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
本卷是珠山八友山水画精品结集。收入了20世纪20-50年代大师何许人、汪野亭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王琦、王大凡等的陶瓷山水画精品80余件,便于艺术院校师生及爱好者欣赏临摹。
此幅作品采用全景构图法,描绘了壮丽秀美的山水景色。以积墨法画出千岩万壑,逶迤起伏,气势磅礴。树木以横点、浑点、介子点、夹叶点等技法绘写,下深上淡,数遍点染,疏落有致。山石用雨点皴、豆瓣皴,多次皴擦渍染,用黑白对比和虚实浓淡的变化,画出远近层次,使得画面极富意境。
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立场,并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优长,对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中产生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之变革进行分析和梳理,着重阐述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主流形态,也兼及非主流形态,而在具体陈述中则采用史与论结合、图像与释阐结合的方式,并试图在现象的铺排与个案的分析中,寻找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内在联系,以此说明中国山水画在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梳理、概括出中国山水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性的现代形象。
《施云翔山水画教程(云水篇)》8开,5印张,属 于山水技法书。适合具有一定绘画水平的画家及书画 爱好者使用。云水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水 或静谧,或灵动,或浩渺直接体现了山水画的气韵, 所以画好云水是画家的必修课,本书即是通过详细的 关于云水绘画分析性质的文字及作品技法过程图例以 及作品赏析,为广大读者展现了施云翔山水画烟波浩 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的景象,尽显浪漫主义色彩。
由徐桂香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浅绛)》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浅绛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浅绛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 “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浅绛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浅绛的极佳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一本技法让你学懂工笔画! 《扇画技法:青绿山水》原大线描,步骤示范,详细解析,深入浅出。
邱陶峰编著的《贺天健山水画谱》从属于“名家国画课图稿系列”系列,前半部分整合了贺天健多幅山水画课徒稿,后半部分集合其多幅优秀山水画范作,每幅范例配合文字说明。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适合参考着临摹。本书既可作为美术专业参考用书,也可作为普及阅读本。
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并解析了树法、石法、泉法、云法等山水画技法、步骤和作品特点,能对读者学习、掌握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和创作规律起到很好的作用。本书共分6章:分别为树木的技法与解析,山石的技法与解析,流泉、瀑布的技法与解析,烟云的技法与解析,范画的技法与解析,山水画作品欣赏,共有各种步骤图和完整作品近百幅,便于大家学习。
《邵伟青绿山水》共收入邵伟的作品21幅。内容以青绿山水画为主。包括《三月五柳图》、《成武大台图》、《菏泽赏花图》、《天门写生图》等优秀作品。邵伟先生的青山绿水画创造性地探索出了新图式和内结构,同时也表现出了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融入了生命的感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度,对同类画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本书为近年来石守谦教授主持“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的成果之一,试图在中国美术史的传统叙述之外,寻求一个更大的东亚文化的视野。山水画向来被视为中国艺术对世界文明的特有贡献,其对自然所表现的尊崇与不断企求回归的态度,配合着绘画形象的展示,被认为呈现了一种“西方所无”的精神图象,甚至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山水画的高度成就,也被由它对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影响的论述,予以强化。本书以更审慎的态度,尝试在理念、知识、人物与绘画相关物品等不同层次的往来移动中,重新评估关于中国山水画论述的有效性,并以中、日、韩互动的事实为架构,探讨10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及其所共组成的文化意象。
本书共分17章,通过对青绿山水画的发展简史,青绿山水画的分类与特征,青绿山水画的用具与颜料,青绿山水画的构图与程序,青绿山水画的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进行系统而详尽的论述,由浅入深地使读者从了解并把握青绿山水的常识和理论,过渡到具体物象的表现技法和作品临摹,*后进入到写生和创作阶段。本书结构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书中配有大量的作品图片,大部分为作者近年来创作的青绿山水画精品。其中 简史 部分精心选取了古代及近现代的山水画名家的经典作品,与表现技法相关的章节还引入了相当一部分作者的课徒稿,创作草图、步骤图和实景图片,书后更是配有高清的大幅范画数十幅,不仅全面而立体地展示了青绿山水的学习过程,更对读者通过研读和临摹作品,举一反三,而后进行写生和创作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名家名作欣赏为主线,主要讲述山水画史演变的规律、脉络和主要历程,兼及画家所处历史、环境以及画家生平、创作、传闻等。 全书20章,全书15万字。每章结合时代背景介绍一或两位画家,并赏析其代表作品。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作序。 全书覆盖画 重要画家、画派,重大变化、转折,以点带面演绎古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所在,文字优美、描述风趣、图文并茂、诗意盎然。\"
本书作者是个中国画史上的大家级画家,尤精仿古山水册页小品:山水雄浑纵逸;别具一格。全书分门别类,还配上大量董其昌本人在对绘画艺术深刻经验体会的画论,各类创作范图,画法精到,类型丰富,有中国传统文人画特色,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画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王志荣编著的《故宫画谱:山水卷点景桥梁》立足于中国山水画五代、宋、元名家作品,精选其中的点景桥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点景桥梁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山水名家的多种点景桥梁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点景桥梁的不错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中国泼彩山水画史》是海内外部泼彩山水画史。作者邵晓峰为著名书画家、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南京林业大学博导。此书由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题写书名,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郑炜明作序。 《中国泼彩山水画史》篇幅虽不大,然其旨宏远,实属另一填补学术版块之作也。我国…水画史,向有南北宗之分,至饶师宗颐先生,义创有山水画之西』七宗。而泼墨、泼彩之法·占籍已有记述,故亦非全新之事,但将泼彩山水画纳入我国山水画史系统之论述范畴内,由此而起端,可证晓峰其人聪颖过人,极擅于已有材料中寻找新课题。
孙合卿、张若滢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柳树)》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柳树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柳树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柳树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柳树的极佳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本书共分七章,是从简单的执笔调墨入手,进而解析基本的树石林泉的笔法、墨法、色法及山水画构图法则,再到复杂组合的笔墨技法,包括多种多样的山水形象的画法,每一章节都有细致的步骤示范,并配有小习作的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在每一章节的学习之后,都能领会到局部到整体的转化要领,更便于消化吸收、举一反三。在后面的章节中,将前面所学内容进行整合,使读者对复杂山水画的创作方法有一个整体认识,便于读者更好地从初学阶段进步至入门阶段,进而深入其中,一窥山水画无穷的奥妙和境界。 本书适用于喜爱山水画、学习山水画的读者阅读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