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他远离城市,孤身一人来到这里,一切从零开始,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在静谧广阔的大自然里,他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与自然交朋友,与草木飞鸟对话,在船上吹笛,在湖边钓鱼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此期间深入思考与重塑自我的心路历程,文笔宁静恬淡,引人深思。
《七千里流亡》是一部不多见的中学生抗战流亡个人史述。战火岁月中西南联大迁徙流亡的故事广为人知,而在全国抗战的大变局中,许多沦陷区中学也一路西迁。刘可牧以独立的目光、生动的笔触详尽记述了全面抗战爆发后随中学流亡大后方的经历 艰难跋涉七千里, 读书救国 ,弦歌不辍。轰炸、险途、饥寒、疠疫、贫困、无助、死亡、从军、革命、逃离 展现了抗战大时代里,同学、师长等各色人物的种种际遇、命运,在实录笔下,众多人物的归宿也补叙于文中。作者还以情志盎然的文字,形象地再现了战争笼罩下流亡沿途五省的民情风物,是不可多得的抗战社会生活史料。本书以个人史的姿态为那个年代、那段历史做了可贵的注脚。
本书是萧楚女的杂文选集。先由青年个人修养问题谈起,主张青年以进化论与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且远大的革命理想,积极地投身于现实生活。随后论述了在当时中国,教育远不足以救国,革命才是救国的*出路。结合时事,控诉帝国主义对中国民众的压迫,并怒批当时一味退让的腐朽政府。而后指明我党与国民革命的关系,批驳了 醒狮派 对我党的恶意中伤。为因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而觉前路迷茫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一条光明的革命信仰之路。
在这里,人像垃圾一样被严格分类,正义像垃圾一样彼此交易,生命更像垃圾一样不值一文。 在这里,所谓体面的生活,不是来自人们做了什么事或做得多好,而是源于他们避开了多少意外和灾难。 在孟买国际机场旁写着 永远美丽 的广告牌背后,贫民窟安纳瓦迪的居民不时梦想着更美好的生活。 垃圾回收者阿卜杜勒梦想有个不嫌弃他身上味道的老婆,两人一起到除安纳瓦迪以外的任何地方安家;他的母亲泽鲁妮萨则梦想在安纳瓦迪有个更干净的家,要有一扇可以排放油烟的小窗户,要铺着像广告里那样美丽的瓷砖;厕所清洁工拉贾 坎伯梦想能有钱换一副心瓣膜,好保住来之不易的工作,继续供养全家;热衷于调解邻里纠纷、从中捞取好处的阿莎梦想成为安纳瓦迪蕞有权有势的人物,让自己的女儿成为贫民窟头一个女大学生。 在都市的繁华表象之下,他们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的普及读物。通过对中国古代八位伟大诗人的介绍,梳理出了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走向,可称一部简明的中国古代诗史。胡怀琛先生从个人的鉴赏喜好出发,对八位诗人的诗歌特点及其宗源进行了精到的论述,使读者在很短时间里得以了解中国古代主要诗人与诗歌的成就。附录《诗的作法》尤见胡先生融通新旧诗歌的学力,他游走在新旧诗歌之间,为诗歌爱好者打开了一条诗歌写作的门径。
当战地记者成为母亲,家是新的战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私人战事,也是所有女性面对的现实 辛辣吐槽女性社会角色的不公,细腻坦陈生育带来的身心洗刷,一部在尿布和失眠中寻回自我的回忆录 在你们家,谁做饭,谁照顾孩子,谁刷马桶? 你如何走向外面的世界?如果你在外工作,谁在家里呢? 无论你是什么样的女性,总会有那么一刻,你仍然只是一个女人。 女性的日常生活被怀孕、流产、婚礼、家庭暴力、葬礼、生病的孩子和学费打碎。我的,你的,全世界女人的那些事情。 家务就是一切。这种无处不在的生理需求,一直阻碍着女性的发展,让女性保持缄默。 这个故事关于每个在为人母后依然想要自食其力的女人。同样的故事在全世界重复发生。 我听得到你。我看得到你。我理解你。
在6000多米的冰峰上,乔 辛普森摔断一条腿。搭档西蒙 耶茨尝试用绳子把他放下山去,展开一场孤身救援。 下放过半,乔悬在一堵冰崖中间动弹不得,身下是深不见底的冰隙。西蒙在上方拉着绳子苦苦支撑一个多小时后再也坚持不住,无奈从背包里拿出刀,割断了绳子。 乔向下坠去,一段岩架将他拦住。他活了下来,可身处冰隙,拖着断腿,忍受着寒冷、饥渴、疲惫,眼下似乎只有死路一条。绝望中,乔做出决定:他固定好绳子,滑下岩架,开始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本书为非虚构文学作品,讲述了致力于动物保护、保护世界濒危物种的著名国际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劳伦斯 安东尼曾被要求保护一群 爱惹麻烦 的野生大象,如果他不接收、保护它们,它们就会被杀死。为了挽救这批野生大象的生命,安东尼接纳了它们。安东尼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一直跟随象群、与象群交谈。他与象群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排斥、接近到信任的过程,zui后他成为象群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与这群大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保护象群的同时,象群也让安东尼了解了生活、忠诚、爱、饶恕、自由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陈嘉庚回忆录》于1946年初版,1979年后多次再版。