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花鸟点睛》是一部关于山水花鸟画中所须点缀之物的水墨画著作,涉笔人物、鸟兽、昆虫等。山水花鸟画之画作,除了主题元素之外,再加入一些情趣盎然的点缀之物,佳作遂即便能跃之而出。但在布物点缀中,须知松紧、虚实、简繁、聚散之道。作者常年笔墨耕耘,从写生中不断探索提炼出一些点缀之物,并形成风味,遂成此作,以供学子参照摹写,可作为美术爱好者、初学者的入门之作。
《东方画谱·宋代山水篇·菁华高清范本:渔村小雪图》描写的是冬日雪霁后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回路转,景色优美,人物生动。景物微罩于薄雪轻雾之中,一派初冬季节的萧索气氛,并充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此图笔法精练,墨色清润。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反映了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
《三希堂画宝》又名《三希堂画宝大观》,与《芥子园画传》齐名。近代一些画家都以它为学习范本。本书是清代“九思斋”编写,主编有叶九如,成书于1924年。选图两千一百八十余幅,起手画法一千零九十余条式,技法解说示范极为详尽。 内容分为:山水大观、人物大观、仕女大观、石谱大观、梅谱大观、兰谱大观、菊谱大观、竹谱大观、翎毛花卉等。每个部分均附画谱大观、大观浅说、画法示范、名家画作等。 《三希堂画宝》每册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初学入手画法,使初学者有门径可循;一部分为名家范作,供研究者借鉴、揣摩,更具参考、学习的价值。
菊, 无心意与春风识,笑傲寒临叙暮秋 ,傲然不屈,受文人雅士所喜爱。作者参考多本画谱书籍并结合自身绘画经验,细致解析花、叶的绘画方式,图示与步骤相结合,通俗易懂。再从基本步骤到设色表现,再到特殊的扇面构图以及不同的物景搭配,全面解析与菊花相关的构图方式。再结合书尾兰花经典之作的熏陶,以及构图、题跋等材料的参考,让你轻松学会写意菊花。
一世兰,半世竹 ,兰花,历来是文人雅士喜好之品,但却又是很难以写其意的素材,画兰要静下心来钻研、探索。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写意画经验,剖析兰叶、兰花、兰根的绘画技法,解析各品种兰花的表现方式,示范多幅兰花的配景构图,内容全面、细致。再结合书尾兰花经典之作的熏陶,以及构图、题跋等材料的参考,让你轻松学会写意兰花。
《东方画谱·宋代山水篇·菁华高清范本:早春图》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特点,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这幅画的主要景物集中在中轴线上,近景有大石和巨松,背后衔接中景扭动的山石,隔着云雾,两座LJJ峰在远景突起,居中矗立,下临深渊,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左侧平坡逶迤,令人觉得既深且远。作品用笔灵动严谨,石法圆润,多乱云皴,画树用草书笔法,施墨淋漓滋润、湿勾淡杂。郭熙成功地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细微变化,使春意蕴藏在岩壑林泉之中。
《水墨城韵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画典 钱塘卷》由刘亚璋编著。
本书在介绍国画入门纸笔工具及用法的基础上,依次通过分析郑板桥、张大千、任伯年、吴昌硕、八大山人、齐白石和唐伯虎这七位国画大家的名作与画法精髓,详细剖析了国画中竹、兰草、百花、藤本、禽鸟、虾虫和山水这七大题材的绘制技法;书中绘制步骤详尽,技巧提炼清晰、案例类型丰富,大字大图阅读轻松、临摹方便,非常适合各年龄段零基础国画初学者自学提高。
《春山瑞松图》描绘的是云雾掩映的山林景色。作品由近及远分别呈现了挺秀的苍松、简率的孤亭、飘渺的云雾、高耸的峰峦。层次分明,富有意境。山林之间,云雾缭绕,画中大片使用云气来衬托山林间的空旷,呈现了明显的虚实对比。米芾在画中用典型的“米点皴”画出远方的三座山峰。整幅作品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静谧和松树的矫健挺拔,构图精巧,画面清幽,是“米家山水”的经典之作。 《远岫晴云图》运用“米点皴”点染云山树石,笔墨湿润,表现出烟云变幻、山色朦胧的动人景象,尽显“米氏云山”之特色。图上款署:“元晖戏作”。诗塘米友仁自题识:“绍兴甲寅元夕前一日,自新昌泛舟来赴朝参,居临安七宝山,戏作小卷付与廪收。虎。”著录于《清河书画舫》、《书画记》。
荷花素为观者所喜,或喜其蓬勃生机,或以之喻人格节操。作者细致解析花头的表现技法,区分莲蓬的老嫩形态,展现荷叶的各方位画法,细致剖析荷花的每个局部;再结合绘画经验,从基本步骤到增添趣景,详细介绍写意荷花完整作品的作画过程。从局部到整体,由浅入深,引导学习。书尾还展示了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及经典古画,供学者欣赏与临摹;书尾还有构图、题跋等材料可供学习、参考。
校本美术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在国内国外教育领域都受到普遍关注,已经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此领域进行了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有很多地区的学校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果。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教学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