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对中国山水画经典理论与创作问题的诸多思考。结合画家及观者的感知经验,从士人的审美思想脉络中阐发传统山水画中的 光影 气韵 卧游 师造化 和 远 等重要范畴,以此揭示山水画的视觉特点、空间表达与士人的精神性理想。并在具体作品案例的分析中,重新审视宋元山水画的笔墨语言及其象征性等问题。本书还融入了作者真实的创作经历与实践体悟,在考察 临摹 与 写生 之内在关系的同时,探索当代山水画的创作路径,引发 山水精神 之时代反思。 林泉之思,皆在画忆。 本书旨在从经典理解与读画思考中唤起大众共鸣,从山水画的品读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以此获得心灵的沉淀。
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文立国的政治环境中,书画艺术空前繁荣,朝野内外崇文尚艺之风盛行。宋代的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极大发展,绘画的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本书从真伪优劣、作者生平、绘画技法、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对宋代小品画加以解读,侧重画法与画理研究的结合。 宋画色彩典雅幽暗,层次极为丰富,需印刷精良方见其真。本书将临摹学习与画作品鉴合为一体,不同于普通画册明艳失真的色彩,专家反复的校色使得印刷颜色在*程度上反映了古画的原貌。书脊设计上采用的 裸背包布 装帧方式,让书的每一页都可以完全平摊展开,为读者的观看与临摹提供了便利。高清图版纤毫毕现如近观原作,为读者献上一场精妙绝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
本卷是珠山八友山水画精品结集。收入了20世纪20-50年代大师何许人、汪野亭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王琦、王大凡等的陶瓷山水画精品80余件,便于艺术院校师生及爱好者欣赏临摹。
此幅作品采用全景构图法,描绘了壮丽秀美的山水景色。以积墨法画出千岩万壑,逶迤起伏,气势磅礴。树木以横点、浑点、介子点、夹叶点等技法绘写,下深上淡,数遍点染,疏落有致。山石用雨点皴、豆瓣皴,多次皴擦渍染,用黑白对比和虚实浓淡的变化,画出远近层次,使得画面极富意境。
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立场,并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的优长,对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中产生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之变革进行分析和梳理,着重阐述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主流形态,也兼及非主流形态,而在具体陈述中则采用史与论结合、图像与释阐结合的方式,并试图在现象的铺排与个案的分析中,寻找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内在联系,以此说明中国山水画在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梳理、概括出中国山水画既具有现代精神又具有民族特性的现代形象。
《施云翔山水画教程(云水篇)》8开,5印张,属 于山水技法书。适合具有一定绘画水平的画家及书画 爱好者使用。云水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水 或静谧,或灵动,或浩渺直接体现了山水画的气韵, 所以画好云水是画家的必修课,本书即是通过详细的 关于云水绘画分析性质的文字及作品技法过程图例以 及作品赏析,为广大读者展现了施云翔山水画烟波浩 渺,光影迷离气象万千的景象,尽显浪漫主义色彩。
由徐桂香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浅绛)》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浅绛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浅绛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 “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浅绛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浅绛的极佳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马远出身於绘画世家,祖、父皆为画院待诏。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工,《踏歌图》、《华灯侍宴图》、《西园雅集图》、《楼台夜月图》等皆为其代表作品。其中有全景山水,有一角特写,有界画楼台,有山水人物结合,技法十分全面。其画山石峭劲方硬,以大斧劈皴兼钉头鼠尾:画树瘦硬如屈铁,人称“拖枝马远”,个性极为鲜明。马远的十二段《水图》为出色。通过对各种水势的细致观察,把水的静谧、鼓荡、迂回、盘旋、汹涌、奔腾之势表现得惟妙惟肖。其线条或曲折盘旋,或流动舒缓,或浑厚雄壮,极尽水势变化之大观。马远、夏圭二人生卒俱不可考,夏圭较马远略为後出,总体来看,夏圭山水画和马远差不多,一角取景,咫尺千里,用笔的刚劲亦同之,稍异者夏圭笔法较草率,水墨浑融的感觉更强一些。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清远图》为
内容提要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从广大中老年中国画爱好者的实际需要出发,系统讲解了绘制中国画写意山水的工具材料、基本概念、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写意山水的创作画法等内容。全书内容丰富,共7 章。第1章介绍了写意山水画入门基础,包括了笔、墨、纸和颜料。第二章详细地介绍了画山石的常见问题和绘制技法,包括了石头排列的方法、石头的绘制流程、常见的点皴法、常见的线皴法、常见的面皴法、山路的画法、山峦的画法、山峰的画法等。第三章详细地介绍了水的绘制技法,包括了瀑布的画法、泉水的画法、江水的画法、海水的画法、溪水的画法、倒影的画法等。第四章详细地介绍了云的绘制技法,包括了勾云法、烘云法、留白法、雾的画法、霞的画法等。第五章详细
王志荣编著的《故宫画谱:山水卷点景桥梁》立足于中国山水画五代、宋、元名家作品,精选其中的点景桥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点景桥梁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山水名家的多种点景桥梁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点景桥梁的不错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中国泼彩山水画史》是海内外部泼彩山水画史。作者邵晓峰为著名书画家、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南京林业大学博导。此书由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题写书名,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学术部主任郑炜明作序。 《中国泼彩山水画史》篇幅虽不大,然其旨宏远,实属另一填补学术版块之作也。我国…水画史,向有南北宗之分,至饶师宗颐先生,义创有山水画之西』七宗。而泼墨、泼彩之法·占籍已有记述,故亦非全新之事,但将泼彩山水画纳入我国山水画史系统之论述范畴内,由此而起端,可证晓峰其人聪颖过人,极擅于已有材料中寻找新课题。
孙合卿、张若滢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柳树)》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柳树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柳树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柳树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柳树的极佳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由徐桂香编写的《故宫画谱(山水卷浅绛)》立足于中国五代、宋、元名家名作,精选其中的浅绛绘画作品选编成册。以读画的形式,通过较为详细的技法解析与步骤图来帮助读者学习浅绛的笔墨技法,同时,亦将画理贯穿于具体的技法讲解中,帮助学习者通 “理”明“法”。此书极好地展示了历代名家的多种浅绛画法,是国画爱好者学习画浅绛的不错范本,也是难得的国画教材。
本书是“国画名师指导”系列中的一本,由著名画家张少山编著。全书共4章,包括写意人物画的起源,写意人物画的分类,写意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写意人物画的传统技法,写意人物画的绘制步骤,以及人物画绘画程式、创作示范和教学欣赏等绘画教学内容。本书还附赠1张DVD教学光盘,包含了典型案例的教学录像、典型素材和范例效果欣赏文件。 本书图例丰富,讲解细致,步骤清晰,对于正在准备提高国画写意人物绘画修养和技法的读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程和临摹范本。适合作为初学者的自学用书和美术培训机构和专业相关院校的教材之用。
该书从传世的清代山水画中遴选出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画家及其经典汇集成册,书中作品皆采用制作高仿真复制品的高清电子文件及精良印刷工艺,并首创性地摘录相关的历代画理、画论或画者语录原文予以对接,比照结合、*限度地还原作品的原滋原味。
本图书为“名画再现”丛书之其中一册,以高精度基本接近原大的形式,较好地再现历代中国画长卷作品。本书展示的是元代山水画长卷作品。