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地图集:地理批评研究》是法国比较文学专家贝尔唐 韦斯特法尔的新近力作,既是对已有地理批评理论成果的一次总结,也标志着法国地理批评学派 地图转向 的开启。该书由一篇长序和11篇文章组成。因为地图和文学作品一样,具有引导观者认知并重构现实世界的功能,所以作者在书中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抽丝剥茧地在不同形式的艺术地图中挖掘文化涵义和创作意图。鉴于此,形形色色的地图为我们打开了审视真实空间的多样视窗,打开了更多 可能性世界 的大门。
在《故事是这个世界的解药》中,作家、书评人韩松落精选22位中外作家的文学作品,用一个写作者的眼光看向这些作品,并将他的阅读体验融汇成一本深刻而治愈的读书笔记,告诉读者故事何以成为世界的 解药 。本书借虚构作品所讲的故事传达对真实世界的洞察,同时挖掘故事中隐藏的道理和哲学,剖析故事中蕴含的生机和希望。
本书是电视剧《觉醒年代》的青少年普及配套读物,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献礼之作。本书以49个专题的形式,围绕《觉醒年代》,重点解读和还原了小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再现了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觉醒的过程,重点记录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画卷的时代背景、详细进程和伟大意义。本书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李洱的 *新文学笔记。以批评者之姿态贴近、观察文学现场,以写作者之本能参与、表达文学现场。 全书共分三辑,辑一、辑二眼光向外,着眼当代,阅人、阅世、阅文,剖析、解读同代人的创作。既包括对汪曾祺、史铁生、张洁等逝者的追念和回忆,也涵盖对莫言、格非、张炜、梁鸿、何向阳等同道的赏鉴与评论,以李洱之口与心,道出了他人所不能道的幽微与精彩。辑三回归自身,集中展示了作者的阅读兴趣和创作经验,关于如何读经典、如何悟文心、如何写自身。若你对阅读与写作之得失有所希冀,此辑或许可以作一管窥。 互相观照,保持对话。置身中国当代文学场域空间,与书本之上与笔墨之外的文与人,一起在场。
演讲是一门语言逻辑巧妙运用的学问,无论是经过深思熟虑写成的讲稿,还是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说,它的背后都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口才训练和文化积淀;演讲更是一种机智幽默激励人心的艺术,它把社会文化、道德伦理、政治军事等有机融汇在一起,把语言的美与生活的真如艺术般完美而巧妙地结合。一次成功的演讲,可以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产生重大的影响;一篇引人入胜的演讲词,往往能给人们带来心灵的享受和情感的震撼。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定数量的优秀演讲词,不仅可以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增加知识储备,获得艺术熏陶,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完美,而且可以培养好的口才,提高演讲技巧,在职位竞聘、主持活动、社交请赠等重要生活和工作场合一展才能。鉴此,我们组织编写了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著名政治家、军事 家、科学家、文学
\\\\\\\\\\\\\\\"一部《封神演义》,沉淀着千年的文化基因。读懂“封神”,就读懂了人心。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殷商末年,一场神话大战因何而起?读懂“封神”,需要哪些文化知识?神仙、英雄与妖魔各有什么来历?是什么力量让一部神魔小说流传千古?神话从不只是神的故事, 关系着人的内心与一个文明的精神内核。北大博士、文化学者卞恒沁,潜心研读考据,用40个问题抽丝剥茧,为你讲透“封神”背后的历史真相、神仙谱系、文化源流,一起读懂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史诗。\\\\\\\\\\\\\\\"
