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受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委托,应急管理部干部培训学院组织部分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和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了《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典型案例》。 书中所选每个案例均包括事故灾害的基本情况及特点、应急处置的主要做法、经验教训及实践启示等内容。特别是结合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准备、现场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等资源调派、现场处置救援及保障等方面,提出思路性举措和针对性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干部、专业或社会应急力量、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研究参考,也适合作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相关教学培训中的案例教学。
《中国火灾统计年鉴2003》是一本反映2002年全国火灾情况的资料性年刊,内容共分四个部分;1.全国火灾情况;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及重大、特大火灾案例;3.铁路、港航、民航火灾情况;4.附录。2002年是实施新的火灾统计方法的第六年,全国“分地区火灾综合情况”和“分月季火灾综合情况”中,每起小火损失按5000元计算,其他全国汇总表均为公安消防机构调查的火灾数。 “全国火灾情况”均按照各地上报的火灾原始登记表汇总编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火灾情况”是根据各地上报的汇总表编写的;“特大火灾案例”和“重大火灾”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案例编写。
本书聚焦2006年春季的东北亚沙尘暴,详细介绍了以中国气象局观测网为主体的沙尘暴监测情况,给出了所有沙尘暴过程实况的统计结果及其与近7年报道的对比,分析了其天气、气候成因,详细介绍了数值预报系统及其预报与评估结果,对其中在我国和周边地区造成较大影响的5次重大沙尘暴过程作了天气学成因、变化、输送和发展过程的详细分析,并摘录了部分灾害简介,分析了当前沙尘暴观测、预报与服务工作的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和减灾对策。
本书紧扣灾害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一一灾害链与综合风险防范,以对中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台风灾害链为例,深入探讨了风险评估与综合风险防范模式,对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予以完善,并探讨了减轻重大灾害链损失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本书结合多年的专业教学和火灾扑救实践工作新经验,吸纳了公安消防部队执勤战斗的新规范和近年来火灾扑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从灭火技术和战术应用的指导规律、现场险情处置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火灾发生发展基本规律、火灾扑救指导思想、灭火战术基本原则、灭火战斗组织指挥和灭火战斗基本行动和方法,归纳总结了火灾类型与特点、人员疏散与搜救和控火灭火的措施、方式与方法,以及灭火战斗行动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对典型火灾扑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救人与灭火技战术对策、行动实施的具体方法。本书适宜作为消防指挥、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专科生、成人教育的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供公安消防部队、企事业专职消防队灭火指挥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在简述农业气象灾害分类、分布概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干旱、洪涝、湿害,霜冻、冻害、冷害、寒害、高温热害,大风、台风、龙卷风、冰雹、雷电,日烧病、阴害,阴雨、干热风和焚风、沙尘暴、暴风雪等各种气象灾害及其减灾技术。另外,在介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及其减灾管理体系的同时,重点介绍了作物生产、园艺生产、林业生产、畜牧生产、水产养殖业等行业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危害及其减灾技术。 本书适合各级农业管理人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各级农技人员、农村知识青年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2008年,我国连续遭受了两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是年初发生在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二是发生在四川的“5 12”汶川特大地震。救灾需要的是速度,灾后重建需要的是理性。今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规避自然灾害,但尊重自然的发展理念和方式,能勉励在我们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时,实现*的减灾效果。《人为的灾害》不局限于1972年以后20年间灾害问题研究的归纳,而是基于美国自然灾害与不当的工程行为之间相关关系的多学科研究,阐述今后灾害研究的方向和应有的政策取向。 本书引导你关心灾害的实质问题,书中随处闪烁思索的光芒。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本书是1994年10月组成的美国“第二次国家自然灾害评价”项目组的研究成果。它主要引导我们关心灾害的实质问题,书中随处闪烁思索的光芒。它的主要读者
本书以终身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轻松、直接、灵活的方式引导网络学习。 全书共分8章,核心内容包括:网络学习的环境与技术、网络学习的管理与制度、网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等.,以“学完本章,你将能够”的方式告知各章学习目标和预期成效。章后附练习题,且练习独立成页,沿裁剪线剪下后可作为课程作业上交。章下分专题,各专题开篇设计“专题导读”,帮助读者了解专题的基本内容。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特别提示”、“典型案例”、“扩展阅读”等栏目。“特别提示”对读者可能出现的理解、操作问题给予简要提示,避免认识和实践方面出现的偏差;“典型案例”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内容,推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扩展阅读”作为正文内容的延伸有效开拓读者的知识面。在各专题末尾设计“专题小结”,
