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统山水画须从临摹入手。初学者面对古画名作,往往无从下手。本书作者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教育家,且具备数十年山水画教学经验,为初学者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临摹学习方法。 全书分三卷:*卷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法,第二卷为初级临摹,第三卷为高级临摹。*卷中,作者亲手绘制近百幅基础技法解析图。第二、三卷,精选六十余幅意境、笔墨俱佳的历代传世珍品画作,展示原图,划分临摹步骤,示范临摹画法,一步一图,以精致笔触配合精到讲解,使得本书极具可操作性。 独特的大开本设计能够完整展示名画的画面和笔触,配合精心设计的画面解析、局部放大等环节,更使得本书具有与众不同的实用性。 本书美轮美奂,还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梅墨生是书画通才,并在史论方面功夫很深,在此之外又涉猎多方面的专门知识,可谓“有所专”且“游于艺”。本书共收入文章12篇,其中对八大山人山水画研究的独特视角,对戴本孝山水精神的一种探寻挖掘,对海派虚谷艺术风格的评述分析,对吴昌硕的人与艺的演变评述,对齐白石的诗与画,黄宾虹的黑与白,以及对林风眠、潘天寿、李可染、李苦禅、赖少其等代表这个大的历史阶段的诸多大家的评介,都能发抒个见,不苟于他人之言。
《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系列·故宫画谱:人物卷 佛陀》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佛陀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佛陀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中国历代名画技法精讲系列·故宫画谱:人物卷 佛陀》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佛陀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佛陀的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今尾景年(一八四五——一九二四》,名永欢,字子裕,别号景年、聊自乐居、养素斋等,日本京都人。他是活跃于明治、大正年间的圆山四条派画家之一。《景年花鸟画谱》是其按春、夏、秋、冬四时绘制的一百三十余幅花鸟画作。各图皆以不同鸟类配以时令花卉,其禽或翔或伏/其花有开有闭,刻画逼真,色彩鲜明,体现了其“绮丽浓褥”的风格。《景年花鸟画谱》影响极为深远,在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长销不衰的经典画谱。我国不少画家如高剑父、陈之佛、郑锦以及陆抑非等,亦曾取资于此,甚或用作授课的临习范本。此次和刻本为底本影印,以飨读者。
本书分为 品读与临摹 写生三阶段 白描 没骨 撞粉撞水法 创作 长卷 等6个章节,主要是分享名师苏百钧教授的创作历程、作品解读与教学经验,并对现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学习体系与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以师生互动的形式,带领博士生、硕士生及高校教师等学习、剖析苏老师的经典代表作品,并对其创作过程及心得体会做详尽的介绍与阐述。同时根据实践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方法和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记录学习心得,并通过绘画实践总结绘画经验。
王书平主编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画作品集》的作品反映了五年来中国画的创作水平和发展现状,在题材、体裁和形式、手法诸多方面有新突破,风格多样、探索广泛,不仅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也颇显著。其中不乏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新作,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和艺术享受,是一次高品位、高质量的作品集,展示出中国气派和时代风貌。
《花木兰/中国经典故事绘本系列》故事讲述花家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名叫花木兰。她不仅会做很多家务,而且还非常擅长骑马和射箭。有一天,花木兰在镇上看到皇帝征兵打仗的告示。可是,家中只有体弱多病的父亲和尚未长大的弟弟,这可怎么办呢……
二、本系列丛书中,针对个别重要题材,按照技法不同分为两册,如《梅花》与《墨梅》等,依照传统方式为之命名,前者指工笔画梅后者指写意画梅。其余题材,则将工笔与写意归于一册,笼统以题材命名。 三、本系列丛书除《基础导论》外,其余分为「基础画法」、「技法精讲」、「名作临摹二二部分。「基础画法」以历代画谱为据对该题材基础画法进行解析:「技法精讲」选取五至六幅历代经典作品进行临摹讲解;「名作临摹」提供历代名画整体或局部的高清图版,以时代排序。 四、本书选用的历代画谱包括《芥子园画传》、《梅花喜神谱》、《冶梅竹谱》、《顾氏画谱》、《梦幻昼画学简明》、《希堂画谱分类大观》、《张子祥课徒稿》、《罗浮幻质》等。 五、本书所涉及画家生卒年,以徐邦达编《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人民美术出
《梅花喜神谱》,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
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近七百年时间里有一种陶瓷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青花瓷器。青花,是一种在白瓷胎上呈现蓝色花纹的瓷器,这种蓝色花纹是陶工用含钴的矿物原料在瓷土胚胎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以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烧成的。从元青花的产生,历经明清至今,景德镇窑一直是中国青花瓷器主要的产地。 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从艺术风格上看,明显地分为两类,即民间青花和官窑青花,当然这两类青花在艺术上是互为影响的。与官窑青花相比,民间青花普遍胎质较粗、做工不精、造型简单、装饰不细,加之其数量极多、价格便宜,故民间青花长期来不为人们所重视,鉴藏家们推崇的是做工精细的官窑青花,博物馆展出的也多是这些稀少的官窑瓷器。直到近半个世纪,民间青花在中国才日益受到现代艺术家和学
《艺术巨匠:关良》由关良其人、关良其画、读关画小札、论艺摘选、各家评论摘录、关良年表、印章构成,主要包括:读关画小札、一戏一画一文、画外话、关良绘画艺术的和非凡、品读关良画戏、关良书画辨伪。
赏花作诗,吟诗作画,以花入画,囊尽风雅花入锦。 梅、兰、竹、菊很早便被古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成为数百年来中国画反反复复表现的对象。除此“四君子”,牡丹与荷花也常常是花鸟、小品画的常见题材。这些花卉植株的形象,早已成为承载古代文人雅士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一种艺术符号,于水墨清花间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度与韵味。 本套“丹青锦囊”系列是以专题的形式收录中国绘画史上那些堪称代表性佳作的花卉小品,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分成六册,这些历代名作风格多样,线条流畅、生动,笔精墨 妙,反映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个性,供有志于了解或研习这类国画经典的读者欣赏品鉴或揣摩临习。对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和详实的资料。 在观赏、临习这些画作时,
《敦煌飞天》稿是一部敦煌飞天彩绘本。以敦煌研究院对敦煌莫高窟各朝代洞窟壁画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共筛选、复原敦煌莫高窟各个时期有关飞天的壁画代表作品180幅。《敦煌飞天》既可以做美术资料,也对音乐史、舞蹈史、民俗史、艺术史研究的专家有所裨益,亦能成为乐舞专家及从事专业绘画的人在艺术实践中创新借鉴的资源。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讲画史画理,画法画诀,指头画,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荟萃了潘天寿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画稿,汇编成册,这次新版增补了大量的花鸟范图,更突出花鸟画相关内容,使全书更加丰富完整,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中国古代壁画精粹》以西藏境内公元16世纪以前的七座古代寺院的壁画遗存为主题,这些壁画遗存分别为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宫壁画、科迦寺壁画、托林寺壁画、东嘎石窟壁画,日喀则市的夏鲁寺壁画、白居寺壁画,山南地区的扎塘寺壁画。以上七处壁画的年代跨度大约从公元11世纪至公元16世纪,基本反映了早期西藏民间绘画艺术的风貌。由于这些壁画绘制年代较早,因此,壁画的图像学研究与寺院考古目前基本都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很多图片资料将通过本套丛书抢先发售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