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本书以中国吉祥符号与护身符为主题,将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传统文化意识建构成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几千年的珠玉文化。从原始的锅碗瓢盆到民族图腾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展示出中国人生活和审美的经验凝结,找到人与天地万物的联接点,探讨了隐藏在人类情感最深层的依靠与信仰。通过本书,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珠玉文化,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根脉,同时也可以作为人们服饰和装饰品选择的参考。 首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介绍珠玉的传统功能意义的基础上,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和中国古代人民富足的内心情感寄托。 以物寄物 是这类书的固有模式,本书开辟了 取之于物,还物于人 的新模式;加深了物与人和物与文化之间的联系,赋予珠玉厚重感和传承的意义。作者切合当下,为读者指明了珠玉行情,很有参考意义。在书的内容设计上,采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撰写的格言类文集,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 处世三大奇书 。全书共221则,从读书、修身、教子、养德、交友、处事、治家等各个方面,阐释古人 立德、立功、立言 的智慧,意味隽永,回味悠长。本书在对疑难字进行解释,并进行逐句翻译,帮助读者领会深意,无障碍阅读。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所作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其二已佚,今仅存四卷。作者以纯美的文字,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经历,内容朴实无华,真切动人。沈复与妻子陈芸琴瑟相和、伉俪情深,两人诗酒琴茶、布衣蔬食的生活情趣和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是浮世生活的诗意写照;书中所展现的动乱忧患、悲欢离合等浮生况味,更道出了浮世生活的另一真面目。本书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小窗幽记》共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分别从修身、处世、为学、立业等角度阐释为人准则。图书内容涉猎广泛、意韵深远、极具哲思,几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版原文精心核校,注译得当,版式舒朗,适合当下的读者仔细品读,为心灵寻以慰藉。 《菜根谭》为论述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传世经典。全书采用语录体,集结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释家的出世思想和道家的无为思想,可谓集儒释道思想于一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作者对于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成为后人为人处事的指南。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配以注释、翻译,使读者能够无障碍阅读。 《围炉夜话》是清代学者王永彬撰写的格言类文集,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中国人 处世三大奇书 。全
《闲情偶寄》是清代李渔撰写的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小品文著作,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李渔用他大半生所积累的学识及心得汇聚成此书,为广大读者论述了戏剧、表演、歌舞、妆容、服饰、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颐养、饮食、养花、种树等诸多方面的内容,300多年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
《长物志》是关于生活的艺术,集中国式审美朴、雅、幽之大成的书。全书共分12卷269小节,记载内容包括: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广泛涉及衣、食、住、行、