本书是在建立健全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修改。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第2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基础理论;第3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低温冻雨为例;第4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酸雨为例;第5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城市内涝为例;第6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森林火灾为例;第7章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案例分析:以农业病虫害为例;第8章中国气象衍生灾害预报机制的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第9章总结与展望。数据详实丰富。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在国际社会获得广泛认同并将在各国广泛实施的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高等院校安全与减灾管理系列教材: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导论》以编者在综合灾害风险管理领域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和前沿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编写而成。全书约58万字,分成9章,以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内容框架、通用程式、科学方法、实用技术和典型案例为主要逻辑关系,系统介绍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主要包括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综合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案例,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过程与方法、决策支持系统以及国际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经验等内容。为了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系统学习,每章章末附有复习思考题。 《高等院校安全与减灾管理系列教材:
本书着眼于阪神淡路大地震后城市防灾学的新进展,城市防灾对策日新月异的技术和制度。根据城市防灾学的目标,本书在理论上共包含三个主题:灾害发生前,为降低灾害发生时城市所受损失的预备措施;灾害发生时,为防止损失扩大化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以及灾后受灾城市的重建和复兴。本书共分9章,分别介绍了城市灾害和城市防灾学等基础理论、防灾城市规划的历史和法制、城市防灾对策的目标和评价;以及地震和城市火灾、群体避难论、防灾信息系统、地区防灾力等理论专题;重建与复兴、国际防灾合作和实践体系。
《三峡库区重庆段典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选录》通过对搜集到的三峡库区重庆段942处滑坡、塌岸、危岩地质灾害点的勘察、设计、监测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对各类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灾害治理措施进行研究总结,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点,对其工程地质条件、治理措施设计、施工和监测及治理效果做了详细介绍,可供类似地灾治理工作借鉴和参考。
在转型期中国应急管理制度改革创新背景之下,灾害管理与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融通将成为重要推动力量。《基于脆弱性视角的灾害管理整合研究》立足于整合式灾害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将组织适应、群体脆弱性、灾害文化等社会要素纳入到灾害管理研究之中,构建了灾害社会科学整合研究话语体系,并对灾害动力学做了社会科学演绎,进而深化了对灾害社会属性的认知,从社会脆弱性视角探索和把握了灾害生命周期内的相关客观社会规律。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有生命消逝。地球上出现个生命后,死神就不曾远离。经过漫长的历程,人类渐渐摆脱饥饿与猛兽侵袭,得到物质满足,可是,因为利益冲突、矛盾产生以及人们心理的脆弱,导致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战争、绑架、暗杀、自杀、车祸、空难、海难等,人类在灾难中坎坷前行,漫长的人类文明史更是一部灾难重重的人祸史。一只蝴蝶轻挥一下翅膀,都有可能引起一场飓风,更何况历史上那些名人。他们的命运若有改变,整个世界将会呈现出另一种面貌。也许现代文明会更发达,也许世界会更和平。他们在种种人祸中过早地没入了历史长河,给后人留下了沉重的思考。集中营中犹太人惨遭灭种,广岛、长崎在原子弹下成为废墟,双子楼倒在了恐怖袭击中……这都是我们人类一手导演的悲剧。 在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没
张乐所著的《风险的社会动力机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内容简介:一些突发事件无论规模大小常常导致极其严重的社会后果,而这些后果的影响深度与广度又超出了一般性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预测范围。如何认识这类风险现象,找到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摆在所有决策者和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风险的社会动力机制(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分析框架,深入探讨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四类突发事件的风险社会动力机制。作者认为,突发事件是自然与社会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进而爆发的结果。其爆发后所蕴涵的风险信息经过个人、组织与机构等社会要素的过滤、解读、传播而得到强化或者弱化。风险因其生成和传导的复杂社会过程及其影响需要复合的风险治理方案,风险沟通是其中的核心环节,而有效
在总体阐述灾害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介绍灾害研究理论体系,然后阐述了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最后,就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防灾措施、高新技术方法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随着现代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精算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书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针对自然灾害问题, 建立并研究了各风险变量不独立情况下自然灾害风险聚合索赔风险模型及其性质;二是针对风险定价问题, 一方面研究了异类风险组合在凸距离测度下的最优定价问题, 另一方面考虑到巨大灾害带来的巨额损失, 研究了最优再保险策略; 三是针对非零利率下的两类相关风险的风险过程进行了研究; 四是针对带测量误差的广义线性模型的M估计进行了研究?
本书根据辽宁省近50年月降水量的实测资料,用降水距平百分率、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等方法,分析了典型区域的干旱特征,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各种干旱指标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个典型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灰色系统法、马尔可夫链模型等预测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对一个地区的旱涝灾害进行预测研究,为辽宁省各主要典型区域旱涝灾害的预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该地区今后的防灾抗灾提供了理论依据。本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其他地区旱涝灾害研究、预测及其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农田水利、水资源、水文、生态、环境等专业的生产、教学、科研、管理及决策者使用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