
王恩福,黄宝森主编的这本《地震灾害紧急救援手册》一书对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理念、地震灾害的特点、建筑物结构、建筑材料、救援策略、救援技术、后勤保障和救援行动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地讨论了救援队员选拔、培训、考核和岗位资格认证等相关问题;详细地介绍了救援装备的种类、救援装备的主要功能、技术参数、使用与维护保养,并提出了各级救援队装备配备的建议。该书为我国各类灾害救援队建设、救援人员技术培训和开展科学救援行动提供了一部实用教材。
本书论述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概念及评估目的,对中国从古至今的自然灾害灾情及灾害评估、管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国外的主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全书深入探讨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思路、步骤及具体方法,提出了风险评估制图的原则及一般性技术规范,并有具体的评估案例可供参阅,是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新专著。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为从事减灾工作的各级决策管理者、科研院所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参考。
本书从系统论的角度,首次提出综合灾难管理的理念,为复杂环境下的灾难管理指明方向。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仿真、优化和多目标分析等系统方法,并通过大量案例,生动阐释了系统方法的实际应用。随书光盘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为应急管理实践提供支持。 本书共分四部分。部分介绍综合灾难管理的时代背景,界定了内涵特征。第二部分阐述系统思维作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哲学基础,介绍了系统方法和工具的主要特点。第三部分详细论述系统动力学仿真、线性规则和多目标分析方法,并阐明其应用方式。第四部分描述了综合灾难管理的前景。各部分内容逻辑严密又自成一体,读者可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阅读。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专业的教科书,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技术指南或培训教材,供相关从
《综合风险防范: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致灾因子与风险等级评估》基于问卷调查和历史资料,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台风、风暴潮、洪水、干旱、地震和地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和灾情的时空进行了系统分析, 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上述6 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模型, 阐述了基于公里网单元和县、乡两级行政单元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上述6 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
图集由序图、灾害概况、灾害专题分析以及减灾备灾、应急响应与恢复重建部分组成。 部分“序图”,为读者认识了解、分析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提供了翔实的地理、历史背景基础信息,完整反映了中国疆域及与邻国的关系。 第二部分“灾害概况”,包括自然灾害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和灾害损失区域评价三项内容。 第三部分“灾害专题分析”,原则上选择车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急响应4级以上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以灾害事件影响严重程度为序,包括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西南旱灾,南方、东北洪涝灾害,新疆北部雪灾,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渤海、黄海海冰灾害,“凡亚比”台风灾害和重大沙尘暴共九类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分别描述了灾害发生空间范围、孕灾环境、致灾因子、灾害损失和抗灾灾部署等内容。
本书论述了自然灾害风险的概念及评估目的,对中国从古至今的自然灾害灾情及灾害评估、管理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重点介绍了国外的主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全书深入探讨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思路、步骤及具体方法,提出了风险评估制图的原则及一般性技术规范,并有具体的评估案例可供参阅,是一部较为系统地论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新专著。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为从事减灾工作的各级决策管理者、科研院所的研究者和高等院校的师生提供参考。
基于工伤保险理论、统计科学原理、海因里希安全法则和安全生产管理等理论,运用了 比较研究、泰尔指数、面板回归、面板门槛回归、多项有序回归分析和典型地区调查等方法,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了研究:一是基于工伤保险数据,对我国职业伤害率进行了厘定分析与 比较;二是我国职业伤害率分布及风险水平研究;三是我国职业伤害风险影响因素面板数据分析;四是我国职业伤害率波动趋势的面板门槛效应研究;五是样本地区A市1200万参保人员统计数据的调查与验证。
本书是在我国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背景下,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复杂性、多学科性和多领域性,集合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智慧编写而成,旨在推广生态文明教育的先进思想,宣传、研讨生态文明的新理念、新措施。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者、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关注中国生态文明教育的人士参考。
《综合风险防范: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致灾因子与风险等级评估》基于问卷调查和历史资料,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台风、风暴潮、洪水、干旱、地震和地质(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和灾情的时空进行了系统分析, 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上述6 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模型, 阐述了基于公里网单元和县、乡两级行政单元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上述6 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
《自然灾害管理实务与技巧--领导干部关心的25个问题》由王宏伟所著,《自然灾害管理实务与技巧--领导干部关心的25个问题》把实践经验、专业理论和相关技能融为一体,提纲挈领地把灾前预防、灾中处置、灾后安置等重要应急工作归纳为25个问题,语言简练,方便实用,可供领导干部系统学习和临机抓取。本书既是一本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简明教科书”,也可作为领导干部应对自然灾害的一本“实操手册”。
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日本同时也面临着包括地震灾害在内的各种灾害的严峻挑战。在长期应对灾害的实践中,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全球的科技发展实力和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建立起了堪称世界的灾害管理体系,相关的发展经验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本书以全面揭示日本灾害管理体系的发展脉络为主线,对日本灾害管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探讨,在此基础E结合中国的实际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全书共分7章,分别是:概述;日本的灾害管理体制;日本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日本灾害管理通信系统建设;日本气象厅与灾害管理;NHK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与行动;日本地震灾害保险体系建设。此外还有一个“日本国家减灾报告”的录。本书适合对灾害管理和应急管理感兴趣的各类读者,可用作相应的教学和研究资料。对政府部门从
本书以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组织与管理为核心,以提升基地化培训的规范化水平为目标,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地震应急救援培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课程设置要求、训练设施的建设、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及培训的考核与认证等方面的内容。比较系统地规范了地震应急救援基地化培训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对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的总结,也为开展地震应急救援专业化培训提供了一部很好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