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所著《技术与时间》系列前三卷之合集,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鸿篇巨著,开创了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代表作品之一。本书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并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为新生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影响。
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出任骠姚校尉,随舅舅卫青出征漠南,大败匈奴。后两年中,霍去病又两次率兵出征,击溃匈奴,占领河西地区,从此汉朝西陲边境稳定无患。二十二岁时,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兵锋一直逼至瀚海。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但两年后,这位中国名将史上耀眼的明星去世,年仅二十四岁。霍去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年轻的名将,也是国人心中具有传奇性的一代武将,他的故事,为人们所传诵。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听说过他的战绩,却很少有人了解他短暂而绚丽的一生。《铁血名将霍去病》依托史书,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传奇而辉煌的一生,带领读者重回那个烽火年代,再次感受霍去病“不破匈奴誓不还”的慷慨与豪迈。
与很多直面现实的小说不同,《小镇忧郁青年DE十八种死法》这部短篇小说集集中描写的是那些既现实又对现实无能为力的人,但他们又无法被统一称之为失败者,他们在自己选择和营造的生活场景里总是可以逢凶化吉,甚至游刃有余,哪怕是借钱、骗钱求生的始终不想工作的青年,都可以在某一刻变成阳光大男孩。
这是美国新批评派学者布鲁克斯和沃伦编著的一部短篇小说鉴赏集,是新批评(TheNewCriticism)理论观点和方法在小说批评与理论领域的体现。作者选用各种题材和多种风格的短篇小说,加以分析讨论和互相比较,提出鉴别好小说的一些原则,阐述小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小说批评与赏析的范例;目的是为了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其鉴赏力,使读者更接近于成功小说的真谛。作为新批评派细读式(closereading)批评和理论阐述的名著,本书帮助新批评派在美国的文学讲坛中确立了“文学批评”的地位,对文学教学与批评实践影响深远。它既是一本文学教科书,也是文学爱好者的自修读物。本书采用中英文对照模式,对于具有英语基础的广大文学爱好者和英语专业的师生来讲,又是一部难得的英语阅读材料。
本书收入叶广芩的十多个中短篇小说,《黄金台》《盗御马》《树德桥》《鬼子坟》《梦也何曾到谢桥》等家族小说,以及周至挂职期间的系列小说《长虫二颤》《黑鱼千岁》等,其创作移步换景,表现了多样的世态人情。既有老北京风味讲述,又有作者挂职期间秦岭深处的风土人情,大自然与动物的和谐相处。用细腻温情的笔调,于日常生活中发现温暖和明亮,带领我们回到从前的岁月,领略老北京的过往时光和时代变迁,向平凡而庸常恒久的生活致敬。作者对笔下人物及风物充满仁爱和理解,对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
《福州话实用字典》收录了6000多个通用汉字作为字头,这些字都是常用的、鲜活的福州方言或现代汉语用字,对于一些不常用的生僻字,则没有收录。在注音上,《福州话实用字典》则突出了其科学性。对于福州话的注音,《福州话实用字典》采用了多套注音方案,一是采用了编纂人员自拟的福州话拼音方案,对现代福州话进行注音;二是用国际音标,对现代福州话进行了注音。此外,《福州话实用字典》还附录了《戚林八音》的反切表,如实保留古代福州话的历史读音。
1978-2018中国很好小小说的出版,旨在展示当代小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有着较高艺术水准、值得珍藏与阅读鉴赏的经典读本。近40年来,小小说这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新品种,从弱小到健壮,从幼稚到成熟,以自己独特的身姿跻身于中国文学的神圣殿堂。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是一个有创新性的、与时代进步合拍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