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拥有中国最长海岸线(约2211km),4个5A级景区,世界最大城市广场星海广场,世界最长木栈道滨海路木栈道,中国十大剧院之一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夏季达沃斯论坛举办地,大连的201路公交车是中国运行最久DL3000型有轨电车,均为1935年至1938年期间由日本铁道车辆制造企业制造生产的,是21世纪仍在服役的最古老的有轨电车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代有轨电车的代表。大连是 东北之窗 浪漫之都 。书稿挑选了大连的经典旅游景点,展示大连的魅力,推荐大连的旅游资源。包含16张明信片
深圳,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摩天大楼与绿道交织,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充满了现代都市的繁华景象。深圳,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这里既有壮美的山川,又依偎着碧海蓝天,四季皆有花开盛景。深圳的东部有大梅沙、小梅沙,西部有海上田园风光,深圳市中心有欢乐谷、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明信片选取了十数个深圳的经典景点,展示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底蕴、繁华与活力、自然风光与城市创新。无论你是热爱自然风光,还是钟情于都市繁华,总有一处地方能打动你的心。
《老照片》第一五八辑共有十六篇文章。“名人一瞬”有三篇文章,分别涉及胡适曾经有过的几次塑像经历、邓广铭晚年的交游、沙孟海拍摄书法纪录片,从中可一窥名人待人处世的方式。“人生况味”有一篇文章,回忆了父亲宋作楠的一生。 “人与摄影”有三篇文章,分别谈论英国摄影师汤姆逊拍摄的中国主题照片、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两家中国照相馆的渊源、摄影师郭建良摄影习作的拍摄过程。 “私人相簿”有四篇文章,分别回忆了父亲、母亲、二姨、姨父等亲人,可见平凡人对亲情的忆念。“旧事重温”有两篇文章,分别谈论武昌高师筹建的始末以及银行系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本辑还有“编读往来”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老照片》给一家人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
这里不仅有四川的美丽风光,也有四川百姓生活、戏曲和民俗,精美的图片,配以简练的中英文字,勾勒出美丽的四川、独特的四川、不一样的四川。
本书收录孙绍谊教授生前在《文艺研究》发表的四篇论文。这些文章的论题从后人类主义到电影工业,从游戏研究到中国早期电影史,跨度不可谓不大,但细察之下,它们都贯穿着对范式转换时期的电影研究 往何处去 的自觉思考:一方面,自20世纪末起, 大理论 遭遇以波德维尔和卡罗尔为代表的美国电影研究者的抵制,电影研究出现向认知、实证和历史的转向,这种 后理论 语境成为一切 重建 尝试的出发点;另一方面,电影研究的对象早已不限于在影院放映的经典电影形态,不仅种种新的影像和观影实践带来 后电影 状况,作为一种强大的影像生成引擎的视频游戏,更使研究对象扩展为被 看 与被 玩 的,这些都极大挑战了现有观念和理论的适用性。
《老照片》第一五八辑共有十六篇文章。“名人一瞬”有三篇文章,分别涉及胡适曾经有过的几次塑像经历、邓广铭晚年的交游、沙孟海拍摄书法纪录片,从中可一窥名人待人处世的方式。“人生况味”有一篇文章,回忆了父亲宋作楠的一生。 “人与摄影”有三篇文章,分别谈论英国摄影师汤姆逊拍摄的中国主题照片、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两家中国照相馆的渊源、摄影师郭建良摄影习作的拍摄过程。 “私人相簿”有四篇文章,分别回忆了父亲、母亲、二姨、姨父等亲人,可见平凡人对亲情的忆念。“旧事重温”有两篇文章,分别谈论武昌高师筹建的始末以及银行系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本辑还有“编读往来”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老照片》给一家人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
《老照片》第一五八辑共有十六篇文章。“名人一瞬”有三篇文章,分别涉及胡适曾经有过的几次塑像经历、邓广铭晚年的交游、沙孟海拍摄书法纪录片,从中可一窥名人待人处世的方式。“人生况味”有一篇文章,回忆了父亲宋作楠的一生。 “人与摄影”有三篇文章,分别谈论英国摄影师汤姆逊拍摄的中国主题照片、北京王府井大街上两家中国照相馆的渊源、摄影师郭建良摄影习作的拍摄过程。 “私人相簿”有四篇文章,分别回忆了父亲、母亲、二姨、姨父等亲人,可见平凡人对亲情的忆念。“旧事重温”有两篇文章,分别谈论武昌高师筹建的始末以及银行系统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本辑还有“编读往来”一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老照片》给一家人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
