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天地间》聚焦于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通过大量的图像细读,结合经典画史画论中的描述与品评,对宋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分 物象与心观 近质与远势 天高与地远 人迹与神居 笔墨与品格 五个方面做了深入剖析,逐渐展开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胸中的大观世界。在古今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寻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高度。
中国拥有超过5000年的艺术史,拥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 玉器、漆器和瓷器、卷轴画、壁画 有别于一般艺术通史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柯律格将中国艺术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划分为陵墓艺术、宫廷艺术、寺观艺术、精英分子的艺术,以及在市场中买卖的艺术等不同形式,加以多种语境的考察。这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艺术的著作,从独特的视角,重新盘整了中国艺术史的脉络,并生发出诸多新的学术课题。
全书从 全球美术史 的视点,分四部分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并结合考古发现和对传世艺术品的解读,阐述传统中国美术对整体的人类美术史做出了什么*独特的也是*有价值的贡献,确定中国美术中具有的既是鲜明文化特性,同时又是源远流长、深具影响一些基本线索。作者学术功底深厚,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语言流畅,在阐释上多有独到且新鲜的见解。全书篇幅不长,但非常有助于读者打开眼界,认识中国艺术史乃至全球艺术史研究中的新观念、新视角及新课题。
在中世纪的波斯宫廷中,细密画被视为珍品而收藏和玩赏。著名画派 大不里士派 起源于伊利汗王朝,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亚欧文明中结出的硕果,著名的作品就是是菲尔多西的《列王纪》,本书通过对《史集》《列王纪》等古抄本中藏着神秘东方绘画技法的细密画进行分析,来描绘历史风云际会下伊朗艺术所受中国之影响。
《中国艺术与文化》自2001年初版以来,已被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等美国多所院校采用为教材。2006年,作者在初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在保持通俗易懂的风格基础上,更能迎合读者对新知的渴求。 以往艺术史教材多以类别如山水画、书法、陶器等为纲,本书则打破国内编写此类教材的窠臼,以中国人所熟知的朝代入手,兼陈这一朝代或阶段的社会背景、宗教等信息,还原艺术本身的历史场景,使其具有更多的社会性。本书以开放的视野,为读者提供一窥中国艺术与文化的门径,知其梗概,启发志趣,在吸收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终形成自己对中国艺术文化史的认识。 同时,本书实现了历史文本和图像的完美融合。作者精心挑选358幅图片,随文配图,间以考古和风格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达到图为文之辅,文为图之质的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博物馆》是 伟大的博物馆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主要介绍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博物馆的历史及主要馆藏。作为丰富多样艺术品的守护者,巴黎蓬皮杜中心从它于1977年1月31日对外开放起,就已成为全球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社交和庆祝功能的当代展馆。在岁月的流逝中,它和卢浮宫一并成为法国值得一看的地方。卢浮宫代表了理想中的法国文化教育中心,而蓬皮杜中心则展现了法国现当代的一面。蓬皮杜艺术中心被视为当代博物馆中的先锋角色,它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并称为世界三大现代艺术博物馆。
《旁顾左右 中国艺术版图考察笔记(1996 2016)》是美术史学者蒋岳红在1996到2016这20年间游走、参与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观察、体验、研究与感悟文字,分为观察、研究、听说、临场、访谈五个部分。其中, 观察 内容涉及民间艺术、圆明园画家村、中国摄影、电影、新媒体、艺术市场及艺术收藏等方面,作者立足个人视角,记录、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一些人物和现象。 研究 收录的是严肃的学术论文,主要是对古今绘画作品的图像学、社会学研究,体现了作者作为美术史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专业水准。 听说 部分围绕艺术家个案讲述,展示了作者作为美术评论者的理论成果及思想倾向。 临场 融会了作者以策展人的身份参与中国当代美术的思想体悟,包括为展览撰写的前言,以及由展览引发的对美术发展方向、风格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访谈 部分,是作者与19
中国口技艺术是民间传统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民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经过2300多年口技艺人长期的社会实践和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中国口技得以发展和弘扬。中国口技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已经走向世界舞台,深受世界人民喜爱,成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交往的桥梁,现在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经过30多年苦心调研写作,终将口技这门古老的艺术完整的展现出来,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学记载,还附加了自己几十年积累总结的宝贵表演经验,使本书成为集文化欣赏与理论教学之大成的口技艺术专著。
《中国美术》(全两册),英人波西尔著,戴嶽译,蔡元培校订。分上下两卷,各六篇,涵盖雕刻、建筑、陶瓷、玻璃、珐琅、首饰、织物、画等方面,内容可谓宏富。“每篇之首,略述其源流变迁及其物之制作人物及地点;然后相篇幅之长短,择数种优善标本,解释明之。”所举各项标本,或为中国物品之收藏于英国博物院者,或为作者在中国所见,十分珍贵。原书系民国商务印书馆印行,现重新整理出版,插图则采用英文原版,确保清晰可观。末附译名对照表,以便读者阅读。
本报告中的数据均以我国大陆艺术品市场为统计和调研对象,未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数据。由于大陆艺术品市场与港澳台地区艺术品市场在市场基础、经济环境、发展历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分别统计和调研两者市场状况,更有利于客观、清晰地观察我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提供和使用的行业数据来源是: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数据来源于法国艺术价格网(WWW.artprice.com)、欧洲美术基金会(TEFAF)等权威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数据来源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雅昌艺术网(WWW.artron.net)以及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CAFA/AMRC)的整合统计数据;画廊和艺术品博览会的数据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CAFA/AMRC)通过抽样跟踪调研而终获得的行业数据。本报告严肃认真地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反
艺术金融是一个新概念,艺术金融产业更是一种新业态。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艺术金融产业主要的特点就是经验性与跨学科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跨学科、跨界研究,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深化与提高该领域的研究能力及研究水平。虽然目前这些条件及相关的研究队伍还不是很到位,但面对社会的现实需求与产业发展的热切需要,我们决定利用现有的条件与能力,先行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以期在工作中将其进一步深化。在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由于研究的分散性及文章形成的不同需要,不同部分与文章之间会有一些雷同甚或是重复,为了保持研究的原貌及文字的完整性,我们未进行大规模的处理,请大家谅解。
《中国艺术品市场前沿问题研究》较为全面系统地对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对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前沿问题多有深入探讨,提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必须重视基础理论建设,应重点着力于方法论建构的观点。全书共四部分。部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研究,重点讨论市场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要素、具体步骤及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实证研究,通过对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的梳理,预测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市场发展的建议。第三部分为艺术品市场专题研究,通过剖析具体问题,总结归纳出市场要点及投资取向。第四部分为艺术品市场行业分析,重点对艺术资本市场中各新兴业态的未来发展规划合理路径。各部分自成一体又相互呼应,是一本系统揭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
2015年1月,由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主办、主管的《西泠艺丛》期刊正式创刊,将以月刊的形式与广大读者见面。期主要内容包括社长研究、秋季雅集、学术研究、西泠掇英、社史钩沉等。
2016 年第 6 期 总第十八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古陶瓷印及文字研究、特别报道、考据辨证、西泠掇英、佳作赏析、新书介绍、艺丛信息。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钱瘦铁研究、学术研究、社史钩沉、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
2015 年第 06 期 总第六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陈鸿寿研究、轶闻拾遗、学术研究、艺丛论坛、社史钩沉、艺丛信息、展会预告。
2015 年第 07 期总第七期 主要内容包括专题.王国维研究、学术研究、古文字论、新书介绍、社史钩沉、艺丛信息、篆刻群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