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我的文学*经,我写作的百科全书。 本书由白先勇台湾大学《红楼梦》导读通识课(2014-2015)课堂讲义编纂而成。《红楼梦》是一本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探索不完的秘密,但*重要的,它终究是一部伟大的小说。白先勇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小说艺术的 现代性 :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并远远超越它的时代,甚至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更早、更前卫。 他以小说家的艺术敏感,擦去经典的蒙尘之处,将历来被冷落的人物、被曲解的角色一一归还原本的个性姿彩,令其登台绽放。在文字艺术的赏读玩味之间,解读中国人生哲学的绝妙真意与人情社会的文化密码,更从一本伟大的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
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国、希腊和印度各自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诗学,成为世界文学理论的三大源头。印度梵语诗学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资源十分丰富。 本书汇集了十种梵语诗学名著,其中包括梵语戏剧学著作《舞论》、《十色》和《舞论注》,梵语诗学著作《诗庄严论》、《诗镜》、《韵光》、《诗探》、《曲语生命论》、《诗光》和《文镜》,均为了解和研究印度古代诗学的 经典。
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本书收録松平赖宽《论语征集览》、山本日下《论语私考》、三野象麓《论语象义》、山本乐所《论语补解》、田中履堂《论语讲义并辨正》等五种著作,均为江户时代 有影响的《论语》注释著作。《论语征集览》包含了伊藤仁斋《论语古义》及荻生徂来《论语征》,又配上何晏《论语集解》及朱熹《论语集注》原文合刻,是一部集成性的《论语》注解。此五种书,是日本汉学家为《论语》所作注解之作,可借此了解日本汉学家对《论语》思想之研究,以及《论语》在日本的接受和传播情况。
在诗已开始失去辉煌的晚唐五代,词正在以朝气蓬勃之势兴起。这种并非以抒情言志为目的而只是在歌酒宴席上为娱乐而作的配乐歌词,到底凭借什么,竟能够在不久以后的宋代形成了不亚于唐诗的辉煌,又在清代再次兴盛?这里面的消息,在花间的温庭筠、韦庄,南唐的冯延巳、李煜词作中已露端倪;在北宋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苏轼的词作中则 展露,而在南宋的姜夔、吴文英、王沂孙的词作则又转向隐晦;及至清代,国难接踵而来,但许多词人在经历了\\\\\\\"世变\\\\\\\"的灾难之后,竟然在无意之中找回了元明两代丢失已久的词的那种不同于诗的言外意蕴之美。原来在中国文学中,词的幽约怨悱,也曾经历一波 。 这一套书,都是根据叶嘉莹女士从教七十余年来在世界各地讲词之录音整理出来的讲稿。叶嘉莹女士以她娓娓的讲述,带领我们在词的历史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 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 佛经 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本书是河南省文联 李洪程所编著的一本关于《随园诗话》的文史普及图书。《随园诗话》是清代 诗人、学者袁枚撰写的一部重要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内容丰富,包括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等。在当时及后世都发生过广泛营销。本书对其进行了翔实的笺注,并对袁枚的诗歌理论有所阐述,对前代学者的点校做了些勘误,提供一个较精善的读本,便于读者深入理解。
本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在前现代语境中,《诗》为何能在言说常道的意义上被视为“经”。以“经”论《诗》的通行进路,如从经学史或广义上经学文化学的角度,梳理出诗经学史的理论成果或对《诗》的经典化过程及其影响作一番描述性研究,这对解释言说常道之“经”何以成为《诗》 为根本的意义规定而言并不充分。因为后者要求吾人深入《诗》与“经”这两个概念的内核进行义理层面的考察。本书以“诗教”为切入点来回应此问题,其原因在于,古人基于“常道”来理解“经”,基于“修道”来理解“教”。“经”与“教”在概念层面上互相涵摄,在交互关系中规定了彼此,故而“诗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诗》之为“经”提供解释。根本而言,本书试图对传统的经学史研究进路进行扬弃,基于哲学视域探究“教”的意义面向能否以及如何从《诗》自身生发
上卷为《启颜录》流传与文史价值。 分四篇共计十一章对《启颜录》进行研究。*篇是基础考证篇计三章,分别从《启颜录》的成书、著者和流传对其进行研究。第二篇是文本研究篇计三章,分别从《启颜录》的笑话类型、笑话人物形象以及其构建的笑话世界进行研究。第三篇是价值研究篇计两章,分别从其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中找寻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第四篇是地位影响篇计三章,分别从《启颜录》在笑话题材、笑话结构模式等方面,对《启颜录》在笑话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笑话承传方面的作用、价值和影响予以论述,发现《启颜录》中的侯白笑话艺术形象在隋唐两朝的艺术塑造是不统一的、有变化的。 下卷为《启颜录》各则内容版本源流及其类型分析。 共计12万余字,虽是一本 小书 ,却聚焦在 大的历史范畴 ,对目前各朝所载有关《启颜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