《闪光的人性:世界经典电影主题探析》内容简介:年轻人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电影正日益成为新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时,一旦它能有效地服务干年轻人的成长,也就意味着它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的贡献。所谓经典,是指经得起时间拣选,能够顺时应变,可以不断容纳新的时代讯息,终而历久弥新的作品。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场景,分享我们眼中的世界,享受每个快门按下的瞬间,捕捉到精彩画面,体会属于自己的小幸福。本书中除了能欣赏精彩绝美的摄影作品,还能透过各单元的技巧分享来精进自己的摄影风格。看完本书,您也可以拿起相机,去抓住属于自己的小幸福。
2012年7月,荒木经惟将在自家阳台上拍摄的照片集结,出版了这本《爱的阳台》。书中收录的照片跨越30年的时光,从1982年荒木夫妇搬入豪德寺住所开始,到2011年住宅被拆掉截止。阳台见证了荒木人生中的重要事件,从喜迁新居到痛失爱妻,从爱猫奇洛死亡到无奈搬迁。在后记的访谈中,荒木借照片回忆30年的爱情生活,联想到逝去的人和消失的房子,令人唏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为全面、生动而又深刻地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记录全国人民在奔往小康道路上的历史瞬间。为此,中国版协工作委员会决定联合各地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影像中国70年丛书》,共32卷,中央卷1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卷。 《影像中国70年 青海卷》从青海地区的 大民生 的角度切入,选取青海百姓的衣、食、住、行为纲,以时间顺序为目,纵说青海70年来的历程,突出7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青海百姓生活的重大变化与发展,从中展示青海在与民生相关的生活、生产、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环境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 全书采用大散文的笔法,图文书写的形式,力求图片典型生动、文字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形神兼备。
真实传媒、金牛影视合著的《镜头中的国家地理 》是上海纪实频道经典纪录片内容的汇编,以图文结 合的形式介绍了祖国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这些自然 景观所独有的人文魅力。 本书是分册《镜头中的国家地理(游牧的天堂)》 ,内容包括:苏巴什古城、丽江古城、寒山寺、乌镇 、西塘、建水古城、大理、伊犁、乌鲁木齐、桐庐、 喀什、和布克塞尔、东乌旗、兰亭、东湖、塔什库尔 干、高昌古城、鲁迅故里等内容。
2015-2017 日历 15 个月的月计划表 4 种每日时间安排 375 个每日重要事项栏 56 页自由记绘区域 l 软精装珍藏版 l 锁线工艺 l 象牙色高级纯质纸 l 书写流畅,随时记录事项、创意与涂鸦
主题,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自然与青涩年代不同。但也不尽然,主题随人,瑕瑜互见,宵壤之别,有人很早就开窍了,而大多数人一生懵懂。 技术,要尽全力去学,是体现主题的保障。很多人很有感觉,可惜不够勤奋,不肯钻研技术,到头来,就像绝大多数作曲家一样,自己写的作品,只能由演奏家去演奏。若能像肖邦、李斯特一样,既是作曲家,也是演奏家该多好。 构图有点天生,寡淡无味或卓尔不群。构图于我比较划算,我从小学绘画,看过大量的美术作品,基本免修。
《正方形的乡愁》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20世纪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书中所有照片,都是用120相机(6cm×6cm)胶卷拍出来,未经裁切的影像。 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淳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深沉的情怀。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首次披露了收藏家邹德怀收藏的一本日本家庭相册,讲述了梅艳芳、华罗庚的故事,展示了上海“一战”终结庆典旧影和淅川下寺的老照片,等等。
《老照片(第92辑)》内容有黄季左空袭东京与浙赣战役、黄豆米昆明1943:抗战大反攻前的悠然、乔世良1931年:日本修学旅行记、卢荣泰援越残记、胡剑民兵的前身、顾伟列顾云兴与人像摄影、杨廷华我的摄影缘、张圣明海鸥镜头里的往事亲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