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注重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既有理论知识,也有相关案例,内容主要有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概述、实验室各种安全隐患及环境污染种类、实验室安全技术与环保常识、安全防护与环保技术、实验室安全环保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是我们研究工作与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共分6章。章绪论,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现状、影响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的因素、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空气污染控制的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和《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编写的目的与内容。 我们在2007年承担了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城市交通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及评价方法研究”课题,近3年的研究工作包括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监测‘技术规范、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机动车排放因子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中污染物扩散模式研究、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城市交通道路空气质量可视化平台构建。
基于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重大需求,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规范研究”(2003BA614A--10)支持下,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典型工业污染场地分类管理、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等课题研究内容,以我国重点地区污染场地调查为基础,结合我国污染场地类型与污染物特点,研究并构建了场地信息、污染物筛选、风险评估和修复技术等多环节、多要素的场地环境管理支撑体系,在污染场地分类、污染源识别、污染场地调查与环境风险评价、修复技术规定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修复技术体系》的写作。 全书共分14章。章全面论述了外污染场地风险管理研究现状、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第2章阐述了污染场地概念,提出基于活动类型、产业结构类型、场地属性和
本书对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环境经济问题、环境经济政策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 本书是高等学校环境保护专业的环境教学教材,还可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供环境保护部门及相关科研人员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读本》共分为十章,其内容有生态文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江苏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绿色增长:构建低碳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等。
《环境工程原理》是“十五”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的配套教材,内容包括习题解答、思考题和综合练习题三部分。习题解答部分对《环境工程原理》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答,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基本设计计算能力并为学生自学提供参考;思考题部分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的理解;综合习题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境工程原理》适用于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生,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书。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办函[2001]636号)《关于同意建立江门古兜山等7个自然保护区的复函》而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地处我国北回归线以南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以其至今仍保存着大面积的天然季风常绿阔叶林、众多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和优异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据初步考察结果显示,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回归荒漠带”不可多得的绿洲。它具有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典型性,生物多样性丰富而兼有稀有性,保护面积适宜而有利持续发展,生境脆弱地段遭受破坏极难恢复和生态系统独特等特点,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等。因此,保护好这里的森林植被、生物多样性及其自然环境,对保护珠江三角洲的“绿肺”,维护生态平衡,拯救和发展濒危物种,探索自然资源演
《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与案例分析》从黑臭河道的成因、黑臭河道的判别标准、黑臭河道的治理技术及方案的编制、黑臭河道的管理维护等五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黑臭河道的治理思路与技术。《黑臭河道治理技术与案例分析》汲取了外黑臭水体防治的经验和教训,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外新的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科技成果,形成了符合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状况并有利于城市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黑臭水体防治技术体系,进一步优化了水体黑臭防治的模式。
《生态气象学导论》介绍了生态气象学的相关理论、方法以及业务实践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9章,其中第1章为概论,介绍了生态气象学的相关背景知识;第2~5章为生态气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第6、7章为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价方面的内容;第8章以遥感和模型为例介绍了生态气象研究的方法及应用案例;第9章简要介绍了生态气象业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9—2010》分2009、2010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两部分,共十六章,具体内容包括污染排放与碳排放、物质流核算、环境质量账户、环境保护支出、GDP污染扣减指数核算、GDP环境退化指数核算、环境治理成本核算账户、生态破坏损失核算账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