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岁月》详细记录了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在尼克松政府任职的头四年(1969-197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来自尼克松政府重要的书籍之一。 基辛格这部不朽的回忆录,记载了当时众多国际大事件,包括他本人赴巴黎与北越进行秘密谈判,直至越南战争结束;1970年约旦危机爆发;1971年印度-巴基斯坦战争打响;通过秘密渠道与苏联领导人进行面对面谈判,以限制核武器竞赛;秘密访华,并于1972年在莫斯科与北京召开了历史性的首脑会谈。在书中,基辛格同样记录了该时期的重大争议,包括老挝与柬埔寨事件, 和平在望 记者招待会,以及与北越的会谈崩溃,终导致了1972年的圣诞节轰炸等等。 纵览全书,基辛格细致地描绘了众多世界领导人的形象,包括尼克松、安瓦尔 萨达特、戈尔达 梅厄、约旦国王胡赛因、列昂尼德 勃列日涅夫、*与周恩
国家图书馆藏《龚又村自怡日记》共24册,32卷,近百万字,为常熟人龚缙熙(1811-1874?)的日记。日记所记基本含括了他的一生,从追溯幼年往事,到逐日记载所 历所思所闻,直至去世之前。此日记曾被摘录与太平天国的相关史料见行于世,然而全本却长期未得到重视。《江苏文库 史料编》重视此类文献,影印收入此本,使得此本得以公开 于世。此次整理即以此本为底本,并参考南京图书馆藏《龚又村自怡日记》稿本残本以及台湾图书馆藏龚缙熙《镜墀轩稿》等多种文献,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龚缙熙日记。
芝加哥大學夏含夷教授精研中國古代文化,其學術廣涉中國考古、上古史、年代學、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化思想史等諸多方面,與劍橋大學魯惟一教授合作主編的《劍橋中國上古史》及所著《孔子之前:中國經典誕生的研究》《古史異觀》《重寫中國古代文獻》《海外夷堅志》《西觀漢記》《〈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變》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譽。夏先生與中國學界交誼深厚,對推動中西學術交流貢獻卓著。本祝壽文集由上海大學思想與知識史研究中心朱淵清教授及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研究所蘇榮譽研究員主編,共收錄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思想史與技術史等領域的前沿學者論文30篇,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陈庆均日记》起自光绪十九年(1893),讫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记录了陈庆均二十四岁到六十七岁的生活轨迹,内容涉及广泛,是了解这一时期浙江地区,特别是越 中地方状况的难得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日记记录了陈庆均与绍兴官员、绅士、文人等交往细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官绅社交,是了解清末科举考试中考官、考风、 考场的重要载体。整理者对日记所涉人物做了大量注释工作,注明资料来源,以资读者查考;还收集了大量与作者交往人物的照片,作为插图呈现给读者。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作者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切尔诺贝利,采访当地幸存者。人类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1986年4月26日,惨烈的反应炉事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这是浩大的悲剧之一。作者访问了上百位受到切尔诺贝利核灾影响的人民,有无辜的居民、消防员、以及那些被征招去清理灾难现场的人员。他们的故事透露出他们至今仍生活在恐惧、愤怒和不安当中。 本书将这些访谈以独白的方式呈现,巨细靡遗的写实描绘,使这场悲剧读起来像世界末日的童话。人们坦白地述说着痛苦,细腻的独白让人身历其境却又难以承受。
世界上有这么一条路,它有1200年的历史、1200公里的长度。它会让你见识脆弱、体验无常,而它也会肯定你的信心,教你看清方向。 这条路就是日本的“四国遍路”。 小欧从小努力过着符合外界期待的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自我期许,随着年纪增长,她对于这样的人生产生了疑问。 因为一部日剧的关系,“四国遍路”的故事进入她的心中。在看完日剧的两年多后,她与好友M一同踏上遍路,在日复一日的单调枯燥的旅程中,连续徒步行走46天。 这一路,景色雷同,步履不停。偶尔会遇到各怀心事的同伴,互相扶持鼓励。更多的时候,是单独一个人,只面对行走这一件事,机械地迈动双腿,走向看不到终点的尽头。一路孤寂可以想象,但也恰是这种孤寂,使她清晰地看到自我之渺小,而人被命运这只大手推着上路,过程中又是多么身不由己。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 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陈庆均日记》起自光绪十九年(1893),讫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记录了陈庆均二十四岁到六十七岁的生活轨迹,内容涉及广泛,是了解这一时期浙江地区,特别是越中地方状况的难得史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日记记录了陈庆均与绍兴官员、绅士、文人等交往细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官绅社交,是了解清末科举考试中考官、考风、 考场的重要载体。整理者对日记所涉人物做了大量注释工作,注明资料来源,以资读者查考;还收集了大量与作者交往人物的照片,作为插图呈现给读者。
