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物》是自20世纪90年代迄今作者团队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是一部系统介绍植物病原根肿菌、植物病原黏菌、植物病原卵菌、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植物病毒、植物寄生线虫、寄生性植物的专业著作,包括病原物属、种的形态特征描述。《植物病原物》共六章,重点阐述了与农业植物病害关系密切的病原物属、种。作者从历年积累的研究材料中精心挑选出植物病害症状照片265幅、植物病原物显微照片446幅,并手绘病原物形态或结构模式图170幅。《植物病原物》收录这些图片以记述植物病原物与植物病害的因果关系,立意新颖,内容翔实,图文精致。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是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外来入侵植物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我国生态环境影响重大。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与编目,查明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等是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植物扩散和蔓延的科学基础。本志书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对现阶段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系统、完整、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志书共5卷,共收载了外来入侵植物68科224属402种,不仅明确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名称(拉丁学名、中文名)、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生境、原产地及分布现状,给出了外来入侵种与相似种的区别特征,每种外来植物都附有高清的图片,还着重考证了入侵植物的传入与扩散,包括从历史标本和文献记载两个角度去推断外来植物的入侵时间,从外来植
《边坡生态工程》较全面地介绍国内外常用的边坡工法和新工法,并随工法导入案例,在此基础上系统论述人工土壤和边坡植被,提出边坡生态工程的分类思想与工程技术方法系统,介绍无人机技术在边坡生态工程应用中的*新进展,用数量生态学的方法对边坡生态工程进行全面的后续评价研究,为边坡生态工程提供新的认知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边坡生态工程》共7章,第1章绪论,第2章边坡生态修复的分类,第3章边坡生态工程方法,第4章边坡人工土壤技术,第5章边坡植被,第6章边坡生态修复的评价,第7章无人机在边坡生态恢复中的应用。部分章节附有应用案例,并配有翔实的图表和数据,用以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
本书是作者团队对广西河池市具有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详尽调查后形成的成果。全书对河池市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共收集河池主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用植物51种及常见药用植物486种,书中梳理罗列这些药用植物的特征、植物区系特点等,并且全面分析河池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此外,书后还附有河池药用植物名录,详细介绍每种药用植物的具体分布和功效等。每种药用植物均配有野生状态下的彩色图片,为广大读者提供直观资料。本书为河池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有助于丰富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的记录,推进药用植物规范化、产业化开发,对保护我国珍稀药用植物资源及传承民族医药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书介绍了烟草病虫害诊断及绿色防控技术,其中包括有烟草病虫害的诊断和绿色防控烟草病虫害基础知识,烟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涵盖76种烟草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原因、特点及主要的识别特征,解释了导致众多伤害症状出现的的因果关系,描述了如何确定疾病侵染危害水平及制定一个可行的病虫害绿色控制技术,确保一个健康的烟草作物生长。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研究的成果而编写地实用型专著。他们根据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发病现状及其规律、特点、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将他们研究的科学成果和丰富实践经验奉献读者。该书是从目前园林绿化中常见的植物入手,从实际出发,对园林绿地中重点应用的植物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发病规现状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描述,提出很好解决方法和实践途径。
《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从植物与激发子物质或微生物互作角度系统介绍了植物疫苗在植物免疫诱导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实践。《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共分15章,主要论述了生化类激发子,如病毒衣壳蛋白、蛋白类激发子、壳寡糖、脱落酸和聚*-谷氨酸等,以及具有诱导免疫功能的微生物,如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病毒弱毒株系等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6章,介绍黄土高原草地和农田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刈割覆盖、氮添加、火烧、耕作措施等人为因素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研究内容揭示黄土高原区域尺度土壤动物地理分布特征,完善黄土高原恢复生态系统生态学相关研究内容,可为相关领域学者开展土壤生态学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第二部分为第7~11章,主要介绍土壤动物的生态作用,特别是大型地栖类土壤动物对土壤结构、水分入渗和坡面水土过程的影响,对比不同体型土壤动物在枯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指导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稻作流域水分利用率低且面源污染流失严重,制约了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保证产量稳产或增产的前提下,通过水分管理优化降低面源污染,已成为流域水环境保护领域的前沿热点。《稻作流域水分管理及面源污染防控》围绕稻作流域面源污染迁移转化特征,通过文献总结、田间试验、区域监测和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手段,探讨了稻作流域水分管理优化对面源污染流失的防控效果,系统地介绍了稻作流域水分管理下面源污染流失特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新编农药手册(第2版)》对1989年《新编农药手册》和1997年《新编农药手册》(续集)全面修订而成,囊括1982-2012年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404种,制剂品种575种。《新编农药手册(第2版)》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是农药科研单位、植保技术推广员、农药企业、农药经销商及农民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我国豆科、禾本科、菊科、黎科、莎草科等主要草地植物的病虫害共187 余种(类),其中病害118 种(类),虫害69 种(类)。大部分的病害包括病害症状、病原、侵染循环与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虫害包括害虫的分布与为害、形态特征、生活史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内容。 为帮助读者识别病虫害,本书附有146 幅病虫为害症状彩色图片,病原及害虫形态特征图片150 幅。 本书可供从事草业、草地保护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广大基层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供生产线的广大农牧民、牧草生产者参考。
本书共收集了100多篇全国第十届植物土传病害与生物防治学术研讨会研究论文、简报、摘要和综述。内容涉及植物土传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和病毒病害,植物病害生防菌的筛选、生防机理、研究及应用技术,生物防治与其他防治技术的结合应用等方面,反映了我国植物工作者近年在植物土传病害与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