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对*诗词从艺术和思想方面进行赏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书店出版单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书分正编、副编和附录三部分。正编收录诗词39首,副编收录诗词24首,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附录有*同志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等同志的书信7封及后记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结合*同志生动而丰富的革命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阐释其诗词的内涵,真切品味蕴含其中的精神;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作者又对诗词常识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本书对于读者理解*诗词大有裨益。
畅销近百年,温情回望 展现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的另一面 《朝花夕拾(插图本)》是鲁迅先生*重要的散文集之一,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享有盛誉。其共收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作品十余篇,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并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嘲讽。其是以回忆为素材、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的散文珍品,备受一代代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和小读者的喜爱。《朝花夕拾》中的多篇散文收入中学及大中专院校语文教材。此版配有著名画家丰子恺、赵延年插图及范爱农、百草园等相关人、物影像三十多幅(帧),以期让读者获得双重美的享受。
本书收作者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鲁迅的小说从它内容的深刻性和成熟的写作技巧来讲,都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水平。《彷徨》是鲁迅的第二个小说集子。
本书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鲁迅先生在书中回忆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一些人和事。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专享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共十篇。书里写了许多少年时期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和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叙述亲切感人,还有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高水平的回忆散文。现在《朝花夕拾》一书已被列为中小学生书,希望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 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此次在中华书局出版,将周作人文章中与《朝花夕拾》主题相关的摘出来,堪称《朝花夕拾》背后的故事。选编工作由止庵先生承担。
《贫血集》是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不成问题的问题》、《恋》、《八太爷》、《小木头人》和《一筒炮台烟》等五篇,文笔亲切,写实传神,人物故事夸张好笑,有趣有益,引人思考。这篇选集创作于抗日时期,老舍先生亲耕于文艺界,意图以笔为矛,挑醒沉睡中的中国魂。选集中描绘了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也表达了对假睡不醒的官僚地绅的深刻讽刺与批判,在当今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贫血集》刚出版时,作者并没有描述自己的清苦,反而在《小序》中幽默地说: 其人贫血,其作品亦难健旺也。 可以说,该作品是老舍从抗战小说转向后期创作的分水岭,它既保留了抗战初期的宣传热情,又有向后期转变的从容趋势,既有抗战前 经验性写作 的神韵,又有抗战开始后 非经验性写作 的思维惯性,非常值得深读和研究。
《谈美书简》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朱光潜先生晚年创作的一部系统的美学著作。书中用13封信的形式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青年朋友普遍关心的美与美感、形象思维、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悲剧性与喜剧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是学习和研究美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实是朱光潜旅欧期间从海外寄到某一家杂志社登载过的信,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由开明书店于1929年3月出版。目的是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些学术思想。这十二封信以有中学程度的青年为对象,并未曾指定某一受信人的姓名,只要是中学程度的青年,就是受信人,谁都应该读一读这十二封信。 每封信以青年们所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为题,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
本书精选汪曾祺经典短篇小说,从他早期的成名作《复仇》,到创作时期的《受戒》、《大淖记事》等,按照发表时间顺序,共计十余篇,全面展现汪曾祺数十年小说创作精华。特别收录两篇汪曾祺谈作文的短文,由作家本人亲自讲述文学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追求。
《野草》出版于1927年,收鲁迅1924年至1926年所作散文诗二十三篇。《野草》是一部瑰奇之作,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作品隐含着深邃的哲理性,意蕴甚为丰厚。《野草》中的多篇散文诗收入中学及大中专院校语文教材。此版配有著名画家裘沙、王伟君、裘大力绘插图四十多幅,以期让读者获得双重美的享受。裘沙是鲁迅作品著名插图作者,表现手法独具,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即深得鲁迅研究界前辈的好评,王伟君、裘大力与裘沙共同合作,至今仍创作不辍。日本岩波书店曾为其出版大全集。
《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三国两晋时期名士轶事隽语的典籍,集中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人生志趣。它是一部记录名士风流的典范之作。该书由南朝 宋临川王刘义庆主持编纂,因其纪事简略,至南朝 梁朝时期,刘孝标为之注,增补了很多相关的史料,从此正文与注文密不可分,一并流传。本书撷采菁华,并对原文中难懂的字词、人物、典制等做了详细注释,于阅读理解大有裨益。
《正红旗下》是老舍自传体长篇小说,著于1961年至1962年。遗憾的是,因当时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这部作品并未完成,就被迫停笔。本书中收录了已完成的部分共十一章,不到十万字。老舍在这部作品中以自传为线索,以清末北京社会为背景,表现了社会见习与历史的变迁,与他过去的写作不同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对本民族的历史 清末旗人的生活习气作了出色的表现,也使得这一作品拥有了更独特的视觉与更亲熟的反省态度,来审视历史与民族风俗习惯。有人说,如果老舍能有机会将其写完,那么它很有可能是老舍一生中*伟大的作品。
《昆虫记》是让-亨利 法布尔作品中地位*重要、*为世人所知的一部,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恰到好处的描绘,令读者融入了19 世纪法国南部普罗旺斯迷人的田园风光中。
安徒生童话既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又适合成年人阅读,使后来的儿童文学在题材、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等各方面呈现出空前的丰富多彩。《经典译林:安徒生童话选集》译者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是我国*早有系统地把安徒生童话直接从丹麦文译介到中国的人,是世界上众多安徒生童话的译者中*与安徒生一样获得过丹麦国旗勋章的人。《经典译林:安徒生童话选集》是他按风格和故事内容的多样性、长短相间、现实与幻想相容的原则选编的。
《杰克 伦敦小说选》精选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杰克 伦敦*经典作品,包括《寂静的雪野》《热爱生命》《北方的奥德赛》《荒野的呼唤》等十七篇。这些作品描写了在茫茫荒野上人与严酷的大自然、人与兽、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生死搏斗的震撼人心的场景,展示了人与动物争取生存的原始斗争,极具艺术感染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 信息爆炸 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
《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 她还遇到了一大堆人和动物: 渡渡鸟 、蜥蜴比尔、 柴郡猫 、疯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等。她在一扇小门后的大花园里遇到了一整副的扑克牌,牌里粗暴的红桃王后等等。爱丽丝帮助兔子寻找丢失的扇子和手套,她之后还帮三个园丁躲避红王后的迫害,她还在荒诞的法庭上大声抗议国王和王后对好人的诬陷。在这个奇幻疯狂的世界里,似乎只有爱丽丝是*清醒的人,她不断探险,同时又不断追问 我是谁 ,在探险的同时不断认识自我,不断成长,终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