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去了解内容:诗词既然是有一定格律的,我们在学习诗词的时候,如果能够知道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基本知识,那就更能欣赏其中的艺术的美,更能体会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了。 这一本小书有一个总的目的,就是试图简单扼要地叙述诗词的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 王力
《中国小说史略》原是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所用的讲义,后结集出版,并被视为鲁迅先生重要的学术著作。 这部书以现代的视角解读 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技巧以及演变趋势, 从美学角度探究了中国文学经典的独特魅力,从 神话传说 ,到 晚清小说 ,引据 丰富,见解 独到 ,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开山之作 。
易学分 汉易 与 宋易 二种,本书讲述汉易。汉易以象数为主,汉代易师都有自己的体例。宋人治易则不同,他们不需体例,一卦一爻,人人可以作文。现在谈易,多为宋易学。作者则专门研究汉易四十余年,这本书系统总结了汉儒易例。 本书为《周易》象数之学的入门书籍,适合易学、术数方面的专家读者和对易学有基础认识的一般读者阅读。此书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由于作者精研易学象数系统,故本书重点在将《周易》的象数系统以易例的方式普及给读者。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易理、占筮等相关内容。 本书作者早年随王子畏教授学《易》,后得中州学派秘传,是玄学术数名家。本书是作者在《周易》象数研究方面的晚年总结之作,也是作者1970年后*出版的谈《易》的著作。作者认为只玄谈而不务实去研究易象,那么《周易》传下来的便
创作没有灵感怎么办?小说题材是否有禁忌?反面角色有哪些特权?让人手不释卷的秘诀是什么?怎样让读者代入情感?如何从电影和漫画作品中偷师? 贵志祐介认为,小说写作不能是作者的自娱自乐,而是要想方设法取悦读者、服务读者。如何才能写出让读者沉浸其中欲罢不能的小说呢? 横扫恐怖、推理、科幻领域小说大奖的多栖作家贵志祐介,从灵感、大纲、角色、写法、推敲、技巧六个维度,列出七十二个要点,结合自身作品案例,真诚解说小说创作理念和技法,手把手带你写出引人入胜的小说。
本书讲述古典诗词格律*基本的知识,为鉴赏古代诗词,学习诗词创作,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的途径。作品推陈出新,严肃性与科学性并举,是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写就的学术普及经典。
《西风落叶》是许渊冲先生有关翻译理论和实践文章的合集,集中阐述了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如 三美 三之 三化 等,并辅有大量践行此翻译理论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实例。书中的理论阐释和译文都十分精彩。
这是一本讲授电影剧本创作过程与方法的书籍,本书利用 织体 这一极具创新意义的操作手段,把繁杂的故事要素收拢成七个故事声部,再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 编织 ,让编剧这门复杂的手艺变得清晰简单且有章可循。 本书还植入了一个原创案例完整的创作过程,清晰展示故事创作的每个过程的每个动作,对编剧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对长篇小说的创作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一部词曲赏析之作。本书赏析了温庭筠、李煜、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等词人词作。作者结合时代背景、词人生平,梳理古典诗词的情致,深入分析词作幽渺的意境,直探词人之巧心。
本书是作者多年教学的总结,讲述如何从零起步,掌握古典诗歌的写作技能。全书主体内容为 格律、义法、实践 三部分,步骤依次是:从七律入手,快速掌握古近体诗格律,继而学习读诗的手眼,其后选取模仿对象,开示切实可行的门径、注意避免诗病,*后用鲜活的案例,带领读者一步步深入古典诗歌的创作世界。全书道术兼备,既有对古典诗歌的整体见解,亦有各种具体的写作方法,更注意提示出变化空间为读者留白,旨在传递写诗的 活法 而非 成法 。附录 古诗文中容易读错的字 ,从古诗平仄、用韵的角度,梳理古音与字义的对应关系,归纳了部分常见字在古诗文中的读音,颇便实用。
《唐诗杂论》是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唐诗研究的经典之作,内容涉及唐代诗歌的多个方面,对唐代著名诗人,如 初唐四杰 、孟浩然、贾岛、岑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歌成就有独到而深刻的评论与分析。全书论述精辟,行文优美流畅,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引人入胜。为了让读者更好地领略闻先生在唐诗领域的精彩创见,本次出版,增补了《陈子昂》、《唐诗要略》、《诗的唐朝》、《唐诗校读法举例》等数篇文字作为附录。另外,《闻一多先生说唐诗》是郑临川先生根据当年在西南联大的课堂笔记整理而成,内容丰富,精义迭出,编者以之为本书序言。
《大家小书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结集。共收入 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 。在自序中,作者解释题目说,他 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 ,而所谓的 现代立场 ,按作者的理解, 可以说就是 雅俗共赏 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大家小书 论雅俗共赏》作者以明白晓畅的口语,辅以大量贴切生动的文艺例证,揭示出艺术与文学的某些基本规律,的确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作品。
《学记》是历早专门论述 教育 和 教学 问题的文献,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 先秦时期 的教育经验,比现代教育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了1500多年。文章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短短数言,道尽了教与学的真谛诀窍。教学中晓喻学生,是引导而不强迫,勉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越俎代庖。可以让师生关系亲近融洽;让学生学习感到轻松自如;后学生就会自己去深思求索,这就是 善喻 ,即理想而成功的教学方法。既是辉耀两千多年的珍贵教学论遗产,也是当今教育工作者需要追求,却仍很难企及的教与学之理想境
《文学常识精讲(增订本)》以条目的形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常识知识。包括重要的中外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及常见的创作手法等。条目清晰,内容全面,注重资料 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学生复习和掌握基础文学常识提供有益的读本。本书的初版曾被评为 全国优秀畅销书 ,重印多达四十余次。此次增订,编者对原书的一些条目进 行了重新编写。同时,内文的文字版式更为优化,字体字号符合新国标保护视力的要求,更适宜阅读。
《拉奥孔》的副标题是 论诗与画的界限 。莱辛结合古希腊雕塑、古希腊悲剧、《荷马史诗》、莎士比亚戏剧等文艺作品,分析了造型艺术和文学的差别与共性及其相互影响。
作者从文学与天文、与岁时、与地理、与饮、与食、与衣、与住、与行、与草、与木、与鸟、与兽、与虫、与鱼的横向角度看文学。打破了一般讲文学要么赏析作品、要么探究作者的范式,摒弃了以时间脉络、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解析文学的方法。独辟蹊径,将文学作者、作品,乃至文学活动,置入一个较大的知识领域综合研究。
内容简介: 图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黄自元九十二法的通解,分为【原帖技法】【技法通译】【详解与研究】,对原书的一些技法做了详细解释,并对部分字体做了辨析,有的从文字学角度探讨其字形和字义,有的做了构型学的源流梳理。第二部分为原帖再现,主要展示黄自元临写的《九十二法》,并和第一部分构成呼应关系,可以及时查找和印证第一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为技巧应用研究,从小学书法教学和规范汉字教学入手,讨论其应用。该部分的研究,主要是笔者以《九十二法》为基础的研究心得,都是对九十二法的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