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农业资源利用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包括: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综述、概念界定与研究路径、粮食安全保障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分析、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的路径选择、利用境外农业资源保障粮食安全的机遇与风险、境外农业资源开发与保障粮食安全的外经验等。
《空气和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介绍了空气、土壤环境介质中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PCBs)、多环芳烃(PAHs)、烷基酚、氯代酚、邻苯二甲酸酯类、二蟋英等POPs的监测分析方法,涉及采样、提取、净化等多种制样技术和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HPI-C-MS)等分析技术。全书共包括24种监测分析方法,共涉及七大类、89种POPs化合物,包括有机氯化合物21种、多环芳烃化合物16种、烷基酚及氯代酚类化合物9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6种、多氯联苯类化合物20种以及二口恶英类化合物17种。这些方法已经在环境保护部门的多个专项调查中得到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饲草生产学(第二版)》系统地介绍了饲草生产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分为基础篇、栽培篇、饲草加工调制篇及草地利用篇4大部分15章,内容包括绪论,饲草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学基础,饲草的栽培管理,饲草种植制度,饲草田间试验技术,饲草种子生产,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禾谷类饲料作物,豆类饲料作物,块根、块茎及瓜类饲料作物,叶菜类饲料作物,青贮饲料及其调制,干草调制及草产品加工,饲草生产计划的制订与饲草经营,草地培育与利用。采用翔实的资料及文字与丰富的图表相结合的手段,可读性强,为饲草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饲草生产学(第二版)》可作为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亦可作为草业、畜牧、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的参考书。
农业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经济现象分析,而农产品运销学则着重分析农产品由生产者如何到达消费者的整个流通过程的经济现象。由于我国相关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学已经稳定存在,也考虑到我国农业的特点,《农产品运销学(第二版)》编写中舍弃了常见于欧美《农产品运销学》中的营销学的体系。本教材主要不是从微观经营主体,而是着眼于整个流通体系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属性农产品的流通进行系统考察,学科范式属于经济学体系。在体例结构的安排上,我们也吸收了与我国农业基础条件类似,同样以小农为主体的东亚各经济体系的相关教材的优点。本教材也许应该叫“农产品流通学”或“农产品市场学”,但是,为了尊重中国传统,也为了区别于既有的营销学体系的类似教材,《农产品运销学(第二版)》仍用20世纪40年
本书共分11章,主要内容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概述、室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危害、室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室内空气监测、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与测定、室内空气质量的评价、室内空气污染因素的暴露评价研究、室内氡对健康的影响、室内物理性污染与危害、室内空气净化技术、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案例、室内环境相关标准(参考)等。本书涵盖了室内空气污染的各种要素,基本反映了外空气污染研究的主要问题,对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检测、暴露以及控制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附有实例分析。本书可供室内环境科研机构相关专业的研究工作者参阅,也可供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作为教材使用。
本书为“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主要由科学研究认知、科学实验中的基本技能、科学实验测量方法、工况设计优化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四部分内容组成。具体包括:概述,文献调研,EndNote软件与文献管理,正交实验设计,温度及温度场的测量,压力及压力场的测量,流量、流速、流场的测量,数据表达及误差分析等。 全书突出介绍了科学研究中的文献调研及总结能力,图形表达及实验台空间构建能力,相关数据分析拟合的基本能力;对仪表、传感器、图像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常用科学实验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选型及安装调试都做了介绍;并且按照科学实验的时间顺序,从实验前的工况设计优化、实验中的数据采集与记录到实验后的数据分析处理逐一进行了介绍。本书对培养工科学生的科研思考及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其科学素
《农业科技教育与生态环境发展报告》全面总结了2013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主要进展,系统梳理了有效做法和鲜活经验,内容全面、数据翔实,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实用技术》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了国内外对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环境污染事故处理处置的过程、基本要求、技术特点、技术方案构建原则与方法、事故现场危险性分析、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同时选取了六种典型化学品进行了详细的应急处理处置方案介绍与案例分析。《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实用技术》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广大企事业单位事故预案编订、安全技术教育、安全管理人员以及事故救援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阐述了流域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流域突发水污染分区分级风险评价理论、识别、评价和管理体系,反映了我国流域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价的 成果。以黄河流域突发水污染事故风险源与风险受体为研究对象,针对流域突发水污染风险评价所涉及的大尺度、多源多受体和邻域效应等难点问题,参照区域环境风险分区方法,分析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机理,总结影响突发水污染事故发生的因素,应用研究环境问题的PSR模型,建立了流域突发水污染风险分区指标体系。结合风险管理提出了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风险分区分级评价方法。以黄河流域包头段为例,开展流域突发水污染分级分区评价。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及应急预警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本书可供水安全评价、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