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学术文库:GIS支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分析》介绍了“土壤地球化学环境重金属污染动态监测即预测/预警系统”研究工作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技术、GIS支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GIS基本功能的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的统计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的空间分析、基于国标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典型应用及对评价方法的分析等。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与案例》对国内外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全书共分7章,首先对生物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了详细的介绍;然后对植物、微生物和综合技术应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修复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后,综合应用生物修复的原理,以案例方式讲解了典型环境问题的生物修复工程,以便于读者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适用的生物修复技术。 本书可供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管理干部和企业工程师等参考。
本书是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技术丛书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世界和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概况以及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机理、排放量估算方法及减排途径,各国政府及组织对温室气体控制的要求和相关法令,我国交通领域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及排放控制。 本书可供从事交通领域温室气体减排与控制及相关工作的人员阅读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是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全球磷危机概况以及应对磷危机所采取的磷回收技术研究进展的专著。全书共分四章,包括磷起源、磷化学、磷与生命、磷的地球化学、磷与农作物营养、磷污染、磷资源与磷危机、磷回收技术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水体与土壤中磷的去除与循环再利用等方面的内容。这本集文献综述与作者研究工作于一体的专著不仅汇集当今世界有关磷的基础科学知识、回收技术发展趋势,而且也将作者对磷危机以及回收技术的系统认识与观点呈现给读者,体现了全新学术思想下的国际磷回收技术发展潮流。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翔实,文字深入浅出,适合从事地球资源、环境保护与市政工程等方面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作为中外环境学学者合作的*力作,本书从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入手,介绍与CDM相关的背景情况,又从基础理论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开发和实施CDM项目的基本原则、方法学和管理规则,并通过具体的范例讨论中国开发CDM项目的优选领域和技术选择以及成功开发CDM项目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对CDM项目的实际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书的附录还列出了气候变化和CDM领域的几个重要文件以及相关组织、机构、企业的网站清单。 本书共分六章对清洁发展机制的来源、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国际国内规则、潜在项目机遇等进行了全面介绍,是中国本由国内专家为主编写的系统介绍清洁发展机制的正式出版物,参与编写的专家均有多年从事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经验,有的直接参加了清洁发展机制国际规则的谈判。本书面向的主要读者包括参与气
环境问题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之一,水和大气的污染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两大问题,并且正在影响着我们生存的空间, 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所关注的问题。竹炭作为环境保护材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在众多用炭来做吸附材料的应用中,由于其资源有限的原因限制了它的发展,而竹材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和可再生等优点,通过热解得到竹炭,正越来越得到环境治理专家的重视,我国自 1995年开始烧制竹炭,在浙江省的衡县、新昌、遂昌及福建的建瓯等地先后开发了竹炭系列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涌现了一批竹炭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大户。竹炭烧制和产品开发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在我国生产竹炭已有一定规模,也实现了初步产业化,并出现了“竹炭热”。利用竹炭吸附机能进行环境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可行性,比如水资源的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后,资源过度消耗、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质量恶化使得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在经历了末端治理、浓度控制等措施之后,我国政府适时提出了总量控制的环境保护理念与举措,为我国在新世纪抓住新机遇、拓展新局面、发展新经济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环保型无机涂料主要应用于建筑(例如建筑防火、建筑防霉、建筑防水、建筑绝热和建筑防结露等)、工业防腐、导电、高温场合、润滑耐磨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在有些领域甚至是主导产品,这些无机涂料的基本性能特征在于其环保性、功能性和技术经济综合性能。本书介绍了在这些领域或场合应用的无机涂料的种类、涂料原理、原材料、生产工艺、性能检测和应用技术等。全书共分六章,依次为:概论、外墙无机建筑涂料、功能性无机建筑涂料、无机防腐蚀涂料、无机导电涂料和其他环保无机涂料。 本书可供从事各类涂料科研、生产、涂装、检测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阅读参考。
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三大类。其中生物修复方法已成为环境保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存于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使污染了的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本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生物修复的机理,影响生物修复的受体特性、污染物特性、环境条件,以及生物修复在污染土壤、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洋、大气、固体废物中的工程应用技术。 本书由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总结提炼,并参考国内外有关书籍及该领域的*进展编写而成,具有科学性和指导性。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这本《校园节能减排指导手册——校园环境“好管家”》就是为所有希望加入“节能减排行动”的学校而编写的一本指导性书籍。它把校园环境管理的基本方法介绍给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帮助他们将省时、低成本的措施引入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为系统地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和竞争力奠定基础。 本书附录中提供了校园环境“好管家”检查表、校园环境管理项目计划和报告标准格式及危险品标志,以方便读者使用。学校校长、后勤总务管理人员等可以参照这本手册开展校园“节能减排”实践;学校环境教育教师可以将它作为参考资料,丰富和深化环境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校园环境审核和实践调查活动。
