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画谱 清代山水篇:水墨山水图》采用三段式构图法,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水风景。近景描绘了数株傲立劲挺的古树,茅亭孤立于湖边;中景采用留白法衬托水的宽阔和平静;远景峰峦耸立,高山流水。山石用大量的披麻皴,用笔凝练,线条细劲。点苔采用浓墨、淡墨并用的方式,疏落有致,浑然天成。
阖闾,春秋时期吴国第二十四任国王,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 公子光 。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 春秋五霸 之一。公元前515年,刺杀了吴王僚,夺得吴国王位,史称 吴王阖闾 。阖闾上台后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率师伐楚,大败楚军。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公元前496年,因伤重死于陉,后葬于今天的虎丘山。 本书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阖闾的生平故事,生动形象地将阖闾传奇的一生呈现给读者。
《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是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所绘佛诞画,画中的人物已经本土化。从中可见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经汉末而至盛唐,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全卷绘人物、鬼神、瑞兽二十多个,人物则天王威严,大臣端庄,夫人慈祥,侍女卑恭,鬼神张牙舞爪,瑞兽灵活飞动。独特的 吴家样 线描,粗细顿挫,随心流转,无论是表现人物的衣纹、鬼神的狰狞,还是描绘闪烁的火光,均生动贴切。此卷传为宋人摹本。
《东方画谱 元代山水篇:溪山高隐图》描绘了高山巨石重峦叠嶂,远山云雾朦胧。栈道盘曲,顺山崖伸延。山下溪水一湾,水榭半露,充满夏日深山苍郁幽深的气氛。水榭用细笔直接画出不用界尺,可见作者书法功力之高超。山石以水墨渲染,披麻皴较为疏朗,圆点浓墨点苔。笔法稳健,墨色温婉湿润。
《盆菊图》描绘了文人雅集赏菊的情景。画中茅庐一间,亭中三人围方桌坐饮,一书童侍立在旁,手捧执壶,面向主人听候吩咐。庭前列盆菊,外有栅栏,庭边垂柳仅露枝头迎风摇颺,几株杂树掩映茅亭。左上角五棵大树不见树梢,块块岩石分布在旁,小草点缀其间。构图雅致,笔墨运用精妙,所画人物刻画传神,表现出了赏菊惬意的情态。 《桃花书屋图》采用高远构图法,设色淡雅,描绘了高峰耸立,林木茂密,山下一书屋被群树环抱,茅屋内一书生正席地读书。画面山石用皴极精,颇得体势,骨力十足,将山石的壮丽与浑厚描写得淋漓尽致。沈周所绘桃源隐逸之境,颇有宋元笔墨遗韵,体现出一派文人气息。此景大概也是作者内心所向,同时也令观者神往。
此幅作品以全景式构图,布局严谨巧妙,动静交错,造成山外有山,画外有画的空间感,情景交融,展现出山川蓬勃的生机。范宽用笔清健,以墨骨取胜。山石以浓墨勾出,淡墨作点子皴、短条皴,布满岩壑,如密管繁弦,真实地表现了北方山石的质感。此外又以浓墨、焦墨密点树林,浑厚滋润,蔚然深郁,叶法变化多端,针叶、夹叶、点叶层层簇簇,纷然其间。其细笔严谨,屋宇用铁丝描,线条硬朗,人物也生动有致。此作为范宽传世有名的代表作。
《东方画谱 宋代花鸟篇:叭叭鸟图》描绘了一只飞翔于空中的叭叭鸟,鸟头下垂,羽翼张开,似怒目圆睁,可能牧溪想通过鸟的眼神及动态形象来表达画外还有另一只或若干只叭叭鸟的存在并与之相呼应。叭叭鸟即八哥,又称鸲鹆。作者画此鸟笔墨较为简洁,鸟头至鸟尾用墨由浓转淡,过渡自然,翅膀多用飞白笔法,生动活泼,骨筋肉用精熟简练的笔墨即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幅作品描绘的是游春情景。苍虬挺拔的青松,婀娜蟠曲的桃竹、丛树,布满山岭之中。台阁隐落,麓道曲折,游人行于其间。远处江水浩渺,一望无际,一叶小舟荡漾其中。全图结构新颖,笔墨工致,以细笔勾勒山石外廓结构,略带皴斫,具备了皴法的雏形。山石着青绿重色,效果辉煌,故有 金碧山水 之称。此画再现了盛唐繁华、典丽的时代气氛,代表了唐代山水画发展的艺术成就。
此幅作品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特点,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两座山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作品用笔灵动谨严,石法圆润,多卷云皴,画树用草书笔法,施墨淋漓滋润、湿勾淡杂。郭熙成功地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细微变化,使春意蕴藏在岩壑林泉之中。
