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日和》一书,最初连载于日本《思想科学》杂志1989年7月期,按先前的惯例,由荒木的妻子荒木阳子撰文,荒木本人配图;但三期过后,妻子阳子因患子宫癌入院,随后阳子离开了人世。整整一年的时间中,荒木沉浸在巨大的丧妻之痛中无法自拔,最终决定独自完成《东京日和》。在本书的后半部中,透过忧郁的写真和感伤的文字,荒木用自己的方式深切表达了对妻子永远的思念
我渴望一种思想系统可以解放我的想象力,让它想创造什么就创造什么,并使它所创造出来或将创造出来的成为历史的一部分,灵魂的一部分。 叶芝把神话作为人类智慧的象征表现,具体地纳入了他的哲学系统,构建了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象征体系,试图借此体系来解释宇宙。 《幻象》以诗性的智慧和想象描述了人类和历史的发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以二十八月相为结构。第一部分阐释历史循环论,第二部分为人类心理学,第三部分描述人死后灵魂的净化和转化过程。它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叶芝对于人类复杂经验的感受,并使他的诗具有一种几乎无可超越 至少现在西方还没有人超越 同时又不可抗拒的力量。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一文一图的形式,收录了约180张齐白石1925—1949年之间的照片,其中包括齐氏的家庭生活、国际交流、日常交游、师徒往来四大类,以时间排序为,串联起齐白石的大半人生。其中,约一半以上照片为世面少见或从未露面。全书约五万字,秉承“一分证据一分话”、“无话少说”两个原则,即以照片为原点,结合齐氏生平进行考证说明,兼以少量的作者个人观点,赋予图片故事性和可读性。同时,书中纠正和完善了大量以往出版过的照片在拍摄时间、照中人物、事件说明等方面的信息。
本书是一本有关人文、艺术、社会和自然的摄影艺术评论集。在书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新地形摄影代表罗伯特?亚当斯,对包括威廉?怀利、尼古拉斯?尼克松、多罗西娅?兰格等多位 摄影师在内的33幅作品,进行了解析评论。 本书中的文章多半为 出版,文字真挚优美,蕴含引人思考的哲理仍通俗易懂。亚当斯通过那些展现人性的天才之作,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以艺术之名敲响了一记警钟。借助亚当斯对艺术及摄影的超强洞察力,我们 容易透过大师的摄影,唤起心中的美好,思考艺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好地认识生活和世界的真相。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老照片》珍藏版贰拾伍共合订了第111-114辑。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老照片》珍藏版贰拾伍共合订了第111-114辑。
该书通过记者伊莎贝尔·弗朗柯(Isabelle Francq)整理的萨尔加多口述自己一生的创作经历讲述了世界 摄影家萨尔加多如何从一名巴西的小镇青年,经历经济学专业的培训,成长为一位世界 摄影家的成长历程和心路里程。作为一位以上帝视角拍摄世间万物而知名的摄影家,在该书的结束语中,萨尔加多如是说:“在我完成《创世纪》这部作品时已将近70 岁,我的精力几乎被耗尽。我经历了不同的气候变化,从冷到热,从潮湿到干燥,此外,我徒步走了很远很远。”而这本书正记录了作者走过的那些路和路上的那些故事和思考。
如同毫无诗意之处开出的花朵,每个人都曾经历生命中一闪而过的静默时刻,《来自静默时刻的讯息(精)》收录的,即是德国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和文学家、导演亚历山大·克鲁格对于这些时刻的记录和讲述,63幅图片,88个故事,看似偶然,却叉仿佛预示某种命运,微不足道的瞬间,有时重大到让人难以释怀。
本书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一文一图的形式,收录了约180张齐白石1925—1949年之间的照片,其中包括齐氏的家庭生活、国际交流、日常交游、师徒往来四大类,以时间排序为,串联起齐白石的大半人生。其中,约一半以上照片为世面少见或从未露面。全书约五万字,秉承“一分证据一分话”、“无话少说”两个原则,即以照片为原点,结合齐氏生平进行考证说明,兼以少量的作者个人观点,赋予图片故事性和可读性。同时,书中纠正和完善了大量以往出版过的照片在拍摄时间、照中人物、事件说明等方面的信息。
此书为一位女摄影记者的专题纪实摄影集,图文并茂。作者从工作任务和日常生活中,用其独到的眼光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的各种面貌,真实、生动,过目难忘。这些纪实摄影,留下了我们过往的生活和感情,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人们难忘的记忆,十分珍贵。
本书集齐上海建筑里从A到Z的26个字母,呈现“魔都”建筑顶部的魅力。从A到Z,从高楼大厦到小巷深处,每一个字母以抽象或象征性的形式呈现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这里既有传统的石库门建筑,又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为城市景观增添了观赏性和趣味性。这组作品在2024年8月“IPSHANGHAI”视频号一发布就成了“爆款”。“上海发布”、上观、澎湃等在视频号、公众号、微博转发他想用摄影这一视觉艺术的表达方式,记录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上海的快速发展。表达出比以往更精致、更繁荣,深入到上海内在的精神和文化。用不同角度展现出一个传统与洋气、魔幻与神秘的上海。树斌拍摄的“字母建筑”成了上海新的IP之一。
《石榴红了——淅川脱贫档案》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是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影像见证新时代 聚焦扶贫决胜期:2018—2020大型影像跨界驻点调研创作工程”系列图书之一。本书讲述了河南淅川县脱贫致富的15个故事。在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的要求和脱贫攻坚政策下,书中的脱贫故事以点代面地讲述了各级政府、大量优秀党员为全面脱贫而深入贫困一线,全心全意带领、帮扶群众脱贫的艰辛而幸福的历程。书稿以直观素朴的影像、平实深刻的文字、鲜活典型的人物、生动细腻的故事,记录百姓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改变,在我们的干部和民众身上体现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和强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