这本《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由冯佳著,全收利用浮游藻类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生物指标对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组成和季节变化等方面进行监测和研究,同时对汾河太原段进行了理化指标监测,包括水温、电导率、流速、化学需氧量、总硬度、总磷、氨氮、溶氧量、pH、镉、铬、锌、铅,并结合生物指标和理化指标对汾河太原段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水质监测、评价及今后的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书的理论研究部分归纳出碳交易市场的形成过程、特点与发展形态,指出碳交易市场的区域化和多样性特征,并分析其一般运行原理,重点对机制失灵问题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标准碳交易市场的一般化设计原理。实证研究方面采用计量工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GARCH模型)对EU ETS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并以航空业为案例研究ETS的扩展问题,后则针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多系统运行的特征提出顶层设计的系统性方案和区域一级碳市场的设计方法。
本书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评价了粉煤灰充复垦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风险;以得金属镉和铜污染土壤的方法及对作物产量、营养和重金属的植物响应规律及对植物株磷营养的;研究了粘土矿物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揭示了菌根修复金属镉污染的土壤的效果及修复机理,开发出粘土矿物与微生物根联合修复得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材料;为得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性化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本书可供从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加工利用、地质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高等学校教师与研究生及其他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以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球化学、环境地质学以及实验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系统地调查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富集、迁移特征;分析了土壤的主要理化参数、主要无机矿物以及土壤质地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富集特征的影响.开展了基于TCLP和SEBT模型的土壤中重金属淋滤特征和赋存形态的研究.揭示了EDTA淋滤对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影响及其环境意义;从环境磁学角度研究了城市土壤的磁学特征,分析了矿物组成.有机质以及土壤质地对土壤磁性性质的影响;构建了土壤中单一元素污染和复合重金属污染的定量磁学诊断模型。
地下水污染与防治是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驱动下,水文地质学与环境科学交叉形成的新的学科分支,并逐渐成为水资源一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本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合本书创作集体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从污染物水文地质学基础,污染场地调查,地下水污染的评价、模拟与预测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四个方面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模型和技术方法。 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土木工程、地质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科研及相关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书共分九章。章介绍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二章介绍水污染事件类型、主要影响对象、污染特点及应急处理技术,第三章介绍空气污染事件类型、主要影响对象、污染特点及应急处理技术,第四章介绍固体废物类型、污染事件类型、主要影响对象、污染危害特点及应急处理技术,第五章介绍辐射与放射性污染分类、产生源、影响对象、污染危害特点及应急处理技术,第六章介绍其他污染事件类型、产生源、影响对象、污染危害特点及应急处理技术,第七章介绍常用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仪器设备,第八章介绍应急预案的编制,第九章对近年来发生的几个环境污染案例进行分析。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环保制冷剂——氢氟烃。包括氢氟烃产品的生产方法、性质、分析检测方法等内容,并着重介绍了氢氟产品在汽车空调、电冰箱、气雾剂及灭火剂等方面的应用技术。附录中还介绍了制冷剂的命名和安全性分类。本书既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对从事制冷剂研究,特别是对从事消耗臭氧层替代物开发、生产和应用的科技人员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是根据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规范新设专业主干课程“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而编写的本科生教材,系统、简明地阐述了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与技术。 本书详细论述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环境振动污染控制、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环境热污染控制、环境光污染控制的基本概念、原理;阐明了环境物理性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与影响;重点介绍了各种环境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以及人们对环境物理性污染利用的*科研动态,为改善人类生活环境质量、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以技术就绪度和层次分析法技术评估模型为基础 ,朱昌雄、李红娜、耿兵、韩巍、梅旭荣等*的《农 业面源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成果及其评价》对 十一五 十二五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简称 水专项 )中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相关技术88项进行 定级及评分。 通过技术就绪度和层次分析法技术评估模型筛选 出来的关键技术可以因地制宜的规模推广,同时也为 国家有关决策机构或研究组织在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治 理中合理地引进和推广相关污染控制优选技术提供技 术依据和参考。
本书作者是一位生态学家,更是一名癌症患者。长期以来,她孜孜以求,寻找着癌症的产生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她看来,尽管各种防癌手册都在谈生活方式和个人的基因对癌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但环境的影响越来越重
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重气扩散的个旧地形风洞实验和Thomey场地测试数据引用;重气扩散相关机理,包括传输模型、泄漏源喷射模型和重气液滴云团参与的重气扩散模型的建立;流体动力学偏微分方程组算法优化和改进;以存在规则障碍物的Thorney场地测试26和以曲折山地城市地貌为背景的风洞实验的测试结果为复杂地形条件的两种典型情景,使用实验数据对改进的浅层模型和CFD模型进行验证;模型对动态、气态喷射源条件下不同泄漏口面积重气扩散污染模拟的比较和恒定喷射源条件下存在重气液滴相时的重气和液滴重气云团的扩散行为模拟。 本书对从事重气扩散研究及管理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为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规范地下水污染监测和控制,完善加油站污染源监管,杨青、孙从军、孙长虹等著的《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监测技术及管理对策》以上海、北京作为重点调查对象,探索采用地质雷达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制定一套完整的加油站地下储罐渗漏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建立加油站地下储罐渗漏的现场调查标准和操作规范。结合典型加油站研究,应用场地概念模型,在开展污染模拟和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加油站渗漏污染地下水管理办法的建议,为加油站建设(改建)、运行和报废过程中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地下水污染的控制和环境质量保护目标的实现提供管理手段和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