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稿荟萃了李苦禅先生的经典画论与谈艺录文字,并配有其各时期的精品画作、花鸟画课徒画稿以及论画手稿,并附各名家评注,汇编成册。全书内容丰富,体例完整,文笔典雅,对深入系统地了解李苦禅先生的国画艺术思想有很好的学习借鉴作用。
《经典工笔画临摹技法详解》系列全面、细致地讲解了中国工笔画临摹的材料选取、技法要点、工序流程,是作者多年绘画与教学经验的总结。本系列图书分为花鸟、人物、山水三个画科,每个画科精选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由易到难排布,以详细的步骤图和文字解说,深入而精微地讲解其临摹流程和绘制技法。每幅画作均配有与原画等大的、高分辨率的原作范本和白描底稿。本系列图书选取的临摹范本取材于高等院校工笔画专业课的临摹内容,与美术学国画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完全一致。本书不仅能帮助读者学习技法知识,更重要的能加深读者对中国画审美品位的理解适合作为美术类高等院校国画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材,亦可供业余爱好者自学参考。
本册图书主要内容为吴昌硕早中年时期的花卉类无记年款的作品精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富贵神仙图》《桂石》《仿孙克经菊石图》《山中九秋》等,作品丰富,笔墨老辣。
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以画为案例作示范与讲解,能让抽象的理论一目了然。本书本着这样的精神,借助百画百题,以一题一画、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力图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将中国画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与作画方法介绍给读者。本书分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中国画的基本章法、中国画的色法与墨法、中国画的学习方法、中国画的艺术处理、中国画作品欣赏等六章,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在创作中快速入门。
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以画为案例作示范与讲解,能让抽象的理论一目了然。本书本着这样的精神,借助百画百题,以一题一画、图文并茂的形式展开,力图化繁为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地将中国画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与作画方法介绍给读者。本书分中国画的基本语言、中国画的基本章法、中国画的色法与墨法、中国画的学习方法、中国画的艺术处理、中国画作品欣赏等六章,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中国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在创作中快速入门。
赏花作诗,吟诗作画,以花入画,囊尽风雅花入锦。 梅、兰、竹、菊很早便被古代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成为数百年来中国画反反复复表现的对象。除此“四君子”,牡丹与荷花也常常是花鸟、小品画的常见题材。这些花卉植株的形象,早已成为承载古代文人雅士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趣味的一种艺术符号,于水墨清花间传达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风度与韵味。 本套“丹青锦囊”系列是以专题的形式收录中国绘画史上那些堪称代表性佳作的花卉小品,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分成六册,这些历代名作风格多样,线条流畅、生动,笔精墨妙,反映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个性,供有志于了解或研习这类国画经典的读者欣赏品鉴或揣摩临习。对当代花鸟画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典范和详实的资料。 在观赏、临习这些画作时,
“名画再现丛书共册,分别按时代和中国画的表现内容进行分类成册。每册图书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展示了中国历代不同时期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的经典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可鉴可赏,可学可藏的大众精品图书。
《简明竹谱》,也称《写竹简明法》,是根据清代成丰年间的木刻本《写竹简明法》整理出版的。作者蒋和为清代乾隆年间人,《写竹简明法》是为乾隆皇帝八十寿辰进奉所刻印,印数很少。嘉庆丙辰年春(1796 年)汉阳人叶志诜在琉璃厂火神庙书摊上购得此书,于60 年后,即咸丰六年(1856 年)又重印此书,以为流传。本书根据咸丰六年(1856 年)木刻本影印,此书原分上下两卷,主要介绍竹子的基本画法,例举范图不多。希望读者通过此书,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画的传统绘画技法。
郭怡孮的作品融深厚的传统功力学养和现代审美情趣为一体,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有新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花鸟画理论上画家见解独特,相继提出“大花鸟精神”、“你的野草是我的花园”、“重彩写意”、“技法重组”等主张。
本书是“基础教程系列”中的一本。“基础教程系列”是专门为零基础的美术爱好者打造、涉及多个门类的基础美术入门书,针对美术初学者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案例。书中非常细致的步骤,简单风趣的文字,让你轻松学会画画。 本书通过四章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相关技法。章介绍了国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工具和使用、笔墨常识、用色技法。第二章介绍了常见的18种花卉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包括牡丹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菊花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兰花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荷花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芙蓉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百合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水仙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蔷薇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蝴蝶兰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等。第三章介绍了常见的14种禽鸟的基本画法和创作方法,包括麻雀的基本画法和创
郭怡孮的作品融深厚的传统功力学养和现代审美情趣为一体,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都有新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花鸟画理论上画家见解独特,相继提出“大花鸟精神”、“你的野草是我的花园”、“重彩写意”、“技法重组”等主张。
《团扇(梁季兰工笔花鸟百扇画集)》中收录了作者百余幅花鸟团扇作品。其团扇绘画,精丽、优美而清新。画工细致精到,经过高度的提炼与剪裁,又决不保守老套;虽然画得是花姿鸟态与风和日丽,但充满了花鸟生韵与人生的感情联系。画家尤其善于在活用传统诸法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合西画因素而增加表现力,但仍然保持着浓郁的中国味。
《梅花喜神谱》,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
“名画再现” 丛书共13 册,分别按时代和中国画的表现内容进行分类成册。每册图书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展示了中国历代不同时期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的经典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可鉴可赏,可学可藏的大众精品图书。
《聊斋志异图咏》,上海广百宋斋藏本,共四百四十五幅精美绣像。当时广百宋斋主人,钟爱蒲松龄与该书,不惜重金聘请当时的绘画名手,为《聊斋志异》进行了插图。集时下绘画高手几百名,历时三年,工程浩繁,该本较之元明以来小说之插图绣像显然更为严整工细。广百家斋主人称:“图画荟萃近时名手而成。其中楼阁山水,人物鸟兽,各尽其长。每图俱就篇中最扼要处着笔,嬉笑怒骂,确有神情。”虽有自谀之嫌,但观书中图画均工笔勾画,技法娴熟,构图协调允妥,在明清白话小说之插图中称得上上品,诚非坊间一般人所能为之者。插图是一个故事一幅图,共有四百四十四幅图,加上幅“聊斋著书图”,实有插图四百四十五幅。咏诗大约出自广百宋斋主人笔下,首首切中故事之肯綮,境界高妙,其中也多有或直或曲,出语蕴藉,道出聊斋先生之心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