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中一门综合性的实际应用学科。本书是根据我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符合《环境监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全书共分八章,分别介绍了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特征,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介绍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环境噪声等监测的基本方法和监测站、网、点的选择设计,还简单介绍了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书末附有各类标准可供查阅,并有《环境监测实验》与之配套使用。本书根据我校教学和科研特点,对水环境,特别是地下水环境监测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增加了“地质环境监测”内容,这也是本书的特色。 本书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地质等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环境保护部门有关专业和技术人员参考。
一、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基本知识,包括膜生物反应器的类型;膜生物反应器所用膜的分离机理、有关性能指标、结构、膜孔;制膜材料和制膜工艺:MBR运行的影响因素与膜污染控制等。 二、对相关品牌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元件与组件的设计与运行参数进行了介绍。 三、对浸没式中空纤维膜与乎板膜生物反应器在工程应用中的设计要求、设计参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设计与运行参数进行了介绍。 四、选取了一些代表工程,对其工艺设计与运行参数进行了介绍。 五、介绍了目前外工程量较多且在业内被公认为品牌的部分膜生物反应器生产商。《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可供膜企和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设计人员、污水处理厂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阐述了变质岩的类型、特征、成因机制和工作方法,可归结为三部分:篇为变质岩岩石学的基础,主要介绍变质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和基本概念;第二篇主要介绍变质作用类型及相应岩类的基本概念;第三篇按照等化学系列分别介绍了各变质岩类的成机制。另外,本书对洋底变质作用与蛇绿岩套岩石学、地幔岩石学,冲击变质作用,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其产物进行了专门论述;对不同化学类型岩石的变质作用,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阐述,以反映变质岩研究的新成果;书中后附有相关术语的英中文对照和视剖面的计算机模拟步骤,以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地质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广大地学工作者,教学和科学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五氯酚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水中五氯酚和五氯酚盐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8972—88)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本次为次修订。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扩大了适用范围; ——增加了毛细管柱分析方法; ——修改了定量方法; ——增加了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年3月26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五氯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8972—88)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氮氧化物的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验证单位: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贵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秦皇岛市环境监测保护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4年2月7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4年4月15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汞、砷、硒、锑和铋的监测方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94-2014):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94-2014):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规定了测定水中汞、砷、硒、铋和锑的原子荧光法。
各级环保部门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原则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审批。同样相关环保部门要对专项规划编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组织审查。 全国有近40 000名持环境影响评价上岗证的工程技术人员,约4000名登记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约200家持有甲级资质、1000多家持有乙级资质的环评机构,约15万从业人员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大量的建设项目和有关规划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全国有许多大专院校设置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以本书无疑是环境保护行政机关X-作人员,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科技人员,需要进行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企事业单位,规划编制、审批部门的工作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极为有用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氨氮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氨氮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GB 7481—87)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7年,原标准起草单位是江西省赣州地区环境监测站。本次为首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标准的名称由《水质铵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改为《水质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增加30mm比色皿测定方式,降低了方法的检出限,扩大了方法的适用范围。明确规定了方法的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 ——合并了结果的计算公式。 ——修改了规范性附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l987年3月14日批准、发布的《水质铵的测定水
草地类自然保护区是草原的核心,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之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对明确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具有关键的作用。《草地类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以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Costanza、谢高地等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以1987年、2000年、2002年和2005年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重点对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现状和动态评估,并从土地利用变化和草地类型变化两个角度,对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价值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柘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硝基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法。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中铅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12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土壤和沉积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和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年2月1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浙江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台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嘉兴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湖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和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3年11月21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4年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铅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9年12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氨氮的监测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氨氮的蒸馏中和滴定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GB 7478—87)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7年,原标准起草单位是江苏省环境监测站。本次为首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名称,由《水质铵的测定 蒸馏和滴定法》修改为《水质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 ——在适用范围中,取消了灵敏度:明确了方法检出限。 ——增加了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 ——修改了混合指示剂的配制方法。 ——取消了各种形态氮的质量浓度的换算系数表。 ——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
中国拥有大、小国际河流(湖泊)40多条,其中界河(指形成共同边界的河流)3条,跨国河流(跨越而不是分隔两国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12条。这些国际河流的公平合理利用和协调管理,直接影响着中国近1/3国土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中国与15个毗邻国关系的稳定与睦邻友好以及30个跨境民族、2.2万多千米陆地边界的维护与管理,其综合影响几乎涉及亚洲大陆的所有国家和世界近一半人口。 本书以边界河流黑龙江为对象,深入介绍了中俄水环境管理的异同性,阐明中俄界河的水环境现状与时空变化规律,提出面向界河的水环境管理指标体系,建立界河水环境监测断面优化布设方法,并对中俄界河进行了监测方案优化。本书对提升我国界河水环境管理能力、解决跨境河流环境污染争端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书的研究得到了环境保护部公益性行业专项“跨国界(俄
由周敬宣和宇鹏编著的《中国战略环境评价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以“湖北省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立法建议案”为例,探讨了战略环境评价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介绍了对政策环境评价的原则、标准、方法和程序;参照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尝试构建了一部导则,其内容包括评价的项目和目的,评价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程序、数据、手段与平台、原则、结果、质量保证措施等,并进行了必要论证;介绍了综合集成研究厅的作用与功能;以较多的篇幅按提出的评价导则,对《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进行模拟环境评价,并与南开大学2005年对同一对象所做的环境评价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论证了所建立导则的合理性。 此外,《中国战略环境评价若干关键问题的探讨》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