小品文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散文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钱穆先生曾指出:“中国散文之文学价值,主要正在小品文。”中国古代小品文短小隽永、活泼灵动,富有情趣,在中国散文目前具有独特的魅力。古代小品文也是古代人的微博,小品文的作者大多是那些有情怀的古代哲人,那份温暖、那份幽默、那份倜傥、那份超然,值得现代人去回味。《乐山乐水——历代山水小品》遴选历代山水小品中的上佳之作,以自然景观的特色和作家的情感个性分类系之。期待山水之灵与当代读者的灵魂碰撞。《语妙天下——历代妙语小品》是明人曹臣《舌华录》的选本,是中国历史人物言语妙谈的笔记小品。这是一部我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佳语名言的小百科,像一部浓缩了的知识典籍。读者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广泛的思想教益和常用的诗词典故。小品文
《壬癸避难日志辛卯年日记》作者陶兆麒,生于道光乙巳年(1845),嘉兴平湖人。《壬癸避难日志》共两卷,写于光绪庚寅年(1890),记同治壬戌(1862)、癸亥(1863)年间,全家因太平天国战乱而被迫离开平湖县城,在钟溪坟浜、华使浜等地的避难生活。《辛卯年日记》则记光绪辛卯年(1891)全年在平湖县城的生活。
《闲情偶寄》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著作,李渔把日常生活中的心得融合在书中,既有细微的观察,也有深邃的思考,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造诣和审美情趣。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休闲的心境正是人们所缺乏的,此时捧读《闲情偶寄》,正可用这份“闲情”来滋润躁动的心灵。本书基本保留了作者原文,并辅以注释、译文,同时还选取了数百幅精美图片,图文并茂,以使读者在轻松的心境中快乐阅读。
一部国人推荐阅读的修身养德之书在这里读懂自我 重塑修为本书精选蔡元培谈人生、论修养的系列文章,既有《中学修身教科书》《华工学校讲义》等经典著作,更有《科学之修养》《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等谈论自我修为的散篇,在这里重建公民道德意识,塑造更高的人生修为。本书为中国名家谈人生系列图书之一种,此系列还有《容忍与自由》《人生的修行》等。
本书据清乾隆五十七年小仓山房刊本译。这是展现中国生活美学的传世经典,226年的文学奇迹之书,更是中华美食文化的真正精髓。袁枚著的《随园食单(精)》展现了中国人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每一页都包含着食物的本质和人的美好生活方式。问世两百余年,至今不衰。翻开本书,跟随袁枚的脚步,穿过随园的幽暗树林,赶赴一场不散的筵席。
“有时候觉得,风景其实是一种心事。”蒋勋细细说着,他与纵谷的缘分,朗读他在纵谷写下的诗。音频全长50分钟,纵谷的山、纵谷的云、纵谷的风声、水声……都迫不及待想要告诉你。 山水自然,才是永远读不完的诗句! 蒋勋接受台湾好基金会邀请,开始在台东的池上乡担任驻村艺术家。他在纵谷找到一间老宿舍,在简单的生活条件下,开始写作、画画。本书集结蒋勋一年多来的池上驻村文字、摄影创作。他让声音带领着他,让气味带领着他,与大地、万物、季节流转对话并心有所感;春夏秋冬,晨昏和正午的冷暖痛痒,都在他的身体里,有如找回儿时的记忆,一点一点,在池上落土生根。 “在长河和大山之间,听着千百种自然间的天籁,好像也就慢慢找回了自己身体里很深很深的声音的记忆……。那么多渴望,那么多梦想,长长地流过旷野,流过稻田
文集的体例,形散而神聚。这个神,就是追求很好。做教师,努力做很好的教师,当校长,努力办很好的学校。
本丛书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王云五主编《万有文库》之子系,奉献给广大国学爱好者。原丛书共60种,考虑到难易程度、四部平衡、篇幅等因素,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基础上,现删减为34种30册,基本保留了原书的篇章结构。因应时势有极少量的删节。原文部分,均选用通用、版本全文校核,参以校订者己见做了必要的校核和改订。为阅读的通顺、便利,未一一标注版本出处。注释根据原文的结构分别采用段后注、文后注,以便读者省览。原注作了适当增删,基本上保持原文字风格,之乎者也等虚词适当剔除,增删力求通畅、易懂,避免枝蔓。典实、注引做了力所能及的查证,但因才学有限疏漏可能在所难免。 原书为繁体竖排,现转简体横排。简化按通行规则,但考虑到作为国学读物,普及知识亦在情理之中,故而保留了少量通假字、繁体字、异体字,
本书收录了《影梅庵忆语》《香畹楼忆语》《秋灯琐忆》等三篇广为流传、极具人气的清代言情小品。 冒襄的《影梅庵忆语》是为悼念亡妾、原江南名妓董小宛而作,文笔能放能收,哀感顽艳,形成了独特的“忆语体”,影响后世出现了诸多类似佳作。 《香畹楼忆语》是清代诗人陈裴之为悼念其亡妾王子兰而作,亦为忆语体作品中的佼佼者。 《秋灯琐忆》是清代文人蒋坦所作散文集,记述了他与爱妻秋芙的日常生活琐事。文字清丽风雅,感情深厚质朴,尤其动人。秋芙与陈芸一起,被林语堂视为“ZUI可爱的女人”。 本版除原文、译文外,更收入初版序、考证、相关人物短传等文字,尽量多地为读者提供参照,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