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经典散文集,2010年12月31日,史铁生离开,这本书问世。此后七年,这本书以每年近30万册的数量持续畅销。千千万万读者从《我与地坛》阅读史铁生,认识史铁生,怀念史铁生。 当年《我与地坛》发表的时候,韩少功说,即使今年没有任何文学作品,只要有《我与地坛》,就是文学的丰收年。《我与地坛》是史铁生送给所有人的无价的礼物。史铁生以他的毅力和智慧,度过了四十年的轮椅生涯,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成为当代*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影响和贡献,远超于文学之上;他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精美洁净的文字,更是健康的精神、深沉的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在讲他自己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中重新认识史铁生,深刻理解史铁生。
我们常说一个人和一个人感情是可以相通的,其实,一个人和一个人的生命更是可以相连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这样的,都不仅仅属于自己,都会天然地联系着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只是有时我们不那么想或想的不周全,总以为生命是属于自己的,而对生命不那么善待甚至珍惜。而父亲母亲会将生命不仅仅看成自己的,而是关系着每一个孩子,他们就是这样将爱通过生命的方式传递着。 肖复兴在母亲去世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他感激母亲对自己的爱,对自己没能在母亲生前理解她而深深内疚。然而, 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
回想自己的青春,有爱,有情,但同时还有不少的烦恼、彷徨与迷惘。写这本书便是想对自己过去的一切,作一番总结与反省。 书中的人物、地方并不局限于我二十岁前后的青春时期,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以至今日的各种悔悟迷惘、乡愁驿恨都记在了这本书里。 渡边淳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曾》是 小兵张嘎 之父徐光耀先生的回忆录。作者回顾了自己自13岁参加革命直至 文革 结束的极富戏剧性的人生经历,翔实的记述了他的亲历亲见,以坦诚刚正的笔触,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历史的反思及人生的思考。作品寓苦涩与沉重于轻松、幽默之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写出了一个个人物、一串串事件。坎坷奋斗者的视角,老作家的文笔,使此书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为研究中国当代思想史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本书曾获第二届 鲁迅文学奖 。
《汪曾祺经典选集》精心收录汪曾祺先生多篇美誉度高、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包括《大淖记事》《人间草木》《四方食事》《昆明的雨》《多年父子成兄弟》等。这些经典文章代表了他作品的精髓,也写尽了他的人生。通过这些文字,读者是可以去探寻人性中至真至善的一面,用温情和纯净来洗涤这尘世的苦闷、忧郁和惶惑,自在而活。
本书以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初版《缘缘堂随笔》和1937年初版《缘缘堂再笔》为底本,精选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代表作38篇。子恺先生不仅学贯中西、才华横溢,还有一颗赤子之心,笔下文字无不恬淡率真、意味隽永、发人深省。本书收录的文章创作于丰子恺一生的不同时期,展现了他在各个人生阶段的经历、思考与体悟。
本书收入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音乐的叙述》《高潮》《否定》《灵感》《色彩》《字与音》《重读柴可夫斯基》《消失的意义》《强劲的想象产生事实》等随笔。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是由余华先生创作的随笔集。《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收录了《博尔赫斯的现实》、《契诃夫的 等待》、《山鲁佐德的故事》、《三岛由纪夫的写作与生活》、《内心之 死》、《卡夫卡和K》、《文学和文学史》、《威廉 福克纳》、《胡安 鲁尔福》等作品。
本书是新月书店1933年版《死水》的复刻版,是闻一多的第二部诗歌集。 其中的名篇《死水》通过对当时中国多角度、多层面的谱写,揭露和讽刺了腐败不堪的旧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统治环境的愤懑之情和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首诗每节押韵,读起来节奏分明,音韵铿锵,构成了美丑迥异、富有暗示性的画面。 诗集全篇都保持了闻一多一贯提倡的 音乐美、结构美、建筑美 ,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实践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运动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勾栏之地自古就上演着一出出历史大戏。风花雪月里,分明有政治演变起伏跌宕;低吟柔歌中,又可听一声声金戈铁马。这部作品为读者描写的正是清末民初北京的这样一个特殊舞台 八大胡同。八大胡同是老北京花街柳巷的代名词,位于今天的前门外大栅栏附近,清末民初因妓馆密集而成一大销金窟,并因其曾是赛金花和小凤仙一系列传奇故事的发生地,至今仍常被人提及。八大胡同,不仅仅是销金窟,风流地,它同时也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和政治的一面凹凸镜。要想了解老北京的历史,哪里能够迈过它?作者一次次前往实地,访问曾见证过八大胡同兴衰的老人,去档案馆查阅资料,拍摄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照片,再现了八大胡同的历史浮沉、以及曾行走其间的人物命运,读来颇令人感慨动容
本书是未名社1929年版《朝花夕拾》的复刻版,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 回忆的记事 ,多侧面地叙述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描写了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自己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在回忆过程中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表达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
本书是开明书店1935年版《背影》的复刻版,收录了《背影》《荷塘月色》《女人》《白种人 上帝之骄子》《一封信》《梅花后记》《儿女》《旅行杂记》《说梦》《海行杂记》等十余篇散文,还分别附有一张当时的照片和插图,可以侧面反映那时的风貌。 其中的名篇《背影》,叙述的是作者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深刻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通过平凡的事件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之情。可以视为朱自清散文的代表性风格。
《张晓风散文集》精选著名作家张晓风数十篇经典作品。包括《地毯的那一端》《我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山昙花》《常常,我想起那座山》《行道树》等经典名篇。她总是以那双透视生活的慧眼,在琐碎平凡的事物中品出了美丽、典雅、温柔。她的文章引人深思,启人智慧,达到辞意双美的艺术境界,对青少年的文学素养、语言感染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书是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初版《商市街》的复刻版。 《商市街》是萧红以笔名悄吟写于1935年的半回忆半自传性质的散文集。作家结合自身的经历,带着深刻的情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绘,散文中涉及都市青年、知识分子、下层百姓、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普通民众等等形象。在写实中以优美、独特的语言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情。
《只因相遇太美》是 暖心作家 丁立梅的散文自选集,她的文字清爽简约,情感真挚纯净,读来如涓涓细流,蕴含着含蓄宁静的文学之美。 特别收录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阅读文章《掌心化雪》、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阅读文章《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以及《老去不浪漫》《浅淡岁月,总有欢喜相守》等多篇美誉度极高的精华文章。所收录的文章均为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佳作,既可作为未来中考阅读题来字斟句酌,又可作为中考作文的范文来临摹鉴赏。
《把心安顿好》是继《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之后周国平的第四本随感集,所收文字创作于2006至2010年间,思考的中心是价值观问题。作者认为,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了个人不同的人生境界,也导致了国家不同的发展方略。作者的价值观是:人*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