这是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至1945年躲避日寇、在印尼避难时所写的回忆录,他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以真诚质朴的笔调,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记录了南洋华侨为襄助祖国抗战而做出的贡献,并陈述了他为发展教育和社会进步所进行的种种艰苦卓绝的奋斗。书中所记叙的事实,都是他亲身经历的历史。身处南洋,心向中国,特别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日子,他领导南洋侨界筹款,并动员南洋侨界参与抗日运动。1940年,率侨团返国,不辞舟车劳顿,奔走于南北各地慰劳考察,并访问了共产党治理的延安,认为延安 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 。他为抗战奔走
重磅推荐: 稻田间,人家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院子里,树上结满熟了的果子;老屋前,乘凉的老人们轻摇手中的蒲扇 在那里,人们熟悉山野间的每一条河流,可以喊出每一棵树的名字,知晓从哪个角度可以望见美的山脊线;在那里,人们尊重自然,哼着小曲儿呼唤着即将归来的牛羊,将天然作物做成各种诱人的美食;在那里,人与人和谐相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如今,农耕文明虽已日渐隐去,但这份藏在我们心底的乡土记忆,依然可以在任何时刻,激起我们内心的回响。本书将带领大家走进31个极具地域风格与文化特色的传统乡村,领略迷人的山乡奇景、悠久的历史变革,体悟老一辈人的生存智慧,感知时代变迁,寻回失落已久的乡土情怀。
1942年6月,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派出了88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而他们对面的美国舰队,仅有28艘舰艇。即便美国人事先破译了日军的密码,他们派出去的飞机,仍然被强大的日本海军像拍苍蝇似的击落了。 然而,胜利的天平在短短5分钟内突然倾斜。美国人交上了难以置信的好运,他们以1艘航母、1艘驱逐舰的代价,击沉了4艘精锐的日本航母。 《中途岛奇迹》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本书作者采访了美日双方的多名指战员,用公正客观的视角,从两千多页的研究资料中还原了战役真相,揭示了偶发事件背后的必然性。幸运女神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要学会强硬,学会承受,学会麻木。不要怕疼,不要发火,什么都别表现出来。 在那个本该全家团聚的夜晚,刚假释出来的哥哥加里对我说。 我以为他是在教我怎么在监狱里存活下来。现在我才意识到,他是在告诉我如何在我们家存活下来。 1976年,美国犹他州发生了一起轰动全美的案件:加里 吉尔摩在假释期间无故殺死两人,遭逮捕后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使用上诉权,坚持要求对自己执行死刑,引发了巨大的舆论震动。1977年1月,加里 吉尔摩被处决,成为犹他州恢复死刑以来被处死的首例。作家诺曼 梅勒以此事件为蓝本创作了《刽子手之歌》。 多年后,加里的弟弟米卡尔 吉尔摩从自己的视角重写了这个故事,讲述案件背后整个家族的悲剧,以及自己对于 罪与罚 的深思。
《聂耳日记》收录了聂耳1926年6月至1935年7月间的日记,它既忠实地记录了一个青年音乐家的真实情感和艰难的人生旅程,又反映了30年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从中可了解聂耳的生活、思想和他的斗争经历,学习他的革命精神。聂耳的一生,虽短暂,却足够耀眼:从1933年到1935年,三年来,他创作了37首革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便是他光辉岁月的绝唱。他热衷音乐艺术,但更热爱祖国,在实现理想的途中,他将满腔爱国热情都倾泻在了音乐上,谱写出一首首唤醒国民的战歌。
此稿是作者十五年间陪伴患了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的母亲的日记。作者聂晓华的母亲于2001年被诊断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母亲的病情从开始健忘,发展到不断失去行走、进食、意识等能力,*终变成 植物人 ,身体煎熬,意识远离。作为女儿的作者陪伴在侧,目睹母亲生命渐渐逝去的过程,为了从无助的绝望中挣脱出来,她以日记的形式零零散散、坚持记录了十五年。日记中,除了客观记录病情发生、发展以及症状、应对,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亲情的感怀。 本书文笔流畅、叙事质朴,没有刻意煽情,但是因其真实、真切的细节,常能让人感同身受,潸然泪下。作为中国版的《恍惚的人》,在当下老龄化问题加剧的背景下,此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在这本书中,他回顾了自己入宫做皇帝、三次退位、北洋军阀混战、被逼离开宫殿、在天津生活、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和解放后接受改造的经历。这本书以客观的态度展现了当时的历史,也真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感情。作者毫不回避地描述了那段历史,既没有掩盖真相,也没有隐藏事实,非常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