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上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他们有着敏感的视觉、睿智的头脑、勇敢的精神、执着的毅力、真实的人性……他们持续着图片王国的神话。 马格南——这群人的组织,一个耀眼的名字,一方令人仰望的、群星璀璨的天空,它用平实而又丰富的照片,记录了灾难的痛苦、社会的变革、人类的尊严……向世人展示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人物、隐没的部落、消失的遗迹……马格南和马格南摄影师们,犹如世界的眼睛,让我们观察世界,了解世界。 本书从多个层面解读了马格南和马格南摄影师,以及背后的故事,自2001年版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修订版不仅完善了对原版图书的翻译,而且增补了70多幅珍贵的配图,更加生动、全面、深入地解读了半个世纪以来马格南的历史以及世界的历史——马格南一词已与世界重大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本书由新华社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刘卫兵历时近两年撰写完成。书中浓缩了作者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30多年的新闻采访和摄影经验,通过大量案例讲述各种摄影实战中技术技巧的运用,以及纪实新闻摄影对促进时代变革发展的思考。本书以摄影记者多年的摄影经历为主线,以摄影的变化和社会变迁为背景。既是一本讲述摄影采访实战和技术技巧的摄影书,又是一部记录改革开放发展的史料性图文著作。
《市井中国:20世纪末街巷里的流年影像》由中国著名摄影家陈锦扎根故乡,拍摄市井生活30年创作而成。记述了在大时代环境中个人的童年往事以及故乡的风俗家事。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曾经生活的地方已经消失、即将消失和仍然存在的中国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片断,在作者的镜头中、文字间,百姓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丰富有趣,热情的街坊、家中的琐事、热闹的集市、攒动的茶铺,旧书店、字画摊、蜂窝煤、各家门前的腊肉腊肠,这些不仅是作者笔下的往日时光,也是中国人童年的集体记忆。作者用风趣、朴实的讲述方式,以自己的回忆为线索,加上极具现场感的黑白照片,让那段逝去的时光跃然纸上。本书为每一个中国人还原了20世纪末期原汁原味的市井中国百姓生活,极为珍贵。治愈每一刻寻找乡愁的心灵。摄影家肖全说:我只看了几张照片就来电了!
该书通过记者伊莎贝尔·弗朗柯(Isabelle Francq)整理的萨尔加多口述自己一生的创作经历讲述了世界 摄影家萨尔加多如何从一名巴西的小镇青年,经历经济学专业的培训,成长为一位世界 摄影家的成长历程和心路里程。作为一位以上帝视角拍摄世间万物而知名的摄影家,在该书的结束语中,萨尔加多如是说:“在我完成《创世纪》这部作品时已将近70 岁,我的精力几乎被耗尽。我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变化,从冷到热,从潮湿到干燥,此外,我徒步走了很远很远。”而这本书正记录了作者走过的那些路和路上的那些故事和思考。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摇滚音乐历经短暂的爆发之后,进入了长久的沉眠。但这十年,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些音乐不仅呈现了“一种社会现实性的、个人内心化的焦虑与寻求宣泄表达的企图”,也陪伴很多人走过了青春。 中国摇滚的黄金十年,因其时代的特殊性成为不可复制的时代缩影。一代人对于青春、自由、才华、独立的追求,深远影响了那个时代。在这十年中,摄影师高原近距离记录下了中国摇滚台前幕后的影像经历,凝聚着整整一代人的情感回望。与此同时,高原记录的也是自己在摇滚乐圈里的真实生活,记录她和她的朋友们。 看到青春,重返青春。与其说高原在记录摇滚乐的十年,不如讲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朋友的生活状态。这本书里的人物,是音乐人、艺术家,也是高原的朋友。她的镜头里有他们:崔健、窦唯、何勇、张楚、老五、丁武、高
城市生活摄影作品集《城市记忆》,收录了大连老摄影人郝华臣在半个世纪时间里拍摄的数百幅珍贵照片,记录了上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大连人的社会生活,见证了50年间大连城市的发展变化。这里有各个年代的广场、车站、码头、公园、街道、胡同、工厂、学校、家庭,从普通市民到明星大腕、政界要人,都可以从他的照片里见到这些人的音容笑貌。在这些精心保存下来的、有许多尚未公开发表的老照片后面,都有一个今天听来格外亲切的故事,清晰地刻下了时代的印记。 一个人、一座城、五十年。当照相机镜头作为其中的介质,将这三个要素纵横交错地编织出一段段故事,拿相机的人和照片里的城市,就成为这条故事长河中流光碎影的铭刻,飘散出一股股岁月的醇香。它像一部指尖上的记录片,映现着大连城市的一段历史轨迹。
乔·科尼什凭借在摄影靠前线工作20多年的丰富经验,把自己所总结的摄影经验融会于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章之中,并配以自己创作的精彩摄影作品。这些照片的选用,旨在反映他广阔的创作范围,并借此说明他是如何将自己的创作理念运用于摄影实践的。在每幅照片之后的说明文字,不仅揭示了照片的拍摄背景,还阐明了决定拍摄角度、胶片及滤镜的选用的拍摄要素,包括光线、气象条件、时机、构图等。 乔·科尼什著的《光线靠前》的魅力在于,乔·科尼什对于自己在创作每一幅作品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都毫无保留地揭示,包括如何对气象条件改变进行预先判断,如何使用滤镜,等等。乔·科尼什把他那极富感染力的对山水大地的热爱,完整地传达给了读者。不仅如此,他还读者,使他们对他面对摄影对象时的创作态度,有了更深刻的体察。
《我们的朋友:鸟(世界700余种野生鸟类摄影图片科普版)》是世界野生鸟类知识科普读物,以鸟类摄影作品为主体,以在校学生为重点目标读者,引导人们认识鸟类、认知鸟类、爱护鸟类,维护生物地多样性和生态文明,警示人们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保护人类和鸟类共同的家园。
2014年5月,于德水带领作家、诗人、摄影家来到温都不令,对一个正在迁徙的村庄的进行了不分日夜的走访、拍摄。他们试图在凝固了一段人类迁徙史的温都不令找到祖先走西口日渐模糊的血缘与歌声。《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回答的问题是:汉族大规模迁徙史所带出的心灵迁徙路径。
2014年5月,于德水带领作家、诗人、摄影家来到温都不令,对一个正在迁徙的村庄的进行了不分日夜的走访、拍摄。他们试图在凝固了一段人类迁徙史的温都不令找到祖先走西口日渐模糊的血缘与歌声。《温都不令:正在迁徙的村庄》回答的问题是:汉族大规模迁徙史所带出的心灵迁徙路径。
《那一天》是维利罗尼的人文摄影故事集。书中每篇文章都以“那一天”开头,不但收录了作者的经典摄影作品,同时详尽讲述了每幅照片背后的拍摄故事,以及照片捕捉到的城市和人物独有的时代气息及意境,将珍贵动人的瞬间定格永恒。让我们跟他踏上旅程,徜徉在巴黎的街巷,漫步于马恩河畔,乃至追随他的报道。一帧照片,是生活中截取的片刻,也是一天的故事。它带我们进入作者内心深处,领略他摄影师的才华和的天分。
《纪实的力量8(2007)》符合精品的定义,按时间顺序收载,富有历史收藏和摄影指导等诸多价值。《纪实的力量8(2007)》包括:“2007年中国股市演绎牛市”、“在别人的土地上劳动的农民”、“天寒古玩热”、“好男儿忠孝难两全病榻别父踏征程”、“京城锁王和他的70家连锁小店”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