《把梦留住叶楠西部支教纪实》作者作为厦门大学第六届赴宁夏海原支教队支教的一员,记录了一年中的点点滴滴,一方面是西部的孩子们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刻苦向学,另一方面是支教队员的爱心奉献和他们在支教过程中的心灵洗礼,两者构成了一个热血青年的理想和梦。本书版于2007年出版,如今时隔7年,当年书中那些西部的孩子都已长大成才,作者在原来版的基本上,加入了不少当年那些孩子们的现状。让读者可以从书中看到,西部的孩子们身处艰苦的环境,却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向学,终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支教日记,更是充满正能量的现实纪录。
没有哪个城市能拥有比伦敦更戏剧化的历史了。一次次地被灾难吞没,每一次都似乎标志着这座城市的终结,然而,每一次这座城市都从危机中浴火重生,每一次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强大。《伦敦:一个伟大城市的故事》讲述了伦敦非凡的历史:从罗马帝国偏远的北部崛起;贸易不断增长并将钱和船只运送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伟大的伦敦人,从莎士比亚、狄更斯,到克伦威尔、丘吉尔;面对自然灾害和战争时耐力惊人;黑暗的一面,如犯罪和混乱;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于其他文化的包容并蓄。《伦敦:一个伟大城市的故事》以其独特丰富的文物、文件、地图、绘画和照片等藏品将整个伦敦的历史长廊装点得金碧辉煌,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伦敦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从中世纪,到大革命爆发、拿破仑帝国,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大战,巴黎一直牢牢占据欧洲历
站桩原是我国武术传统的基本功,过去皆以口传心授,闭门自秘,自20世纪20年代起,河北省深州市王芗斋先生始公开传授,并在实践中丰富提高,使站桩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疗效卓著的医疗体育。王芗斋先生传授的站桩功,是在心意拳、形意拳、意拳、大成拳的基础上,摒弃了传统的套路架子和招法,专门强调意念引导,精神假借,统一意志,统一气力,统一动作,使形、意、力、气、神,浑元一体,调动全身一切积极因素,为一击而服务的新兴拳学派,因此,时人以拳术改革家视之。大成拳的锻炼方法是以站桩为主,佐以走步、试力、发力、试声、推手、实战。
作者曾花费10余年时间厚积薄发的一部继之后,分析剖析中国各阶层关系的著作。 作者根据中国的现状、国情以及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等将中国社会划分出九个阶层:当代资产阶层、当代“买办”者阶层、当代中产者阶层、当代知识分子、城市平民和贫民、农民、中国农民工、中国当代“黑社会”、中国“灰社会”。本次再版加上“关于国家和经济发展机遇”一文,共十个章节。 作者以自己对社会的深刻领悟和独到笔法,对中国社会的阶层组成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阶层的背景、阶层的特点以及今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虽然本书曾于1997年初版、2011年再版,但它的深刻内涵并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被稀释,对现在仍有借鉴意义和启示作者。 该作品出自一位小说家的大胆尝试,故而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人性化,彰显着一个作家的社会情怀,也让我们对当代中国的阶层
图书馆藏《龚又村自怡日记》共24册,32卷,近百万字,为常熟人龚缙熙(18111874?)的日记。日记所记基本含括了他的一生,从追溯幼年往事,到逐日记载所 历所思所闻,直至去世之前。此日记曾被摘录与太平天国的相关史料见行于世,然而全本却长期未得到重视。《江苏文库·史料编》重视此类文献,影印收入此本,使得此本得以公开 于世。此次整理即以此本为底本,并参考南京图书馆藏《龚又村自怡日记》稿本残本以及 图书馆藏龚缙熙《镜墀轩稿》等多种文献,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龚缙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