阅读是一种享受,读好的文章更是一种美的享受,一次心灵共鸣和思想升华的历程。本书综合《读者》杂志 *受读者喜爱的文章 评选结果及《青年文摘》、《意林》等知名文摘类优秀作品,优中选优,择取其中近200篇结集而成,分为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 、 遇见世上*好的爱 、 原来你也在这里 、 陪着你慢慢地变老 、 人格是*的学位 、 幸运会敲谁的门 、 乘着苦难的翅膀飞翔 、 幸福就是平常心 8个篇章,所选文章兼具思想性、艺术性与文学性,你可以从任何一篇读起,每一篇都能赋予你与众不同的全新感受。本书的*特点是内容全新、覆盖面广、层次多元 近几年好文章一一包罗,是谓内容全新;举凡国家大事、生活小事、世间真情、人生百味、名人哲思无所不有,是谓覆盖面广;同时照顾到不同层次、不同年龄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欣赏口味,文章或以情动人,
《人间词话》是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也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文辞优美,但因为它的解说方式是中国传统的感悟式的意象批评,所以一般读者不太容易明白它的好处。《人间词话七讲(附光盘)(精)》作者当代词学大师叶嘉莹以深入浅出和典雅细腻的文字,为读者讲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词与诗的美感特质的区别,以及对历代词家词作的评赏。书末附有《人间词话》原文,便于读者参照体会。这是叶嘉莹关于《人间词话》的讲稿的首次出版,也是迄今问世的叶嘉莹著作中第一种图书配音像的作品。叶嘉莹演讲中对词人生命心魂的唤醒,与王国维对词知之深而言之切的感悟,构成了本书独特的魅力。
本书从文学理论和批评实践的不同角度梳理、探究 事件 领域的已有成果和发展前景,收入17篇探讨文学与事件之关联的优秀论文。深入阐述了从事件角度开展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与核心概念,并结合对中外文学作品、电影和译作的分析,探索这个理论概念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开展文本阐释的方法论。
这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一个用心的读者盯牢一个小说家的作品,从20世纪90年代初一直盯到今天。范小青和子川,曾经同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也一度在作协机关共过事。作为本书中小说作者与小说读者,此前,他们似乎从未就小说文本有过文字以外的接触,尽管他们原本有可能坐在一起充分交流或讨论。用子川的话来说,他只想做一个不受任何影响的纯粹读者,为了这一点,他似乎还屏蔽了所有关于范小青的评论甚至作者创作谈之类的文字。这本书中收录范小青7个短篇小说和2部长篇小说的节选,是子川选读的范小青的小说文本。范小青不仅是高产的小说家,也是一个始终活跃在一线的高水准的小说家。跟踪阅读范小青小说的子川,不仅读了范小青大量小说作品,还为他选读的范小青小说写下9篇读评文章。这些读评文章在《当代作家评论》《扬子江文学评
本书结集的27篇序跋书评,是作者多年读书治学的心得。文章虽然是由某一特定的书籍引出话题,但表达的是作者在多个学术领域或议题上的思考。书中所收的文章不限于所评之书的论说,甚至 基本上不评点书 ,而更多是借题发挥,在历史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展开议论,内容涉及史学方法论以及区域史、口述史、经济史、社会史、族群与宗族研究、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从学术范式、治学理念、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等角度阐述了很多新见解。 关联阅读: 胡宝国《虚实之间》 王子今《秦汉闻人肖像》 罗志田《东风与西风(修订版)》 李剑鸣《隔岸观景》
身处后工业时代,人们发现 文本的敞开 和 过度的诠释 一方面摧毁了宏大叙事的神话,另一方也导致了意义的消解、阻断了沟通的可能。在这一语境下,作者将神学阐释学引入人文学,目的在于让人们在确认人的有限性、语言的有限性和诠释本身有限性的同时,确认意义的真实性,找到理解的支点而不是逃入虚无。本书作者杨慧林是中国诠释学研究的权威,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在书中,他阐述了作为释经学的诠释学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对当代人文学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意义。
词,是一种传统的文学体裁。因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绘文人眼中难逃浮浪浅薄的美女和爱情,历来被称为“艳科”“小词”。小词如何从爱情的品格升华到人生的境界,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修养?读者又如何能够从小词中领略这种修养和境界?《小词大雅(叶嘉莹说词的修养与境界)(精)》作者叶嘉莹女士将为您细细评赏,虽小词,大雅存焉。
