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是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编撰,内容多取材于古籍,分类记录了异域、异人、异兽、动物、植物、矿物、海洋、山川、河流、药物、香料、书籍、轶闻、杂史、方术、神话等内容,展现了丰富的文化景观。对后来的小说、戏曲等文学创作,在题材选取、素材来源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相信通过这本书,读者会在奇山异水中进行一次生动、惊险的探险之旅。
人生有不遇之感,兰杜有零落之悲。 王韬 此《记》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物。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 俞平伯 我相信淳朴恬退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 布衣菜食,可乐终身 的生活),是宇宙间zui美丽的东西。 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在未得安乐的人,求之而不可得,在已得安乐之人,又不知其来之所自。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林语堂 《浮生六记》是清代沈复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共有六篇(《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追述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的城市风俗人情,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可谓民风时尚,无所不包,使人直观感受到宋代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城市生活。同时也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梦粱录》是宋代吴自牧所著的一本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仿效《东京梦华录》体例,共二十卷,记载南宋临安的郊庙、宫殿、山川、人物、市肆、物产、户口、风俗、百工、杂戏和寺观、学校等。将南宋城市经济活动,手工业、商业发展情况,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都城的面貌,一一生动再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是明代 小品圣手 张岱的两部代表作,也是*有名的两部。陶庵是张岱的号,《陶庵梦忆》就是张岱的回忆录。写的主要是他早年经历的事,茶肆酒楼、斗鸡养鸟、放灯迎神、工艺书画等无所不包,构成了一幅晚明江南生活的绮丽画卷。《西湖梦寻》则将回忆的焦点聚焦在杭州,对杭州一带的风土人情进行了细致描绘,明末的奢华富丽让今人也感到惊讶。这本集子和《陶庵梦忆》有所不同,张岱在经历明清鼎革后重返杭州,将兵灾之后的破败景象也记录其中。荣华梦碎,前尘旧影,荣辱兴衰,读来有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这本书值得细细品鉴,收入书房可以妆点格调,能将中式生活之美切实融入生活。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作品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
《菜根谭》秉承道家文化以道为本,糅合中庸之道、无为思想和出世思想,结合作者自身体验,形成了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则。 本书以武进陶湘1927年序刻的《还初道人著书二种》之一《菜根谭》刻本为底本,参校明万历时期雅尚斋刊本《遵生八笺》附《菜根谭》。 急功近名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以此馈饷国人,似亦不无小补也。 藏书家 孙锵
《纪闻》十卷,志怪集,[唐]牛肃撰,李剑国辑校。原书久佚不传,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一子部小说家杂事之属著录 旧钞本十卷 ,云 唐牛肃撰,崔造注 。汪辟疆《唐人小说》云: 金陵龙蟠里图书馆,藏有钞本牛肃《纪闻》十卷,为丁氏善本书室旧藏,亦从《广记》辑出,非其旧也。 王国良《唐代小说叙录》云台湾中央图书馆藏朱校钞本一部十卷,自《广记》辑出,又益以《御览》卷四一五李娥庙一条而成,疑即原金陵所藏者。 今李剑国教授辑得佚文百二十六条,凡百二十馀事,出玄宗朝者居多,皆牛肃亲所闻知,宜乎名曰《纪闻》。志怪集中而多见传奇之体,此书为首焉。构撰大都巧事剪裁,文辞斐然可观,诚为佳作。又且数量颇众,所遗料已无多,其大略已可窥知。
《今古奇观》是抱瓮老人从 三言 二拍 中选出来的一部话本选集,总共四十篇。作品从各个角度广泛而深入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一部较好的古典短篇小说选集。本稿是请 顾学颉 先生以《今古奇观》的明刊本为底本所做的校注本,注释详明准确。另外,还从一些优秀的古代版画中,为本书选配了精美插图,使图文相得益彰,以期提升它们的阅读欣赏价值。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文星璀璨,辞章传颂千古,受万世膜拜。唐宋八大家是文星之中*为耀眼的八颗,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所作论、表、书、记、传诸体,文采斐然,各有其长。传统时代,他们的文章是士人竞相追膜的对象,是中华文脉之所在。今时常见的习语,如 落井下石 杂乱无章 等,均出自八大家文。今人若想绍续前贤,涵育学养,增广智识,非读他们的文章不可。若只求在作文上于谋篇布局、遣词用句上有所进益,八大家的文字也是绝佳的学习、参考对象。
暂无内容简介。。。。。。
《围炉夜话》是明清小品集的代表作之一,共分为221则,从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文人君子的安身立业之道。全书语言平实,娓娓道来,如冬夜围炉闲谈。 《围炉夜话》初版于清咸丰年间,本书以1935年明善书局版为底本。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围炉夜话》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文学的作品,原书六卷,已逸其二,现仅存四卷。书中记叙了沈复夫妇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的际遇,以及各地浪游闻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 《影梅庵忆语》是冒襄所撰的一部散文小品,词句清丽,感情真切,与沈复的《浮生六记》齐名。它开创了一种自叙传式的散文形式,真实而大胆地坦露个人生活。文中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追忆了他和其妾董小宛的爱情故事。
《小窗幽记》可以说是小品中的小品,体裁多变,如语录体、格言体,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作者描绘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为现代人寻回本真的自我,涤去心灵的积埃,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烦扰,从而使其获得宁静、淡泊、洒脱的心境。
明清美文丛书收录《青泥莲花记》《忆语三种》《板桥杂记 续板桥杂记》《浮生六记》几种,都是以女性为主角:有追忆伉俪情笃,有悼亡爱侣音容,有记叙名妓风采,还有将古今奇女子的事迹汇于一编。在这些或长篇或短札,或明快或深情的文字中,各种女性的形象熠熠生辉,今天读来仍触动人心。本丛书选取优质的版本,加以简洁的注释,卷首还有来自学者、作家的导读与感悟,并有人物画家谭凤嬛女士为丛书绘制精美的工笔彩图,使书中的人物与场景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今苏州)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 1808 年)的自传体散文。内容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和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文字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 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 ,
《浮生六记》是中国古代笔记体自传的压卷之作,这本书的出现意味着在中国文学史上,夫妻恩爱生活初次成为了文章主题。沈复和芸娘二人又都富有生活情趣,无论是出游、培植花草还是布置房间都有精妙的设计。除此之外,沈复教芸娘读书识字、怂恿她男装出行,其中体现出的男女平等的超前思想也尤为可贵。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共六卷。全书记录了沈复及妻子陈芸闺中两情相悦、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坎坷际遇,以及各地的浪游见闻。全书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向来为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视,影响广泛,素有 晚晴小红楼 之称。诗人徐小泓用独有的女性笔触以及女性视角,忠于《浮生六记》原文,同时经过艺术的演绎,以全新的方式将作品呈现给读者,给人全新的审美体验。
本书精选《幽梦影》部分原文,文白对照,并且还附有精心绘制的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极具视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