此幅作品共绘孔子弟子37人,所绘人物形象逼真,气韵生动。画法工整细腻,设色典雅,线条流畅,笔法圆劲。李公麟用简单的线条把人物的神态、姿态及衣着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见其绘画功力之深,被当时推为宋画靠前人,可谓评之不虚。同类作品,尚有唐代阎立本所绘《画孔子弟子像》可作参考。
此幅作品取材于苏轼的名篇《赤壁赋》。构图采取俯视角度,兼用高远及平远法。画面展现大江东去,文人墨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崖壁用斧劈皴法,把石块的嶙峋与坚实描绘的淋漓尽致。水波线条用笔细劲,起伏变化,富于节奏动感。近景丛林刻画细腻,远景树木枝叶多用简率墨点代之,笔到意足。整个画面气局辽阔,意境深邃。
《东方画谱 元代山水篇:秋亭嘉树图》采用三段式构图,画面描绘了平坡远岫,草亭独立,广阔的江面平静无风,江面上露出汀渚一角,幽静雅洁,仿佛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倪瓒用笔尖峭秀逸,树干皆双勾,稍事皴染,树叶点法富于变化。墨色较为干淡,仅以浓墨点苔,提出精神,为沉寂的画面融入了些许生气。
《东方画谱 元代山水篇:松亭山色图》采用典型的三段式构图法,又有平远的视觉效果。图中描写了坡岸平地,长松修竹,空亭无人,一奇石立于岸边,远山遥遥在望。画山石用笔秀俏而有力,画树则用笔轻淡而圆劲,看似稚嫩,实则苍老。淡墨皴染,力求简洁。整幅作品呈现出恬静幽远的意境,为倪瓒的精品之作。
《东方画谱 元代山水篇:水竹居图》画面描写了平坡远山景色,章法平整,青绿设色。画坡上平行五树,树后茅屋丛篁,隔溪远岫平林。用笔圆润浑厚,略有董巨遗法。此图笔中藏墨,强调中锋含浑,还未形成倪瓒后来似嫩实苍、侧笔拖擦、渴笔疏松、淡墨清逸的自家面貌,但己透露出实处转松、萧疏清逸的艺术取向,富有灵秀静穆的审美情意,总体上属倪瓒早期风格范畴。
此幅作品所描绘的是安静平和的郊野风光,画面上有碧树、房舍、小路、池沼等;天高云淡,仿佛有阵阵凉风袭来,令人顿生遐思。此画画风工丽,笔墨柔润,构图精巧,表现别致,较好地体现出作者善于捕捉平淡事物加以美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功力,是宋代山水画中的精品。
此幅作品画峻岭崇山,一派高远景象。深山茅屋,一径通幽。依稀可见屋中有人坐于蒲团之上,门侧另一人亦坐,露半侧身,大约是问道者。山高林密,寂然无声,正符合道家清静无为的理想境界。巨然作此画,皴法为典型的披麻皴,颇得董源画法之精髓。其用笔的特色是轻柔秀润,于平淡静谧中显示着一种出尘的高雅之趣。
神秘的城堡里的住着一位公主,她美丽善良,似乎集合了世间所有的美好 有关公主的故事总能让我们沉浸在梦幻世界,感受甜美与浪漫。 本书收录了 100 例甜美少女及配饰插画线稿,勾勒出了一个个梦幻般的公主形象,有童话中的百变公主、穿越时空的国风公主、手捧鲜花的甜美公主、抱着萌宠的可爱公主、科幻世界的酷炫公主,还有精致可爱的公主配饰,带你走进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本书主题多样,线稿清晰,富有一定的故事感,适合绘画初学者和爱好者参考与临摹。
《东方画谱 清代花鸟篇:合作兰竹图》是先由石涛面兰竹,再由王原祁补画坡石而成。石涛将风中摇曳的竹枝、竹叶以及兰草描绘得十分精准,把其动态和神韵入木三分地展现在纸上。王原祁的补景恰到好处,坡石的形状位置以及笔墨都经过精心安排。画面中部的坡石左高右低,坡势平缓,与风势形成同一走向,使画面增加了动感,兰竹的潇洒与飘逸得到很好的衬托,相得益彰。
此幅作品描绘了虢国夫人及随从一共八骑九人策马游春的情景。画中人物面貌丰润圆满,体态绰约,神态怡然。铁线描细劲有力,画马也极为矫健。色彩沉着而艳丽。作者以轻松愉悦的游春画面,巧妙地表达了皇家贵族的风流雅韵和富丽奢华的生活。
本书中的每一页都仿佛是从旧时光中截取的片段,可撕的设计增添了互动性与趣味性,让读者可以随心撕下自己喜欢的画面,无论是装饰手账,制作贺卡、设计墙面等,都能让美好的时光印记以独特的方式融入生活。书中充满了复古的色调和精美的图案,带你穿梭在往昔岁月,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本书是一本兼具艺术感与实用性的创意之书。 本书适合文艺青年、手账爱好者、创意工作者及艺术爱好者使用。
此幅作品描绘八十七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朝拜元始天尊,画中神仙姿态丰盈而优美,衣带飘举,线条体现出 吴带当风 之神韵。此画因场面宏大,人物比例结构准确,神情华妙,构图宏伟壮丽,线条圆润劲健,是中国古代有名的白描人物长卷,被后世画家奉为人物白描圭臬,也是历代绘画中很为经典的宗教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