先秦诸子面对的是一个荆棘遍地的时代。他们要变革自己所处的社会,变革不成,才退而著书立说。一批未能改造自己所处时代的智者,会知道如何使未来世界 好吗? 的人们应当以何种姿态面对经典?本书中,作者依据伴随着历史感的阅读方式,以不拘泥于传统阐释的自由态度,解读《论语》《老子》《庄子》等经典,展现孔子等古典思想家的精神世界。作者以独到眼光阐述了对儒家、道家经典中一系列核心理念的认知, 展现出一种从文本中探寻真相的努力:揭开历 种种误读或曲解对经典的遮蔽,以真性情读出古典思想的真义。 书中畅谈古人的生命态度,评点传统格言的可贵或虚妄之处,纵论经典的价值与生命力……兴之所至,率性而谈,犀利睿智且不乏幽默,展现出一种面对古典思想世界的独特姿态。
《城邦人的自由向往》是对古希腊经典戏剧作品《鸟》的解读,结构层层递进,语言生动流畅。本书作者是知名学者刘小枫教授。他虽然集中解读《鸟》,但本书所涉作品十分广泛。刘小枫教授打通了诸作品之间的关联,让整个古希腊戏剧甚或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他提炼出了其中重要的问题,并由此发散,贯通古今,直指当下社会,使得一部分析古典戏剧的作品有了现实意义。刘小枫教授认为,虽然普罗米修斯在阿里斯托芬的《鸟》中戏份很少,但却很关键。《鸟》在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三联剧与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之间有着微妙的承前启后作用。本书试图通过对《鸟》的绎读,挖掘 “隐藏的普罗米修斯线索”,而这一点让我们意识到,研读《鸟》对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政治文化语境有重要启发。这本书在横向(其他古希腊同时期作品)和纵向(从古至
研究、讲解《诗经》的著作浩若繁星,《鲍鹏山讲 》是其中 独特的一本。作者力求避开繁琐的所谓“历史真实”,而尽力去追求“心理真实”;他不对诗的作者、诗政治意图等进行干巴的分析和解剖,只对其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做鲜活的解读和再现,让我们共情于祖先两千余年前的炽热生活。 《诗经》中的众多价值观念,已化为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文化之根;《诗经》中的众多诗意描写,也已成为我们价值观念的经典表达。这些经典表达深入我们的记忆,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引用与遵照,成为我们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价值起点。它仍是活的,且还在指引我们,这就是“经典”的真正意义。
本书就当代文艺美学研究中关注的十个热点问题,如 无边的人道主义 文学是人学的魅力 论文学是情学 美学的三双眼睛 形式的美学奥秘 美学是一门科学吗? 关于文学的未来性 等做了探讨,作者以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创作的史实为基础,以古今中西文论的发展历程为背景,重点追寻了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理论意味,梳理了它们在论争中的异见和歧见,并以美学或艺术哲学的眼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丰富我们的艺术思维和精神生活。全书视域独特,体现了作者宽广的理论视野。在具象的作品之后寻觅形而上的人类精神动机、追求和意义,正是理论之于创作的超拔作用,也是本书文化和出版价值所在。
本书是欧阳修综合研究的力作。作者洪本健教授是欧阳修研究大家,曾任全国欧阳修研究会会长,对欧阳修及宋代文学有极深的研究。本书虽名 十讲 ,看似通俗读物,实是专精研究之作,意图对欧阳修做综合性研究,建立 欧学 。基于欧学的学术目标,本书不仅仅研究欧阳修的诗文,更是广论欧阳修在史学、经学等方面的成就。全书视域独特,采用他人视角、比较鉴赏等具有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广征博引,写作严守学术规范,十分扎实,可视为欧学的奠基之作。
本书是一部小说解读手册,它将手把手带领读者阅读众多小说经典文本,主要从主题和技术两个方向,一探小说艺术的堂奥。如同此前张秋子深受网友喜爱的文风,本书依然坚持“新手友好”原则,循循善诱。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勘探文学带给心灵深处 隐秘的震动。不同于印象式的、读后感式的小说评论,本书致力于将学院派的文学解读方法以易懂的方式传递到一般读者手中,使读者获得深入理解小说魅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