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项目:民国时期旅法游记文献整理的研究成果。其内容为1912年至1948年间中国人撰写的旅法游记,这些文本记录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欧洲发达国家的初印象,承载着中国知识界对 现代性 这一问题的早期思考,这些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学价值,为同领域的文学文本研究提供了另一种参照视角及思考维度。法国是近现代以来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欧美国家之一,对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旅法游记文献的梳理将有助于探究经过游记作者 过滤 后的 法国 终如何成为一种定型化的国家观念,进而影响到我们自身的现代意识。本书稿的读者对象为相关问题的研究者。
叙述主观化是篇章修辞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是篇章建构的重要原则,也是构建篇章叙事结构的主要手段。对文学篇章的叙事结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加深作者对作品美学内涵的理解。 本书以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主观化为研究对象,在当代女性文学语境下探讨叙述主观化,揭示文学语篇的建构和俄语语言的发展变化,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俄罗斯社会的现实图景,感受俄罗斯女性在思想、审美、伦理、世界观、价值观和女性意识等方面展现的特点。对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叙述主观化进行分析,可以从不同的叙述视角、叙述内容和情感价值透析出语篇的话语特征和叙述技巧,挖掘出文学语篇的内在意蕴,认知和分析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揭示语篇的建构方式,提升读者理解语篇的能力。
作者孟海霞,现任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学士、硕士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学、文艺美学等。主要研究成果为译著《“女王”行动》《华莱士人鱼》《开动脑筋》《笨狗小古》《名侦探梦水清志郎》(四、五)、合编《新日汉辞典》(修订版)、发表论文《反訳法について》《語学辞書改訂時における新語選定の条件》等;曾获辽宁省文学奖——文学翻译奖,辽宁省教学成果奖(研究生类)三等奖。
格雷厄姆 格林(Graham Greene),20 世纪最重要的英国作家之一,曾获21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却最终颗粒无收。 格林的五部国际政治小说《文静的美国人》《喜剧演员》《名誉领事》《哈瓦那特派员》《人性的因素》,其创作由“矛盾”经由“多元”走向“融合”的主题思路一以贯之,它们将视角落在不同国家的人民受到现代政治挤压和反抗的心理和行为上,从微观着眼,讨论了20 世纪后期政治意识形态碰撞、大国对抗、小国夹缝求生等状态下普通人的生活。本书着重讨论了五部国际政治小说的“信仰与怀疑”“希望与绝望”“忠诚与背叛”伦理美学问题,亦从“权力政治”“人权政治”“人本政治”三个维度解读了格林的政治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